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初中数学教学常规(修订稿)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为高质量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优化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现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制定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教学评价、教科研活动等项工作,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以使全体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有章可循,也使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有据可依。
一、制定计划
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备课组统一制订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包括:
1、教材分析:通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及本册教材,领会《课标》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体系,明确学期阶段目标和任务。
2、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作简要分析。
3、具体措施:包括教法改革、学法指导、防差转差措施、专题研究、单元过关等。 4、教学进度:写出各单元教学课时分配、时间进度,包括课题学习、实践活动、复习、测试等。
二、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倡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切实做到资源共享,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要求超前一周备好教案。
1、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系、呈现方式,例习题编排意图,难易层次;研究单元教学内容和课时教学内容的关系,做到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相结合。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学习的难点。
3、熟悉课型。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编排的特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划分为新授课(章起始课、概念课、原理课)、例习题课、复习课、讲评课、数学活动课等,根据不同课型安排不同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4、环节齐备。教案包括课题(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内容与要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环节。导学案的设计要做到问题引领,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引导性、层次性、准确性、实效性,杜绝习题化。
5、目标准确。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知识、方法、能力、素养等方面的细化,杜绝泛化、不能落实的目标。
6、预设充分。教学过程要着力搞好问题情境设计,引入新课设计,概念形成、发展过程设计,定理公式形成、证明思路分析设计,例题思路分析和解题规律的概括设计,归纳小结设计,变式训练设计。
7、注重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的教后感,重在分析教与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从中得到的某种启示及明白的某些道理等,文字不在多,而在实。
8、坚持集体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开展集体研讨,探求教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具体流程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人复备。
三、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条理清晰。 新授课一般按“问题情境——活动探究——归纳概括——运用变式——拓展延伸—小结内化”结构进行;
复习课一般按“以题理知——构建体系——范例评析——变式拓展——练习内化———
—评讲深化”结构进行;
讲评课一般按“统计数据分析错因——自我纠错个别指导——交流讨论——典型错误讲解---变式练习——归纳小结”结构进行;
课题学习课一般按“创设情境——实践探究——表达交流”结构进行。
2、设置适切问题情境。基于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情境可以来源于数学的内外部,包括实际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历史文化情境。在新课导入时,采用做一个演示实验、制造一个悬念、展示数学美的一个片断,提出一个实验问题、造成一个认知冲突等方式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新、奇、美、实等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愉悦的惊奇,从而对新的课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以一个极佳的开放状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新课题学习之中。
3、加强数学过程性教学。在教学时,应当注重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组织变式训练。所谓变式训练就是围绕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从基本的数学问题出发,逐步增加创造性因素,形成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封闭到开放的训练系列,组织学生训练。
5、倡导“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每节课都要设计1—3个思维含量高,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探究,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协作意识。
6、关注课堂生成。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共同成长过程,教师要关注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生成性资源,要尊重、倾听、鼓励学生,通过捕捉、讨论、引导、追问等方式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性体验,促进学生有效的深度学习。
7、作好归纳小结。只有把局部的知识按照某种观点和方法组织成整体,才便于存储、提取和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并及时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8、搞好课堂形成性评价。提倡激励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在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重在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积极创造条件,制作课件、采用模型、投影以及计算机等技术辅助教学,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同时课堂教学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准确使用教学媒体,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
10、教学基本功过硬。知识讲授清晰、准确;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板书规范、科学;教态自然大方。
11、教学效果好。教学目标达成,师生配合协调,学生思维活跃,学得积极主动。 四、作业布置和批改
1、作业形式要多样。有基础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性作业、跨学科作业。具体形式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布置。
2、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数量要适中、频次有适当、时间要控制。每节数学课均应有一课一练的作业,每次的作业量应以中等生20—30分钟完成为宜。
3、作业布置要讲究质量。内容要科学,目的要明确。要符合课标、教材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要有序,梯度要适中,题型应多变。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4、教师批改作业的要求。①作业要及时批改,应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辅以学生自改、
互改、教师检查指导。②批改作业要认真、仔细、正确、规范,以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为主。③提倡面批面改,强化批改的针对性。④建立作业情况档案。对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和独创性的解题方法应记录在案,为后续教学的提供素材。
五、辅导
1、辅导对象的选定及档案的建立。辅导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都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与存在的不同问题选定辅导对象,建立辅导档案,便于跟踪管理。
2、辅导内容的确立要符合课标、教材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增强针对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辅导重点应放在知识的延伸、能力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发展上,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个性特长。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3、辅导形式要多样化。可釆用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学生辅导相结合等方式。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巡回辅导,利用自习及课余时间对中差生个别辅导,查漏补缺。利用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专题讲座,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
4、辅导的计划性及实效性。辅导要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有措施,讲究实效。每学期初教师应将辅导计划送教导处,经审批同意后实施,学期结束,由教导处检查辅导效果。
六、教学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评价既要兼顾全面,还要注重突出重点,更要增强针对性、及时性,提高时效。评价包括平时学习评价和学业考试评价。
1、平时学习评价
(1)采用灵活、开放、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之中。在评价学生每一个方面表现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特征和发展变化。评价可采用建立成长记录、行为观察、即时评价、访谈评价、问卷评价等,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可以采用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自主选择式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评价可以采用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网上交流等方式进行。
2、学业考试评价
(1)学业考试评价包括阶段性学业考试评价和终结性学业考试评价。阶段性学业考试评价指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评价,终结性学业考试评价指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评价。阶段性考试由学校组织实施,终结性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2)认真做好阅卷、成绩登记及质量分析工作。 每次考试后,要及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评讲工作。试卷分析,不仅要有数据统计(包括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典型题目得分率等),更要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措施。
(3)对学生期末考试的评价要综合学业考试和平时学习情况,结果采用描述性评价与等级(或百分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七、教科研活动
1、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县(市、区)、校内等各类教研活动,主动承担教研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