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四单元单元规划

本单元是科普作品单元,鉴赏分析这些自然科学小论文。教学的重点是在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掌握文章中作者给读者的某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研究方法,并对读者产生情感的熏陶,弘扬科学精神。另外,品味文章科学性同文学性兼有的语言,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科学小论文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阐述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情并茂的小品文。这种小论文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与文学的双重产物。因此,它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文章生动、准确、实用,而没有文学作品的铺陈与渲染,寓科学性于趣味之中。它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逐渐展开说明,反映事物本身的条理及各部分的联系,按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功能,文字准确无误,通俗易懂。b5E2RGbCAP 本单元选取了一组反映科学的文章。内容包括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生物社会同人类社会的关联,借以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生物和人类都有数觉,而人类拥有了灵巧的手指,人类能够计数;还有大胆地对宇宙未来的预测,畅谈科技的前景未来,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向学生展示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人们生活领域的作用。奇妙的自然科学世界,读来让人兴奋,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但我们在阅读时,明显感受到四篇课文都带有作者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要么阐述建筑的独有特征;要么探索生物和人类世界;要么就数觉展开探索,要么用严肃的科学态度来探索或欣赏奇妙的科学现象,总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让我们在得到了知识的同时,更加惊叹于文章作者对科学研究的崇高品质和个人人格魅力。p1EanqFDPw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在写作手法上,善于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旁征博引,巧用比喻与拟人,在说理叙事之中又穿插抒情与议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文章内容虽然涉及到一些较深和新兴的科学领域,但是文章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从生活中摄取事例,结合身边的现象说起,把深奥的自然科学说得简单化、通俗化,从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自然科学的世界。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会存在太大的语言障碍。因此,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所谈到的相关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者提高的科学观点,这是比较容易的。这样,在知道自然科学术语的前提下,学会理解文中一些重要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学会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所在;其次,学会用本单元语言的幽默诙谐、易懂通俗来写作科学小品文成为了教学的难点;最后,掌握科学小品的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抓住说明语言的特点,都是学习这类文章的共有目标。DXDiTa9E3d 本单元由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组成。共安排了7个课时,具体如下:《中国建筑的特征》2个课时;《作为生物的社会》1个课时,《指印》2个课时;《宇宙的未来》2个课时。在课堂教学上,采用讲读和自读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分析,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另外,了解文章语言的

幽默诙谐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讲授和指导阅读各篇课文的时候,要各有侧重点。RTCrpUDGiT

13 中国建筑的特征

第四单元是自然科学小论文,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传播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自然科学小论文就起到一个很重要的解说作用,它有助于人们了解科学,关注科学。

5PCzVD7HxA 在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的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文章写作的目的,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可能有的文章会偏重于观点的阐述;有的则偏重于对成果的总结;还有的可能是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仅仅用来宣传科学知识。写作的目的决定了作品的说明深度,这与我们的学习理解密切相关。在学习自然科学小论文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必要注意写作的顺序,一般说来,说明文的顺序可以分为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对我们正确把握文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学习就要注重对中国建筑九大特征叙述顺序的把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中国建筑特征。jLBHrnAILg 《中国建筑的特征》的另一特色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手法,这是不同于一般科学小论文的地方,准确把握文章中出现的比喻修辞,理解比喻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文学习的另一重要任务。xHAQX74J0X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建筑学开创者梁思成的作品,由于文章篇幅比较长,又加上所谈的内容是涉及我国古典建筑学中的有关专业知识,所以在本文的教授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通过网络或者是投影,给学生直观的视觉阐述,再结合具体的文字来加强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LDAYtRyKfE 自然科学小论文的学习应该以读为前提,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又将读转而为思,通过读来转变成实际的活动、研究过程。在学习内容上以整体理解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重点,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整个专题活动,通过专题材料整理收集,认真思考,尝试小论文的写作。Zzz6ZB2Ltk 教学重点 1.通过专题收集的资料,映照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思想内容; 2.掌握作者写作中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和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参与专题研究,并触发学生对课文中情感特色的理解; 2.领会独具匠心的构思谋篇手法,学习散文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1.视频片段。 2.PPT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本文作者的有关情况,掌握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章中重要的字词,能够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3.了解并掌握科学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有关建筑的知识,能够通过网络等渠道占有相关信息;

2.培养学生专题研究的能力,有条理地进行有用信息的整理和筛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建筑学的成就,体会作者对建筑学怀有的自豪感; 2.通过专题研究唤起学生热爱祖国优美建筑的激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从因特网下载有关方面的资料,了解创作背景。准备视频片段(可以从网络下载,也可以购买VCD),制作好多媒体课件。dvzfvkwMI1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导入新课

(有条件的播放建筑物视频片段)今天,我们要在一位著名的建筑学专家的带领下,来了解在我们面前的这些优美的建筑。或许,在我们看来它们只是优美,而在专家的笔下,它们更具有魅力。我们一起来看看梁思成是如何说的……

rqyn14ZNXI 推进新课

学生迅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播放一些音乐,声音调小点,作为阅读的背景音乐。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二)教师介绍作者资料。

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1915~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EmxvxOtOco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SixE2yXPq5 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

6ewMyirQFL 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kavU42VRUs (三)交流阅读感受,检查整体感知的情况。 1.问题引路

师 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受?最最特殊的是什么? 生 有很多的专用名词,读过一遍还是看不懂。 生 谈的好像都是建筑中的东西,我记不住,但是确实是出现了很多的专业名词。

明确:的确,这是一篇小论文,其中夹杂着大量的建筑学专用名词,这些专业化的词汇可能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是,除了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进行解说外,书上的注释、老师通过电脑展示的图片都将有助于你的阅读和学习。

y6v3ALoS89 师 文章主要谈的内容是什么?

生 主要谈的是关于中国建筑的事情。

生 是有关中国建筑的特点,作者主要归纳了九点。 生 好像在后面还谈了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明确:从本文的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立足于谈中国建筑的特点的,文章中也很明确地为大家提供了九个特点的内容。当然,作者不仅仅局限在这九个特点,还把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放到大的背景中去,为我们提出了一种通俗的阅读语言:建筑也是有“文法”和“词汇”的。M2ub6vSTnP 师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 作者主要是向我们介绍中国建筑的特点和一些建筑学的常识。

生 为了给后面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人以一些指导。 明确:论文首先是正本清源,发表个人观点的。本文通过总结不仅指出了我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更为后来者提供了有益的帮助。0YujCfmUCw 2.请学生再次浏览文章,尝试归纳分层、理清思路。 合作探究

四个学生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讨论文章的层次和对文章涉及的几个基本特征加以归纳。

(一)关于文章的层次。 文章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文章开始到中国建筑基本特征第九点结束。本部分着重讨论中国建筑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部分:从“这一切特点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到文章结尾。本部分主要谈建筑的“文法”和“词汇”问题,并将中国的建筑与其他民族建筑放到一起,提出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eUts8ZQVRd (二)中国建筑体系的九大特点的归纳(学生自主完成)。

1.个别建筑物:一般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的屋檐。

2.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sQsAEJkW5T 3.这个体系以木材结构为它的主要结构方法。 4.斗拱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5.有举折、举架。

6.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第四单元单元规划本单元是科普作品单元,鉴赏分析这些自然科学小论文。教学的重点是在理清作者的思路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观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掌握文章中作者给读者的某个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理念、科学研究方法,并对读者产生情感的熏陶,弘扬科学精神。另外,品味文章科学性同文学性兼有的语言,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科学小论文是一种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sttv09unq5kaxd91bwp423gj8gjlb00kx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