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孟氏骨折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疾病分类 发病部位 主要病因 常见症状 多发群体 传染性 就诊科室 编辑内容 儿童孟氏骨折 运动系统疾病 四肢-上肢 多为直接暴力,旋转暴力所致 前臂和肘关节肿胀和疼痛 无 儿科、骨科 来源 1 4 2 相关中医疾病 概述1
Giovanni Monteggia于1814年首先报道了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前脱位病例。1844年,Copper报道了桡骨小头前、后脱位及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病例。1909年Perrin首次将此类骨折命名为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ture)。虽然临床孟氏骨折并不常见,但因其容易漏诊,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并发症,骨科医师应予以重视。 流行病学 相关疾病1
真性孟氏骨折、类孟氏骨折、桡骨头脱位、尺骨畸形、关节僵硬、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
Bado分类法:将孟氏骨折分为真性孟氏骨折及类孟氏骨折(孟氏样损伤)两种类型。 真性孟氏骨折分为四型
Ⅰ型:桡骨小头前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亦称伸直型。此型骨折最多见,约占儿童孟氏骨折的70%~85%。此型特点为尺骨骨折向前成角。其受伤机制为肘关节于过伸位损伤,桡骨小头因肱二头肌的强力收缩而发生前脱位,然后身体的重量移于尺骨造成骨折,并因骨间膜和肱肌的牵拉向前成角。有人认为受伤机制是尺骨后侧直接暴力损伤,尺骨骨折后,应力传导至桡骨头,桡骨头撕裂环状韧带,向前脱位。Bado认为损伤机制为过度旋前。摔伤时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着地,身体围绕患肢旋转,被动过度旋前使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桡骨小头后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亦称屈曲型。此型骨折不多见,约占孟氏骨折的3%~10%。特点为尺骨向后成角并常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受伤机制是屈肘位纵向暴力使尺骨骨折,受伤时前臂可在旋前、中立位或旋后位。
Ⅲ型:桡骨小头向外或向前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骺端骨折。此类尺骨骨折在儿童多为青枝骨折,骨折向桡侧成角,也称内收型。此骨折约占孟氏骨折的23%,仅次于I型骨折。上肢处于肘关节伸直位摔倒,手掌着地,在肘关节内翻的应力作用下造成尺骨上端的青枝骨折,使环状韧带撕裂桡骨小头向外脱出,成角的尺骨骨折断端也可以将桡骨头向外挤出。此型骨折常伴有桡神经损伤症状。
Ⅳ型:桡骨头向前脱位合并桡骨中1/3骨折及同水平或稍近侧的尺骨骨折(前臂双骨折),也称特殊型孟氏骨折。此型骨折少见,约占儿童孟氏骨折的1%左右。 类孟氏骨折(或称为孟氏样损伤)分三型
类I型:包括单纯桡骨小头前脱位、尺骨干骨折合并近端无移位的桡骨颈骨折、尺骨干骨折
合并肘关节后脱位。
类Ⅱ型:包括桡骨小头骺板损伤或桡骨颈骨折及肘关节后脱位。 类Ⅲ型:尺骨斜行骨折合并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此类骨折罕见。 病理1
尺桡骨被远近两端韧带和中间的骨间膜紧密连接在一起。环状韧带将桡骨头固定于尺骨桡切 迹内。方形韧带、桡侧副韧带和肘关节囊亦增加了近尺桡关节的稳定性。在过伸型损伤中,随肘关节过伸,肱二头肌将桡骨头牵离肱骨小头,使之向前脱位。在孟氏骨折时,前臂屈肌使尺骨变短并向桡侧弯曲。脱位的桡骨头容易损伤邻近的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因肘前和前臂深筋膜的束缚,骨折容易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临床类型和分类1
Bado分类法:将孟氏骨折分为真性孟氏骨折及类孟氏骨折(孟氏样损伤)两种类型。 临床表现1、2 (一)症状体征2
各型孟氏骨折临床上共同特点是前臂和肘关节肿胀和疼痛。压痛限于尺骨骨折处及桡骨头部位,有时可以触及脱位的桡骨头。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活动均受限。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有无神经损伤。在儿童孟氏骨折中,如不仔细检查,桡神经损伤是很容易漏诊的。因为孟氏骨折的桡神经损伤多为桡骨头脱位引起,桡侧伸腕长肌肌支在肘关节以上分出没有受到损伤,所以伸腕功能是存在的,而手部骨间肌是由尺神经支配,手指也可以伸直,只是掌指关节不能背伸,不注意这一点,桡神经损伤是很难诊断的。 (二)实验室检查 (三)其他辅助检查1 1、X线
发现尺骨骨折时,均应拍肘关节正侧位片,观察肱桡关系。正常情况下,在任何屈曲或伸直角度内,桡骨纵轴线均通过肱骨小头中心。孟氏骨折需同尺骨骨折合并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相鉴别。先天性桡骨头脱位无明显外伤骨折史,通常为双侧性,并向后脱位。X线片检查,先天性脱位的桡骨头位于后方、增大,呈椭圆形、轻度不规则。先天性桡骨头脱位桡骨小头上关节面呈凸状与肱骨 诊断要点1
