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笔记
——xxxx级临床x年x班整理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针灸和艾灸等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部针灸专著是《针灸甲乙经》,《皇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第一节经络学说
1、●经络: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把人体所有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使人体内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
3、十二经络的分布(十二经脉的名称依据手足、阴阳、脏腑三个方面来命名)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
纵贯全身。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手经分布于上肢,足经分布于下肢。
)、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由于手足阳明十二
经脉存在着表里关系,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相互为表里关系的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在治疗上亦相互为用。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胸。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
勤4)▲十二经脉的流注循环顺序:
4、奇经八脉的分布(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正经气血):
)●督、任、冲散脉均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督脉后行于腰、背、项、头后部的正中线,上至头面,入脑,贯心,络背,
在生理上能总督一身阳经,故又称●“阳脉之海”,并与脑,髓,肾的功能有密切联系。
3)任脉前行于腹、胸、颈、面部的正中线,在生理上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又称“阴脉之海”,并与妊娠有关,故又有“任主胞胎”的说法。
4)冲脉并足少阴肾经挟脐而上,环绕口唇,十二经脉均来汇聚,故称为“十二经之海”,因与妇女月经有密切关系,故又称“血海”。5、▲经络的作用
1)生理功能(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
官;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功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
2)阐释病理:脏腑之间通过经脉沟通联系,所以经络还可以成为脏腑之间病
变相互影响的途径。
3)指导诊断: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
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
4)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治疗。
第二节
等治疗的刺激点。2、腧穴的分类
腧穴
1、●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结构,也是疾病的反映点和针灸
1)十四经穴/经穴:它是归属于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共有 361 穴名, 是人体最重要的穴位,各穴都能主治所属经络的病症。
2)经外奇穴/奇穴:为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脉系统的穴位。3)阿是穴/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以痛为腧,临床上多用于疼痛性疾病
3、▲腧穴的主治规律——经脉所通,主治所在
1)腧穴的远治作用:十四经腧穴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
器官的病症,有的还具有全身性的作用。如列缺不仅能治疗上肢病症,还能治疗
2
勤头顶部、胸、肺、咽喉以及外感病症等。
2)腧穴的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器官的病症,称
为腧穴的近治作用。如鼻区的迎香穴可以治疗鼻病。
3)特殊作用:如针刺天枢穴,泄泻时可以止泻;便秘时可以通便。
4、特定穴的意义:其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
1)●五输穴: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重
要经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依次是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井穴一般主治神志病和心中烦闷;荥穴主治热病;输穴主治体重节痛;经穴主治咳嗽、咽喉病证;合穴主治肠胃等六腑病证。
2)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经脉在四肢各有一个原穴,又称
为十二原。在六阳经,原穴单独存在,排列在腧穴之后,六阴经则以输为原。原穴对于诊断治疗经络、脏腑的病证具有重要作用。
3)络穴:络脉从经脉分出的部位各有一个腧穴叫络穴。共 15 穴
4)郄穴:指经气深聚的部位,人体一共有 16 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
下。主治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痛。
5)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6)募穴:是脏腑之气输布、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7)八会穴: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聚会的 8 个腧穴。8)下合穴: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 6 个腧穴。9)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气相交会的 8 个腧穴。10)交会穴:指两经以上的经脉相交或会合处的腧穴。
5、腧穴的定位法
1)体表标志取穴法:根据人体体表的各种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而取穴的方法,
又称为自然取穴法。
2)●骨度分寸取穴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长度或宽度,分别规定为一定等份,
妹一等份称为一寸,作为良取腧穴的标准。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寸;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 3 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8 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5 寸;两乳头之间 8 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3 寸;腋前、后纹头至后肘横纹(平肘尖) 9 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2 寸;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寸
临床上常按取穴部位骨度的全长用手指分为若干等份,称作“指测等分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患者手指的宽度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测两端横纹头之间为一寸,一般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一夫法:将患者食、中、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
为准,四肢横量作 3 寸,用于四肢及腹部的取穴。
3
勤第三节
1、尺泽(止咳平喘要穴)
十四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止于少商,主治喉,胸,肺病)
位置: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咳血,潮热,气喘,咽喉肿痛,胸胁胀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操作:直刺0.5~1.0寸2、列缺(“头项寻列缺”)
位置: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在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肌腱之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正偏头痛及项强,口角歪斜。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3、少商
位置:拇指桡侧指甲后0.1寸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
考题:1、现有一怀孕八个月的孕妇前来就诊,以下可以进行针刺的安全穴位是_(D)
A合谷
B三阴交
C关元
D尺泽
2、《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二、手阳明大肠经
1、商阳(井穴)
(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共20穴。属大肠络肺,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定位:是指桡侧指甲后0.1寸许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高热昏迷(治疗咽痛音哑的要穴) 操作:点刺出血或浅刺0.1
处方例:咽喉肿痛配合谷、少商 高热昏迷配人中、百会、内关2、合谷(原穴)
定位:1、2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主治:头痛、颈项痛、目赤肿痛、牙痛、闭经、滞产(“面口合谷收”)操作:直刺0.5或1.0寸,可灸(孕妇禁针)
处方例:发热头痛配风池 下牙痛配配下关、颊车 难产配三阴交、太冲 荨麻疹配曲池、血海3、曲池(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侧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目赤肿痛、上肢不遂、月经病操作:直刺1-1.5寸 可灸
处方例:腕臂疼痛、手指拘挛配合谷、阳池、外关4、阳溪(经穴)
4
勤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5
勤定位:腕关节桡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