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一)批判直观主义的直观性。旧唯物主义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旧唯物主义又有直观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不彻底性等局限。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文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都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自然界,也包括了自然的人。“客体”是特指费尔巴哈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单纯的认识对象。”人类的感性活动”是指主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1、文本内容是批判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只是看做人认识的对象、看作生来就存在的直观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对客观事物的作用。旧唯物主义肯定对象外在于人的意思的客观性,坚持对象世界对人的意识的根源性作用,是客观地认识对象的前提。但把对象仅仅归结为一种直观的关系,显然是片面的。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才和自然界发生联系,我们所接触到的客体死经过了人的实践改造的产物,从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活动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对对象的意义。但却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当成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创造物质的力量。根源在于美誉真正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同样是片面的。

3、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把研究对象定位于客观的物质,重新确立自然界和人类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把感性客体当成是人的实践对象,不懂得主体人的作用,不懂的实践的意义在于革命的批判的改变现实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因此他不可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历史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意义。

综述,这一条是马克思从总的方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通过分析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及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其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类实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即实践的观点,这就为以后系统的制定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奠定了基础。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们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基本内容:这一条是马克思提出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路线在真理问题上的展开,在文中,他从实践出发去考察人的认识问题,科学地解决了哲学界关于人的认识能力及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及真理标准问题,提出了实践史反对不可知论的重要武器的论断,强调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不能从实践的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客观对象,去认识和理解事物、现实、感性,也就不能把作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的实践当

做检验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2、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真理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检验一种认识是否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这在主观范围内不能解决,只能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

3、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来谈论思维的真理性是没有意义的。尽管费尔巴哈以“直观”作为真理标准来反对黑格尔的理念,但是由于其直观依旧局限在精神范围之内,所以,他同黑格尔关于真理标准的争论,实际上依然是一种“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种纯粹经院哲学的争论。因此离开现实的实践活动,理论什么也实现不了,革命理论的价值只有在革命的实践中才能获得确证。

总之,思维的真理性及其检验问题,是哲学认识论长期争论的问题。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考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提出了实践史检验思维真理性的唯一路径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指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基本内容: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对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进行探索,提出了实践基础上人与环境、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所说的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物质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旧唯物主义离开实践讨论人和环境。教育的问题,只能走向自己的反面。旧唯物主义只看到了社会环境决定人,而忽视了人也作用于社会环境。他们没有从实践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未看到人与环境、人与教育的关系是实践基础上的双向关系,片面强调了社会环境和教育制度对人的作用和影响的一面。

2、强调环境的改变和人自身改变的一致,只能被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只有把实践观引入历史观,才能科学合理地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变人。人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为环境所影响,但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在实践中能动地改变着环境。

综述,这一条批判环境决定论,阐明了实践对环境和教育的改造作用,以及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根本区别。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急促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

剖析费尔巴哈的宗教观的价值和局限,揭示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最终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

1、 费尔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其世俗基础,但未能找到产生宗教的社会根源和消除宗教的真正途径。他认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上帝的本质不过是人的本质的虚幻反映。因此,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揭露了宗教的秘密,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只停留在人的自然性和人的心理层面探讨宗教的根源,而未进一步从现实社会的矛盾中寻找宗

教的基础,因而没有找到产生宗教的真实根源和消灭宗教的真正途径。 2、 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宗教是社会阶级矛盾和压迫的产物。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是在阶级社会中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构成了社会的基本事实,被压迫阶级找不到自己受苦的真实原因就只能诉诸宗教。

3、 消除宗教的根本途径是变革产生宗教的世俗基础。马克思指出,宗教既然是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产物,那么就应该对宗教的社会根源——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进行批判。同时,这种批判还不能仅仅限于理论斗争,应当把对宗教的批判上升到政治的批判,把反宗教的斗争,引向用革命的手段推翻私有制和剥削制度。

4、 综述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和揭露是他非常重要的成果。而马克思对他宗教观的分析揭示了宗教的秘密,并揭示了他只是停留在认识论原因上,并未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在此分析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宗教问题分析,告诉我们要破除思想局限的领域,透过社会生产中的现实来分析制度上的问题。不要让宗教的幻想世界阻碍社会真正的变革力量。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做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揭露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认识论根源。

1、 费尔巴哈认识论的肯定之处。费尔巴哈反对唯心主义将意识独立于物质之外的错误,主张研究自然和人类本身。他认为,把思维和人分开是根本错误的,主张研究自然和人类本身。他认为把思维和人分开是根本错误的,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和意识是人脑的属性和机能,人的认识器官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和自然界的本质相同。所以人认识自然就是认识自身,因此人能够认识世界。

他相信理想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中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这是费尔巴哈的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基础。

