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在讨论社会科学方法的时候,我们最不可避免的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社会科学究竟是否可能?也就是说,在研究社会现象的过程中,真的存在所谓的社会科学方法吗?如果存在的话,那么这种方法能像自然科学方法那样给我们提供正确的预测控制社会现象变化和发展的手段和途径吗?
在整个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激发了人们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热情,形成了一股列宁称之为“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但是西方不少学者甚至著名的思想家却都对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大名鼎鼎的现代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写道:“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历史命运之说纯属迷信,科学的或任何别的方法都不可能预测人类历史进程。”“历史决定论是一种拙劣的方法——不能产生任何结果。”“由于纯粹的逻辑理由,我们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他所谓的纯粹的逻辑理由就是:人类历史的进程是受着人类知识增长的强烈影响的,而人类本身不能用合理或科学的方法来预告我们科学知识的未来增长,所以我们不能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所以历史决定论的基本目的是错误的,历史决定论不能成立。总之,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责汇成一片。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在自然界,其规律的表现有其齐一性、规则性和重复性的特点,人们对它的研究也不会影响其存在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科学认识的范围内,自然科学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自然现象进行预测和控制。但在社会领域,社会规律的呈现具有多样性、非规则性和不可重复性的特点,而且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本身就是干预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行为,它会深刻影响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因此,社会科学的成果具有或然性的一面,其预测常常会出现“测不准”的情况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我们需要肯定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的功能和价值是确定无疑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第一,社会历史领域规律性、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的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第二,社会科学所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统计学意义,它是或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否定其或然性的一面,将陷入绝对主义,否定其必然性的一面,必然陷入相对主义;第三、社会科学具有人文教化的作用。因此,社会科学是有用的,社会科学方法是可能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科学?什么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呢?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应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换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而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身是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依托于社会科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具体来说,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其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是,它并不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的绝对的和独一无二的方法论,而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独特贡献在于,论证了人类物质资料生产以及再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历史理论不过是把人们的思想从神圣的天国拉回粗糙的尘世,使得种种抽象的思辨和神秘的理论归于平常,归于生活。然而这一看似类于常识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却起到了一种革命的作用。因为在当时的历史界和哲学界,人们关注和看重的是处于社会“大厦之顶”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至于粗鄙的物质生活,是处于这些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视野之外的。而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上的伟大功绩就在于把社会的上层建筑奠定在经济基础之上;把人们的思想奠定在物质生活之上。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在于实践性。首先,它强调历史研究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所谓“现实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其次,它
强调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从前一切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再次,它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最后,它强调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而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者社会化了的人类。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矛盾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时间标准、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利益标准。第二,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第三,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第四,具体性原则。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理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五,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辩证法在本质上就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批判性是发展性原则的必然要求。
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要反对“过时论”和“僵化论”两种错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