孟氏骨折患儿前臂和肘畸形明显,旋转前臂和屈伸患肘时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因脱位方向不同,可在前侧、后侧或外侧扪及桡骨头。触诊尺骨可及压痛和畸形。需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BadoⅡ型骨折常伴同侧患肢的其他损伤。检查皮肤感觉和手指运动功能,尤其注意有无骨间背侧神经损伤。 鉴别诊断3
1、尺桡骨双骨折:无桡骨小头脱位。
2、盖氏骨折:桡骨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并发症及防治1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漏诊,导致陈旧性孟氏骨折。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复发桡骨头脱位,尺骨畸形愈合,骨节僵硬、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和缺血性肌挛缩。 1、复发性桡骨头脱位 多见于闭合复位、石膏托固定治疗者,因不能维持尺骨骨折对位所致。约占孟氏骨折的20%。一旦及时发现,应重新复位,经皮髓内针固定尺骨。若尺骨已愈合,则治疗同陈旧性孟氏骨折。故密切随访,及时发现至关重要。 2、尺骨畸形
愈合在各平面轻度成角不产生明显症状。虽然向桡侧移位会减少骨间隙,使旋转活动受限,
但患儿并不感明显功能障碍。向尺侧偏斜,往往因前臂外观畸形而引起家长和患儿重视。 3、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可能是单纯固定、关节囊骨化、骨化性肌炎及纤维性或骨性近尺桡骨连接所致。单纯石膏固定所致关节僵硬通常主动活动后1~2个月即可恢复。关节周围骨化亦可随时间推移而改善。儿童骨化性肌炎通常在伤后1年内可自行改善。暴力被动活动反而会加重骨化性肌炎。近尺桡骨骨性连接是一种罕见并发症,多见于伴明显软组织损伤者。有行骨连接切除置入脂肪等间置物者,但效果不一。 4、神经损伤
约20%的Ⅰ型及Ⅲ型孟氏骨折合并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一般伤后2~3个月恢复。桡神经浅支于Frohse弓近侧从桡神经主干发出,骨间背侧神经从Frohse弓深层走行。桡骨头压迫性损伤多产生运动功能障碍,牵拉性损伤可同时合并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一般不会造成神经的断裂伤,一旦桡骨头复位,解除压迫,绝大部分可以恢复,所以要观察3个月左右。如3个月无恢复应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若神经电生理检查无神经恢复表现,可考虑手术探查。
5、骨筋膜室综合征
孟氏骨折同时伴有严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且闭合治疗时常需屈曲肘关节超过90°,这增加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性。 治疗与预后1、4 (一)治疗1
儿童孟氏骨折一旦及时诊断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即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而获得满意疗效。治疗的目标是获得并维持桡骨头解剖复位,不强求尺骨解剖对位。若能维持桡骨头同心圆复位,尺骨骨折成角10°亦可接受。 1、Ⅰ型孟氏骨折(伸直型)
在复位过程中首先在前臂旋后位纵向牵引,纠正成角的尺骨骨折,恢复尺骨的长度。然后屈曲肘关节,使桡骨小头自行复位,或于桡骨小头前方施压协助其复位。复位后维持屈肘110°~120°位前臂中立位或轻度外旋位石膏托固定,因110°~120°位可以抵消肱二头肌的牵拉力。
2、Ⅱ型孟氏骨折(屈曲型) 屈肘60°位纵向牵引前臂,复位尺骨骨折,此时桡骨小头多可自行复位,或手法协助复位。一旦复位成功后应维持肘关节伸直位,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 3、Ⅲ型孟氏骨折(内收型) 以手法复位为主,但约有12%手法复位不成功而需手术治疗手法复位将肘关节伸直位纵向牵引,在牵引过程中要有向外翻的力量,使尺骨成角得以纠正,以便桡骨小头复位。也可用手按压桡骨小头向尺侧协助纠正尺骨骨折的成角畸形,以便桡骨小头复位。主要应纠正尺骨的成角畸形才能使桡骨小头复位。复位后石膏托固定于屈肘关节110°~120°位。如向后外脱位者,固定在屈肘70°~80°位,前臂固定于旋后位,使骨间膜处于紧张状态,进一步吏复位稳定。
4、Ⅳ型孟氏骨折(特殊型) 首先试用保守 治疗,先复尺桡骨骨折,再行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复位失败可手术切开复位。伤后3周内,每周拍片复查了解骨折有无再移位,若患肢肿胀消退,石膏松动,要及时更换石膏托。3~4周后去外固定,开始练习肘关节活动,尤其前臂的旋转功能。通常在6~8周恢复正常活动。 5、手术治疗
若保守治疗不能获得或维持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则需手术治疗。若尺骨骨折不能维持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