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认识容量瓶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 2.熟悉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2、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难点: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演示实验、课堂讨论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一、容量瓶的介绍: 1、构造:磨口、细颈、平底。 2、特点:(1)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积和刻度线;容量瓶常见规格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2)容量瓶上只有一条刻线而无刻度。 3、使用方法:验漏、洗涤。 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检漏):加水-塞塞-倒立观察-若不漏-正立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则用; (2)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 (3)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 (4)根据所配溶液的体积选取规格; (5)使用时手握瓶颈刻度线以上部位,考虑温度因素。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以配制250mL 0.5mol·L-1的NaCl溶液为例) 1、 所需实验仪器及药品 烧杯(100mL)、容量瓶(250mL)、胶头滴管、量筒(100mL)、玻璃棒、药匙、滤纸、托盘天平、NaCl(s)、蒸馏水。 2、配制步骤 (1)计算:根据配制要求计算出所需固体溶质NaCl :0.5mol·L1×0.25L×58.5g·mol1=7.3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溶质NaCl 7.3g。 (3)溶解:将称量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再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4)移液:将溶解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沿玻璃棒注入准备好的容量瓶里(注意: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沿瓶壁流下),并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往容量瓶中继续缓慢地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蒸馏水直到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7)摇匀:盖好容量瓶塞,颠倒摇匀,然后将配好的溶液装入干净试剂瓶中。 (8)装瓶贴签:贴上标签,注明名称、浓度、配制日期。 如图: 三、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原理:cB = nB/V=m/MV(M-溶质的摩尔质量,配制某种溶液时是定值),以配制NaOH为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再具体分析
【提醒】 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浓度偏高。
物质的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学会用简单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 了解分散系、液体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分溶液、胶体和浊液,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胶体与溶液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① 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抓住事物的特征、个性,把握事物间的共性,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发现其变化规律。
②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运用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等手段对分散系、胶体进行研究,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分类的思想进行研究物质、观察物质、认识混合物体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 学生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② 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探究、总结。 教学时数:共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同学们应该都很熟悉扑克牌吧?大家都知道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一共有54张,那么如果这副牌丢失了几张?同学们能够有什么方法快速的找出丢失的是什么牌呢? 【学生】将相同数字的牌罗列在一起找,或者将花色相同的牌罗列在一起找出丢失的牌的数字和花色。 【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和花色来找出丢失的牌,而这就运用了分类的方法,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物质的分类有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物质的分类运用得非常广泛。(图片展示) 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到底什么是分类法呢?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有个成语叫做:物以类聚,就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性质才会放在一。
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没有分类会变成什么样呢? 【学生】生活会毫无秩序、杂乱无章,对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复杂化。 【教师】:所以我们要把物质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物质的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呢,我们主要学习化学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来认识四位运动员,他们分别是田亮、姚明、罗纳尔多和中国飞 人刘翔,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分类呢?我们在左边依次罗列4位运动员,右边是他们所属的物质类别,比如第一个运动员罗纳尔多,根据是运动员国籍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他归类到外国运动员,再根据从事的运动项目类型的分类标准又可以将他归类到球类运动员,所以我们就用箭头将他们连接起来,同样的其他三位运动员也同样的方式连接起来。 【教师】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运动员都可以归类到两种以上的类别,那么就是说他们具有角色多重性,因此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这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做交叉分类法。 比如我们再对盐进行分类:左边的、Na2SO4、K2CO3、K2SO4 是具体的物质,右边钠盐、钾盐、硫酸盐、碳酸盐是物质所属类别。我们怎么确定分类标准对他们进行分类?在Na2CO3 中,阳离子为钠离子因此可以归类为钠盐,而阴离子为碳酸根离子因此可以归类为碳酸盐,其他的盐同理。那么也就是说,把盐归类为钠盐和钾盐是将阳离子的种类作为分类标准的, 把盐归类为碳酸盐和硫酸盐是将阴离子的种类作为分类标准的。 【教师】:在这类交叉分类法中,我们以Na2CO3为例,它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碳酸盐,那么也就是说这两种物质类别之间存在交集,而交集部分就是Na2CO3 。所以我们知道交叉分类法的一个特点:物质所属类别之间存在部分交叉。我们看看下面一个例子:它属于交叉分类吗? Na2CO3 钾 盐 K2SO4 钠 盐 由于,物质类别钠盐和钾盐之间不可能存在交叉部分,不可能有物质既是钠盐又是钾盐,所以这个不是交叉分类法。 【教师】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过很多物质类别的概念? 同学们都还记得有哪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