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名师说课
课程标准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转折意义关键体现在它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逐步深入渐进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过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所了解,为进一步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意义准备了基石出,城市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的步骤学生在政治课中已学习,关键要引导学生分析改革中的变化。
教学方法
本课的前两节知识可用探究法开展教学,利用相关史料和图片展示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在肯定对内改革成就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取得成就的深层原因,这样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新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精神。第三节内容运用讲述法,通过“十四大”、“十五大”报告展示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成果,启发学生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学习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课前上网或图书馆查资料,预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搜集改革取得的成就图片,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激发探究问题的兴趣。
.采用比较法。学生可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自主权。分配方式等项目展开对比,明确经济体制改革,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联系的方法。学生可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联系,可将西方的市场经济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在辨析中认识中国的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
.分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培养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境再现法: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年的相关图片,再现当年的历史事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评价。
.列表比较法: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共性与个性。
.当堂训练法:将巩固本节课知识的相关练习题呈现给学生,当堂训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买行,使学生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
.通过学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学生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年我国经济改革的史实,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勇于创新的民族,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伟大正确的党,适时给中国的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和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难点
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起什么经济体制?如何评价这种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建设产生的影响?
学生: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建立了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教师: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历程。
教学新课
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教师: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何时? 学生:年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同时要求变革与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中国的经济改革首先应该从哪里人手呢?下面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年代初不得不退回去。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到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
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化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也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忽视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基本着眼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标准,采取稳妥的方针。
教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变革了生产关系中利益分配问题。正是合理的利益分配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指导学生看教材插图《安徽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主收》)
教师:乡镇企业兴起与家庭联产承包有什么关系?如何理解发展乡镇企业的实质?
学生:乡镇企业吸纳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步,乡镇企业从事的已不是农业生产,所以它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开辟渠道。
二、国有企业改革
教师: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坚定了党中央继续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心,
阅读国有企业改革一目,概括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学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 年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年,中共“十四大”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多媒体课件显示:
……搞好国有企业是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央对国有企业改革一直给予高度重视,经过坚持不懈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是,国企改革又确实是经济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二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众多领域全面展开,在生产资料、工业消费品、农产品等商品市场和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的建设方面,在计划、财税、金融、外贸、外汇和投资等宏观调控体系的形成方面,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相比之下,国有企业改革仍显滞后,从总体上看,国有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还存在重大缺陷,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相当大的局限,有时甚至发生扭曲,要解决好市场经济和公有制有效结合的历史性课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集中精力攻克这个难点。
——《人民日报》
问题:
为攻克这个难点,党中央作出怎样的决定?效果如何?
学生: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教师:经济改革从世纪年代术开始,到世纪年代,已进入攻坚阶段,党中央及时作出了调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同学们思考: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对经济体制改革有何贡献?(学生回答,教师投影加深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中共十四大 年月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