儿科护理知识(四)
儿童伤口疼痛的护理
有效处理疼痛的重要性常常被医护人员低估。儿童术后伤口的疼痛对其有直接的心理影响,对患儿的家人也有身体和情绪上的影响。目前许多患儿都带着未愈的伤口出院,如阑尾切除术、矫形外科手术或烧伤、擦伤,这就要求在社区医院得到处理。
对疼痛的反应疼痛的心理影响和换药时所经历的焦虑主要取决于
患儿本身。不能认为同样年龄、同样手术的患儿就会经历同样程度的疼痛。患儿的年龄、他们在医院的经历、手术性质和外伤的后果及以往的家访经历都会影响到他们对疼痛的反应,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重要的是社区护士要与照看患儿的家庭成员进行交谈,对他们和患儿(如果患儿在合适的年龄)讲解整个换药程序。在换药前花太多时间讲解也许会引起患儿的担心,护士应根据自己对患儿和其家庭的了解来判断一些问题是否应该在换药后回答。
疼痛的评估为了有效地控制伤口疼痛,需要评估疼痛的水平。一些生理体征,如脉搏加快,血压增高、面色苍白、出汗等都显示患儿有疼痛。年龄过小的患儿可能难以准确地量化疼痛程度,护士可以结合患儿的表述和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情以得到较准确的疼痛程度的估计,同时还要重视其父母的意见。记录每次换药时对疼痛的评估,才能对换药方式及止痛的应用提供依据。
止痛患儿在换药之前就接受足够的止痛药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一些止痛剂(如扑热息痛)在换药前30min至1h给药才能控制疼痛。护士应指导患儿双亲熟悉止痛剂的应用。为保证能及时拿到止痛剂并在最佳时间给药,护士可用移动电话在家访以前与患儿父母沟通,从而避免一些人为的影响因素。
敷料的选择接触伤口的敷料与疼痛程度有一定关系。常用的伤口敷料有藻酸盐、水胶体、薄膜以及泡沫敷料等。藻酸盐敷料可减轻换药时产生的不适,且容易去除;水胶体敷料可用较长时间,因而减少换药次数;部分深度烧伤和擦伤的患儿,用透明薄膜敷料可减轻疼痛,并有利于观察伤口情况;泡沫敷料可用于渗出物较多的伤口,从而减少换药次数。 换药患儿早期出院在家进行换药,
由于和睦的家庭气氛可使患儿放松而减轻疼痛。在换药前获得患儿的信任和合作也非常重要,护士通常用玩具、书、录像可与患儿建立融洽的关系。如果患儿和双亲有参与换药的意愿,在适当情况下可满足他们。可以允许某些患儿自己拿掉敷料并观看换药的全过程,但有些患儿在注意力被分散时会应付得好些,所以应视患儿的情况区别对待。患儿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也可以参与换药,这在护士缺少玩具或书的时候很有帮助。
小结疼痛可以延误伤口愈合,因此对伤口进行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对小儿疼痛水平可能难于精确地估计,但与家庭和患儿的合作有利于准确地评估,社区护士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达到这个目的,并严密计划家访时间。一例成功的伤口护理,必须满足患儿的情感需要,同时在换药时使其没有疼痛和焦虑。 小儿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怎样护理
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孩子,应遵照医吃应用抗生素,最好连续使用1周,有高热者可同时酌情用退热药。
在鼓膜尚未穿孔时,可用1%酚甘油,减少疼痛;已穿孔者,则可用抗生素滴耳药,如0.5%卡那霉素或2.5%氯霉素,或滴眼药水于耳内,每日滴3-4次,连续数天直至不流脓为止。但滴药前应先揩去耳道内的脓液(可用过氧化氢即双氧水揩)。滴药时,使病侧外耳孔向上让耳药在耳道内滞留数分钟,以易于进入中耳内。
在鼓膜没有愈合之前,应避免污水进入耳道,故不宜游泳。
小儿若反复发作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听力,故必须注意预防。在哺乳期,喂哺时应避免奶汁流入耳道内;睡在床上爱哭的孩子,要防止泪水流入耳内;常常感冒的小儿,不要用力擤鼻,以免影响耳咽管。 新生儿硬膜外麻醉特殊护理配合
新生儿具有体形小的特点,护士用双手就可以将患儿扶持稳定,所以,无论患儿怎样扭动,一般都能达到操作要求。由于新生儿身体、组织柔嫩,而黄韧带富有弹性,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后有明显的落空感,使穿刺针相对固定而挺直。在穿刺时,随着穿刺的挤压,脊柱向腹侧弯曲,这就需要配合护士在术者穿刺时维持对应的原体位。此时可用扶患儿双膝的手轻轻顶住患儿腹部,但要求一定不能推患儿,也就是体位固定不能移动。因新生儿从皮肤到硬膜外腔的距离仅有0.6~1 cm,所以,需要配合护士有丰富的经验,穿刺时既要维持住原体位,同时又要随时观察穿刺的深度,“感觉”有落空感时要立即停止用力。若操作者技术不熟练,可能看不到或者感觉不到落空感。熟练的配合者若观察到穿刺针已刺入0.5 cm以上或针尾已经固定,就要停止用力扶持并提醒麻醉医师测试负压,以免穿刺针穿透硬膜外腔。在协助新生儿硬膜外麻醉时,一定要等药物全部推完,拔出针后才能将手放松患儿,不要急于贴针孔敷料而使患儿扭动,造成穿刺针脱落。 特殊患儿的配合?
