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市政工程实务高频考点精编
1K410000市政公用工程技术
1K411000城镇道路工程
1K411010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城镇道路分类 道路等级 沥青路面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2.
城镇道路分级:
快速路,又称城市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大容量、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必 须设分隔带。
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要骨架。应设分隔带。
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结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可设 分隔带。
支路,为次干路与居住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的连接线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 为主。不设分隔带。 技力学特性分类 柔性路面 刚性路面 特点 代表路面 15 15 15 10 路面结构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 30 30 20 20 砌块路面 - -1 - 10 (20)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产生累积变形; 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沥青类路面 (黑路面) 变形和弯拉应变 板体作用,弯沉变形很小、抗弯拉强度大,呈现较大的刚性; 破坏水泥混凝土路面 (白路面) 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3. 城镇沥青道路結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温度和湿度不良需要设置垫层,同水泥路面)组成。行车载荷和 自然因
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遥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 加而逐渐降低。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及载 重量相适应。 4.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因条件限制而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 应掺
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宜提高路基顶面标高。在设计标高受限制,未能达到中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时,应选用 粗粒土或低剂量石灰或水泥稳定细粒土做路基填料.同时应釆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 措施。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5.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把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路基,基层可分为 基层和
底基层,两类基层結构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
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如铺设土工合成材料) 以减轻反射裂缝。
A. 柔性基层:嵌锁型和级配型的
B. 半刚性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形式的
——级配砾石作次干道及以下道路底基层时,级配中最 ——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
大粒径宜小于53mm,用作基层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
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 重的道路。所用的工业废渣(粉煤灰、钢渣等)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
6. 基层材料的选择: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A. 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未设垫层,且路基塡料为细粒土、黏土质砂或级配不良砂(承受 特重或重交通),或者为细粒土(承受中等交通)时,应设置底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级配粒料、水泥稳 定粒料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等。
B.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 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 采用排水基层。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 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碾压混凝土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7. 沥青路面面层的类型及适用:
(1)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热拌沥青混合料(HMA),包括SM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OGFC (大空 隙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等嵌挤型热拌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面层.
(2) 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于支路及其以下道路的面层、支路的表面层,各级沥青路面的基层、连接层 或整平层,坑槽冷补。
(3) 温拌沥青混合料面层,适用于各等级道路的面层。 (4) 沥青贯入式面层,用作城市次干路以下道路面层。
(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 8. 沥青道路的结构层:
(1) 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性能主要指标:①整体稳定性;②变形量控制。
(2) 基层为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面,控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沉降,和足够多的水稳定性。 性能主要指标:①应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以及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要求;②不透水性好。
(3) 面层,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 响。面层使用指标: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性、噪声量.(平承温、滑水声) 降噪排水路面結构组合一般为:上面(磨耗层)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面层、下(底)面层等采用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以提高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减少城市交通噪声。 9.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1) 垫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设防冻垫层,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的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设置排
水垫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釆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路基可能 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宜加设半刚性垫层.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 或土类材料。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
(2) 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制或减少路
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施工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工作 面,并改善接缝的传荷能力。
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两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岀300mm (小型机具施工 时)或500mm (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 (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小3轨5滑65)
(3) 面层是混凝土路面的承重层,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
混凝土等。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久性 〈抗冻性)、表面抗滑(粗糙度)、耐磨、平整度。(刚强久滑磨平)
为防止混凝土面层在温度变化影响下产生胀缩作用、导致板体裂缝或翘曲,面层设垂直相交的纵向缝(设 拉杆)和横向缝(设传力杆),将混凝土面层分为矩形板。
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 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配筋补强
混凝土面层的粗糙度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三槽一毛) 10. 水泥路面的材料选择:
(1) 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 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
(2) 粗集料宜使用人工级配,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石不得大于31.5mm,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砾 石宜<19.0mm;钢纤维混凝土粗集料最大粒径宜<19.0mmO
(3) 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2 -
使用外加剂应经掺配试验,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
(4)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 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并宜加入耐老化剂。(填缝料:橡树胶沥老) 11. 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
(1) 技材料组成及結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
(2) 技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空隙密开) 密级配(孔隙率<10%) 连续级配 沥青混凝土 沥青稳定碎石 沥青玛蹄脂碎石 开级配(孔隙率>15%) 间断级配 排水式沥青磨耗层 排水式沥青碎石基层 半开级配 沥青碎石 (密连沥玲碎、密间SMA、开间OGFC、半间沥青碎)
(3) 技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237.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或 31.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 式(公称最大粒径<4.75mm =沥青混合料。(特粗中细砂)
(4) 沥青混合料技結构类型可分为技嵌挤原则构成和技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两大类。
A. 技嵌挤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沥青结合料的粘 結作用为辅而构成的。
