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海德格尔“诗意的思想”(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而且他说了这样的话,如果他没有说错的话,铃木大拙所说的东西正是他所说的。铃木大拙是日本一个非常著名的禅学家,让西方接受了很多禅宗的思想。而且在我们讲述过程中,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很多思想,跟我们道家、禅宗有相似点,但是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请同学们看看我关于海德格尔跟庄子比较的论文。海德格尔的确对中国思想有兴趣,但后来这个思想受到误解。首先是日本人,韩国人还有部分中国在国外的学者,他们用中国传统老子、庄子的思想去比附海德格尔的思想,后来一直到国内也有人在从事这样一种比较性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大家千万要注意,不可能把海德格尔老子化、庄子化,也不可能把他禅宗化。这里我们有几个核心的语词,海德格尔也讲“道”,老庄也讲“道”。但是这两个“道”不是一个“道”。海德格尔讲的“道”是语言之“道”,是语言自身所呈现的“道”;而中国这个“道”是自然之“道”,是非语言性的。我在我文章中特别强调这二者的差异。但海德格尔在研究老子的时候,他为了反西方形而上学,借助了老子这些话。他特别强调,老子和中国语言的这个“道”,具有两重意义:一方面是道路,一方面是言说。但是大家可以看一看,老庄哲学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把这样一个“道”变成了语言?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道”我们可说是道路,或是不可言说的神秘东西,而可道的“道”才是语言,但这种可道的“道”恰恰不是西方所谓“太初有道”“道”。这是非常重大的差异,我们千万不能把老子这个“道”,和海德格尔的“道”混淆在一起。那么另外一方面,禅宗讲的“不可言说”,这也是牵扯到海德格尔跟禅宗的一个相似之处。我们知道海德格尔和禅宗都主张“不可言说”,但这两个是不同的。对于海德格尔而言,所谓“不可言说”的东西是在“已言说之中”。而不是我们禅宗所讲的那个最高的最后的东西不可说。我们知道后来所谓的“狂禅”已经到了反对任何语言,反对任何言说的。而反对任何的语言、言说,在我们现在生活中变成一种对自己无能的遮盖。

这是我们讲,理解海德格尔思想具体要注意的地方。日常的语言,西方形而上学,中国传统思想,我们要注意其中的关联,但是最重要是要注意它的差异。那么说到最后,如果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就是要把海德格尔作为海德格尔去理解,去思考。而且我们如果去掉这样一个思维的先见,中西方传统的先见,去直接理解海德格尔的时候,它就会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容易理解,我们就会发现他最伟大的地方——他直接跟思想本身,事情本身一同显示出来。所以,尽管他是用德语在思考,但我们这些汉语思考的人最后就会发现这样一些语词居然有如此奇特的意义。因为时间不多,我们就讲一个思想问题。思想和理论联系在一起,大家一听到思想,都会觉得很可怕。一个男人去思想,很可怕;一个女人去思想,更可怕。这在于这样想的人自身是没有思想的,他体会不到思想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神奇,多么的美丽。为什么呢?因为过去我们受到一种偏见影响,什么“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大家想想,如果生命没有理论,没有思想,它哪还有绿色?正是思想与理论使得生命变得美丽。那么这个思想是什么思想呢?我们一般人听到思想就头疼,觉得太抽象,他没有发现思想本身有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比如说,海德格尔说思想的三个特性,真正的思想跟我们现在这种计算、绞尽脑汁的思考是不一样的。思想首先是倾听,然后是回忆,

最后是感谢。我想这不仅对于西方人来说,而且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回忆和感谢,是很陌生的东西,思想和回忆和感谢有什么关联呢?但是事实上,在我们这样一个汉语的博大精深中其实已经包含了海德格尔这个说法,只不过我们中国人,没有像海德格尔这样,去思考,去言说。海德格尔这样一个思考和言说,就会提醒我们重新思考我们汉语,比如思考回忆。我们在中文当中常说思念,甚至思恋,你爱一个人,就是老去思念她或他,这当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回忆——此情可待成追忆。那么感谢呢?大家都知道,饮水思源,我们说饮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我们的思念是什么样的思念?思考是什么样的思考?是一种感谢,感恩。因此我们要注意海德格尔讲的思想的特性,他虽然是从德语的渊源出发,对德语进行了一种再思,但也可以激起我们中国人来思考我们的语言,来激发我们汉语中具有的这样一个意义。比如我们现在的网络语言,很多是谐音,甚至键盘符号,拼音系统,它并没有激发出一个语词本来的意义,实际上是对我们汉民族语言的一种糟蹋。当然我并不反对同学们在网络上使用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也是语言的一种变化。但这与我们这里说的对语言意义的重新挖掘,思想的探索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对语言真正意义的挖掘,这是我们要向海德格尔学习的,从日常语言当中挖掘那种神奇的东西。

这是我们对学习海德格尔思想和语言的一个大致的态度。同学们也要注意,虽然我们讲的是一个德语的西方的东西,但是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要联系到我们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而且我觉得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提升自己。