1、对意识清醒状态患儿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由于患儿处于清醒状态,一般不会影响呼吸,配合者可使患儿头尽量前屈,使下颌贴进胸部皮肤,此时脊柱间隙呈最大程度暴露。但此类患儿由于术前禁食及病痛等原因,往往哭闹厉害,肢体躁动,这时我们给患儿安抚奶头吸吮,多数患儿可停止哭闹,利于固定体位。另外,新生儿痛觉的发育尚未健全,往
往是穿刺针已进入皮肤,甚至穿刺已成功时患儿才有感觉,开始哭闹。此时应提醒麻醉医师,固定穿刺针的双手不可过紧,只需轻轻扶住穿刺针即可。因为新生儿轻微的躁动,都可将穿刺针带出或穿透硬膜外腔,故要等配合护士重新固定患儿后,麻醉医师方可继续操作,以免操作半途而废,甚至出现全脊髓麻醉的严重后果。
2、对麻醉状态下的患儿(包括给基础麻醉或气管插管患儿)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气管内插管+硬膜外麻醉,是便于管理和安全稳定的麻醉方法。对于一般情况较差或行开胸手术的患儿,例如,食道闭锁病人往往先进行插管全麻,然后再进行硬膜外穿刺。给此类患儿穿刺时,可将患儿头稍后仰,在贴近床面一侧的颌下垫一小圆枕,使气管插管保持平直以保持正常呼吸。由于患儿已行全麻插管或给了基础麻醉,此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自制简易呼吸囊保留自主呼吸的患儿,要注意呼吸囊的起伏波动情况;使用呼吸机的患儿,要注意呼吸机的工作状况。同时要注意观察有无脱管现象,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对腹胀患儿硬膜外麻醉的配合
当新生儿腹部膨隆明显(例如巨结肠危象病人),通过5例病人配合认为,此类病人往往腹胀明显甚至腹部皮肤发亮,这时轻微的挤压都可造成呕吐或呼吸困难。配合硬膜外麻醉操作时应注意使新生儿双膝弯曲,贴近腹部时要适度,维持穿刺体位,将脊柱固定即可。此时可将患儿肩及臀部稍向腹部弯曲,在穿刺时适当顶住患儿胸部,切忌将患儿双膝用力挤压腹部,以免造成呕吐及意外的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
1 高热的护理 高热时应绝对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对体温>39℃的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可行人工冬眠,减少机体的消耗。
2 脱水疗法的护理 应用脱水药物时,需严格执行医嘱,滴速宜快,并应观察有无脱水过度造成的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情况,如发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在应用脱水药物时,防止深入皮下,造成局部组织水肿和坏死。
3 呼吸道的护理 主要用于昏迷的患儿,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位,肩下垫一小软枕,头稍后仰并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及分泌物吸入气管引起坠积性肺炎和窒息。对分泌物多、痰液黏稠的患儿,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排出,必要时吸痰。
4 惊厥的护理 除采用呼吸道护理的主要措施外,应同时给予大流量吸氧,因惊厥时呼吸暂停、脑细胞缺氧易导致脑水肿,造成恶性循环而加重病情。臵牙垫,防止舌咬伤。手掌内放棉花团,防止抓伤皮肤。
5 瘫痪的护理 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每2h翻身1次,并按摩骨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