B.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的结构强度,是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矿质颗粒间的嵌挤力 和内摩阻力为辅而构成的。(骨摩密粘) 结构组成形式 黏聚力C 内摩擦角9 温度稳定性 悬浮一審实结构 骨架一空隙结构 骨架一W实结构 较大 较低 较高 较小 较高 较高 较差 — — 代表形式 AC沥青混合料 AM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 SMA沥青玛蹄脂混合料 12. 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能:粘结性(针入度)、感温性(软化点)、耐久性(抗老化性能)、塑性(延度)、 安全性(闪点)。
1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主要类型:
(1) 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于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2) 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或其他改性剂,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的沥青 混合料,适用于城市主干道和城镇快速路。
(3)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沥青、矿粉、纤维稳定剂及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组成,适用于城市主干道 和城镇快速路。 14. 再生剂技术要求:
(1) 具有软化与渗透能力,即具备适当的黏度;
(2) 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显现牛顿液体性质;
(3) 具有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可以再生效果系数K—再生沥青的延度与原(旧) 沥青延度的比值表征旧沥青添加再生剂后恢复原沥青性能的能力; (4) 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
(5) 必须具有良好的耐热化和耐候性。
15. 再生剂选择与用量的确定应考虑旧沥青的黏度、再生沥青的黏度、再生剂的黏度等因素。
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旧料含量:如直接用于路面面层,交通量较大,则旧料含量取低值,占30%?40%;交 通量不大时用高值,旧料含量占50%?80%。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釆用马歇尔 试验方法。在保证再生混合料质量的基础上路面下层宜尽可能多地使用旧料。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指标有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空矿留宝马)。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项目有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车冻 残)。
-3 -
16. 挡土墻结构形式与分类表1K411016,掌握各类挡土墙类型、图示、构件名称、特点。
挡土墙的结构还应设置: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过滤与排水,保证土壤不流失)和结构变形缝。 挡土墙的三种土压力大小:被动土压力最大,静止土压力次之,主动土压力最小。(小主盖大被) 1K411020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1. 露天作业施工的特点: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处于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 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 工变化多。尤其是旧路改造工程,交通压力极大,地下管线复杂,行车安全、行人安全及树木、构筑 物等保护要求高。
2. 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 作业方式。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对己知的测量控制点进行闭合加密,建立测量控制网,再进行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恢复中线,补钉 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 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3. 城市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 管线等项目。
4. 填土路基施工要点: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
a) 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并分层填实 至原基面高。
b) 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横向坡度陡于1: 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宜gOOmm, 宽度不应小于l.Om。
c) 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d) 碾压前检査铺筑土层的宽度、厚度及含水量,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 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e) 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 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0 路基填方高度应按设计标高增加预沉量值。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技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 并及时碾压修整。
5. 挖土路基施工要点:当路基设计标高低于原地面标高时。
a) 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坟坑、井穴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b) 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c) 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Im 范围内应釆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ni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 计标高的压实量。(人工开挖距管道Im、线缆2m)
d) 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e) 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围) f) 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査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6. 石方路基施工要点:(1)进行地表清理后,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2) 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施工参数。(3)填石路堤宜选用 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夯)实。(4)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 周的沟槽宜回填土料。
7. 路基填料与填筑:
(1)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填土内不得含有 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4 -
(2)填土应分层进行。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 8.
路基压实施工要点
(一) 试验段
(1) 在正式进行路基压实前,有条件时应做试验段.以便取得路基施工相关的技术参数。
(2) 试验目的主要有(预度三压):
a) 确定路基预沉量值.
b) 合理选用压实机具;应考虑道路不同等级、工程量大小、地质条件、作业环境和工期要求等。 c) 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 d) 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e) 根据土的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择压实方式.
(二) 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1) 当管道位于路基范围内时,其沟槽的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的规定,且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
(2) 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
(3) 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80cm时,对管道结构釆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三) 路基压实
(1) 压实方法(式):重力压实(静压)和振动压实两种。
(2) 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軽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 不宜超过4km/h。(轻静低慢叠)
(3) 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常规路段),压路机轮外缘距路基边应保持安全距离。 (4) 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防止漏夯,要求夯击面积重叠1/4?1/3。
9. 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査一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O.Olnini)。一般项目有路床纵断高程、中线偏 位、平整度、宽度、横坡及路堤边坡等要求。
(1) 主要检査各层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2) 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3) 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
(4) 路基顶面(路床)应进行压实度和弯沉值检测,并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
10. 土的强度性质通常是指土体的抗剪强度,即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路用工程(土)主要性能参数:
含水量w: 土中水的质量与干土粒质量之比,即w=Ww/Ws, (%); 天然密度p; 土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即卩=可/7, (g/cn?, ^3); 孔隙比e: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即e=Vv/Vs;
孔隙率n: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的体积(三相)之比,即n=Vv/V, (%)。
液限WL: 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 塑限Wp: 土由可塑状态转为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为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塑性指数%: 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7p =wL - wp,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 性大小;
液性指数九: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4=(W-Wp)劣,匕可用以判别土的软硬 程度;丘<0坚硬、半坚硬状态,0血<0.5硬塑状态,0.5弘<1.0软塑状态,九21.0流塑状态。 (坚 V 0<^<0.5< 软 <1.0 就)
土的压缩性指标Es: Es=l+ec/a, e。为土的天然孔隙比,a为从土的自重应力至土的自重加附加应力 段的压缩系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