下面时间不多,我们对海德格尔进行一个大致的勾勒。

首先,是对海德格尔思想定位的问题。我们讲西方的历史,上过我的“哲学问题与方法”的同学知道,我们讲西方的历史,根据一般的区分,西方所谓哲学的历史,主要是古代、中世纪和近代。那么这三个时代,一个根本性的主题,就是理性。但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理性和我们一般讲的理智是不一样的,跟我们中国人讲的天理、天性也是不一样的。什么是理性自身?理性是原则的能力。这个话非常非常重要。也就是说,理性是提供一个原则,提供根据,所有形而上学的思想作为理性的思想都是提供根据,说明根据的思想;那么到了现代呢?海德格尔所处的时代,它的主题是存在,具体就是人的存在,那么存在和理性有什么关系呢?一般认为,存在是反理性的,至少存在不是理性。但是对于海德格尔而言,他所理解的存在,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反理性的。它比理性更本源,这是一个最恰当的态度。我们不是说,现在搞存在的就要把理性杀掉或反掉,而是说,注意理性有它的限度。到了后现代,所谓的信息社会,问题就主要是语言问题或文本问题。那么海德格尔处于那一个界面呢?海德格尔处于现代——存在这个界面。因此我们要注意海德格尔一方面跟传统的理性哲学有什么关联,这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反理性、超理性;另外一方面呢,跟后现代的语言又有某种关系,但是他又不完全是后现代的。海德格尔属于这样一个双重的边界当中。这是我们对海德格尔思想的基本的定位。这是海德格尔跟传统及后现代的关系。

那么就海德格尔自身而言,就同学们的理解都知道,他的基本主题,是追问存在问题。那么他追问的存在有什么特点呢?海德格尔所处的现代,这样一个所谓的存在刚好是不存在。这个所谓“不存在”从哲学表达上来说,就是“虚无”。如果用日常语言或诗意的语言来讲,就是所谓“无家可归的经验”,大家注意,这个词不是我们中文的捏造,而是德语、英语的一个核心词——无家可归性。整个现代的基本经验,就叫无家可归性,这还可以用一个专门的哲学语言来表达,就是“反的经验”。这是海德格尔的主题和他的时代的主题的基本特点。大家要意识到这个问题,意识到海德格尔所思考的存在,跟一般所说的存在的不一样。这特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始终在经验虚无。也就是经验这样一个无家可归的困境,经验这样一个反的状况。这一个可说是进入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奥妙。很多关于海德格尔的无论是大部的书还是小篇的文章,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没有意识到海德格尔“反的经验”,你是读不懂海德格尔从早期到晚期的著作的。

这样一个经验在海德格尔的从二十岁,四十多岁,到八十多岁这样一个漫长的思想生涯当中又有所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我们根据海德格尔自身的表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就是《存在与时间》,这是一般提的最多的,但这本书并不是海德格尔的代表作,而且是个残篇。但很多人把它当作海德格尔最重要的著作。这是他早期最重要的著作,但不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的主题是什么呢?研究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具体化是人生在世的世界。这个经验是什么呢?人存在于世界之中,就是存在于虚无当中。但是这里请同学们注意,这里的虚无,不是我们现在作为价值判断的无。人存在于虚无之中,意味着什么呢?人没有来源,没有目标,人是靠自己去存在的。去掉上帝这样一个来源,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他早期的思想,是世界,主要表达于《存在与时间》当中。

那么到了中期,他的代表作是生前没有出版,但已经散见于各个文本当中的一本书,叫做《对哲学的贡献——论生成》。这时候它的主要的观点是讨论历史,具体化就是讨论西方哲学史。核心是什么?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这时他得出的一个观点就是“真理的显现就是真理的遮蔽”。这个对中国人、西方人来说都不是很好理解。都说真理就是光明,他说真理不是光明,真理从黑暗当中显现。这是他的第二阶段。

第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现在要和他一起进入的阶段,就是语言阶段。这时的代表作是《通往语言的途中》。基本的主题跟前面是一样的,存在就是在虚无当中存在,真理的显现就是真理的遮蔽,这里,语言的道说就是语言的沉默。这都是一种悖论式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到,一点是违背我们日常的常识,同时也违背传统的逻辑。这也更进一步地验证了我们不能用日常的传统的思想来衡量海德格尔的思想的说法。那么这样一种反日常反传统的思想我们为什么感兴趣呢?为什么要学习它?大家注意:It is。这就是事实,存在就是这样。

这是关于海德格尔大致的一个框架。当然我们在讲授过程当中主要以语言阶段,这样一个“诗意的居住”作为我们的核心,我们也还会回顾他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考虑到它们的相关性,而且尤其要考虑到海德格尔在自身的道路当中是如何克服自己早期思想的局限性的。这里,用海德格尔自己的一句话来讲,思想本身就是道路,就是建筑,就是建筑道路本身。当然这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一条原野之路。

今天到此为止。(200803241830)

海德格尔“诗意的思想”(一)

而且他说了这样的话,如果他没有说错的话,铃木大拙所说的东西正是他所说的。铃木大拙是日本一个非常著名的禅学家,让西方接受了很多禅宗的思想。而且在我们讲述过程中,可以看到海德格尔的很多思想,跟我们道家、禅宗有相似点,但是两者有很大的差别,可以请同学们看看我关于海德格尔跟庄子比较的论文。海德格尔的确对中国思想有兴趣,但后来这个思想受到误解。首先是日本人,韩国人还有部分中国在国外的学者,他们用中国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t1gm55w5u38ccg96mxg8n6j4879as00bz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