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区别和翻译上的异同
【摘 要】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作为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翻译中常见的文体。翻译进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语言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其二者的区别,要紧看原文的语言环境,和原文要表达的含义、手法是不是外显,文学语言一样用语含蓄,多利用修辞手法,外显性不明显,相反,非文学语言通常直观地表达其原文目的,明白得起来也比较容易,具有明显的外显性,本文要紧分析二者的区别和两种语言在翻译上的异同
【关键词】文学语言;非文学语言;语言环境;外显;翻译上的异同 一、引言
认识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在翻译上的异同,首先要知道两种语言的区别。文学语言意在文外,言非所指,指非所言,文章内涵丰富,需要读者去体会、揣摩。非文学语言则直接言明目的,即言其所指,指其所言,其全部价值是信息,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翻译过程中,文学翻译多用象征、暗示、含蓄的手法,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在形式上也尽量与原文统一;非文学翻译重在将原文信息准确、完整的呈现出来。文章将结合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和翻译中的异同进行分析,并对二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技巧进行总结。
二、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方面,非文学语言的特点是真实、准确、规范、凝练;
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形象性、凝练性、情感性、音乐性(较新的观点认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内指性、音乐性、陌生化、本色化)(童庆炳,2005:204)。同时,也有学者提出,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符号,“新闻语言与诗艺语言最大体的不同在于它们属于不同的话语范围。在各自的范围领域内,各自既有自身不可僭越的游戏规那么、表达方式,又承担各自不同的来自于受众的阅读期待的独特品质……前者的话语系统要求其语言以真实、准确、标准、凝练为特点;而后者那么有更广漠却相对更模糊的想象性、边缘性、多义性的特点。”(沙立玲,2002(5):66)文章以为,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的区分点,第一要把握原文的具体语境,第二还应当注意原文语言是不是具有外显性。笔者以为,所谓外显性,确实是原文全数信息转达到位,充分表达。之因此要重视外显性,是因为并非是所有文本都有其具体语境,译者对原文语言信息的明白得十分关键,若是原文信息充分表达,言其所指,那么原文偏向于非文学语言;相反,原文信息含蓄、暗示较多,那么原文趋向于文学语言。
我们来看下面一段文字:
her clarion o’er the dreaming earth, and fill (driving sweet buds like flocks to feed in air) with living hues and odours plain and hill: wild spirit, which art moving everywhere;
destroyer and preserver; hear, oh hear! (吴伟仁,1988:55)
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这是一首诗歌,原文的语言表达、词语使用,都表现出较强的文学性。因此,以上文本属于典型的文学语言。虽然没有具体语境,但文中出现了o’er, odours如此的古文词语,原文也利用明喻、暗喻等修辞手法。因此,在没有语境的情形下一样能确信这属于文学语言。
一般说来,非文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范围广泛。正如前文提到的,非文学语言往往将原文信息准确传达到接收者一方,语言简洁、完整,易于理解。 我们再看一段文字:
第50分钟,西多夫背后推人犯规,被黄牌警告;第54分钟,西多夫角球传到前点,罗比尼奥背身接球传到禁区边缘,诺切里诺跟上低射,球碰到后卫后蹿进球门右下角,米兰1-0领先!随后,阿莱格里用阿奎拉尼换下了西多夫;第55分钟,锡耶纳也进行换人,达戈斯蒂诺换下了雷吉纳尔多。
很明显,以上文本是关于一场足球比赛的赛程报道,是为了让读者更详细的了解比赛的过程,语言通俗易懂,很少使用修辞手法,只是将比赛的进程信息直观的反映给读者。因此,上述文本属于典型的非文学语言。
通过例证分析,区别文学语言和非文学语言固然要重视原文所处的语言环境,但许多情况下,我们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其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对原文语言特点和用词手法的外显性分析,就成为区分两者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