2、 马克思看到了费尔巴哈认识论的直观性。一方面,他所说的感性只是单纯的用人的自然器官直观地校级的反映自然,而不是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反映自然。不懂他们都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他没有看到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不仅有量的增加还有质的差别。 评价:正是因为费尔巴哈缺乏实践观,才不能正确说明宗教的社会根源和社会真正变革的要求。只有从实践出发去考察人类,自然界,才是正确的,否则充其量只是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意识的第二性,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原则,不可能全面的深刻的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更不可能科学地说明人和人类社会的起源和本质,在历史观上必然会趋向唯心史观。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基本内容: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学说,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提出了人的本质是实践的产物和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具有积极意义。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用人来说说明神,揭露宗教的虚幻本质,起来积极的作用。但是,他在具体

关于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却是错误的,走向了唯心主义。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仅仅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从现实的社会关系去考察的。他的个人只是从单个人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性,并把这种共同性理解为理性、意志和情感,认为这些事人类作为一个类的本性。

2、 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仍然是抽象的。他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理解为抽象的个体;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所有人具有的自然的共同性。一方面,其出发点就是假定了一种抽象的孤立个体。费尔巴哈主张从感性的、现实的人出发来考察人的本质,但他撇开了人的历史发展,其结果必然把人的宗教感情设想为独立自存的东西。另一方面其结论只能是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抽象的类。他的类本质撇开了人在特定历史阶段结成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只看到人的自然性和自然联系。

3、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实的人是一个在具体的生产方式下从事生产活动进而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人。这些具体的人在生产过程中必然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这些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政治、思想、道德宗教等各种社会关系。因此光看到人作为一个自然的类所具有的自然属性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下,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中人具有阶级性。

4、 不能撇开社会历史孤立的谈宗教感情和人。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所讲的作为人的本质的宗教感情本身,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费尔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一般个人,也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实际上不过是作为市民社会成员的个人。

综述,费尔巴哈没有看到人的本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因而只能寻找一种抽象的共同本质:理性、情感,并以这样的抽象的人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必然会走向唯心史观。马克思关于人本质问题的正确分析,为其发展出体系的正确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了正确的出发点。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把实践看做人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科学基础,以及它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以往一切就哲学在历史观上的对立。

1、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总是把社会生活归结为人的精神活动。黑格尔把社会生活视作绝对观念自我运动的表现,费尔巴哈把社会生活归结为宗教和道德等意识形态的运作。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人对自然界、社会关系和人自身的实践改造。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社会生活的其他内容都是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2、 神秘的东西都有实践的根源。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人们可以在实践中以及对实践的理解中,寻找到一切理论的缘由,寻找到把理解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根源。那么也就能够在实践中通过对现存世界的改造,来解决和消除这些神秘的东西或神秘的根源。 综述,马克思把实践规定为人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表明了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科学基础和精神实质,体现了新唯物主义在历史观领域所实现的革命。并通过现实的武器去消除现实世界中不合理的根源。马克思创立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基本前提下,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理论学说都必须放在当时的社会实践、社会关系中考察。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阐述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阶级基础、社会功能和历史任务等方面的对立。

1、 新旧唯物主义不同的立脚点。马克思指出,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

物主义是以市民社会为立脚点的。这里所讲的“市民社会”有资产阶级社会的意思,它是相对于“人类生活或社会的人类”,而不是相对于政治国家和意识形态而言的。也就是说,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是以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作为自己的立脚点。

2、新唯物主义则是把真正的人的社会,无产阶级看做自己的立脚点。这种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决定了它能够而且必须对资本主义持彻底的批判态度。在新唯物主义看来,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应该而且必然被超越的社会。新唯物主义就是以超越资产阶级社会,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目标。

综述,马克思在这一条中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它不懂实践的意义,因此是直观的。也正是不懂实践,不懂生产实践也就不懂得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与人的决定与改造的关系,也就不能理解人的本质问题。也因为没有正确的立脚点旧唯物主义不懂的生产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作用,没有用实践的手段去打破情感后面的物质根源。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基本内容:这句话是《提纲》全文的落脚点。马克思从哲学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的角度,鲜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旧唯物主义局限:由于以往的哲学家们不动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决定了他们实际上只能停留在思想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可能真正将理论转变为革命的实践。

与旧唯物主义不同,马克思创立的是一种具有实践性的唯物主义,它服从和服务于无产阶级改造现实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来强调:“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的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评价。马克思指出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者总是停留在现在事物的框架中,用不同的方式去说明世界,甚至通过抽象的理论为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或只是用某些进步的理论去批判错误的东西,而不懂得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去改造世界。而新唯物主义在认识和说明世界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运用理论的武器去进行武器的批判,为无产阶级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从理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一)批判直观主义的直观性。旧唯物主义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旧唯物主义又有直观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不彻底性等局限。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文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soxu9jjt15nd0e7n2yj9vfqx3d4wu015w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