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促使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思考如何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③ 鉴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毛泽东指出,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以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和国防工业体系,这是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安全,实现国家富强所必需的,是毫无疑义、必须肯定的。
3、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正确地加以总结,都是党的宝贵财富,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三、论述题
1、论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及意义(答案见P69-70) ①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没有专门作过论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②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③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④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意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材料分析题
下面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中的材料: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转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动力量?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
科学、技术、艺术的一切真正好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地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搬,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 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 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应怎样?
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
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
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
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 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 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简答题:
1、简要回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①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遗产。
2、简要回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3、简要回答改革的性质。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4、简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论断的基本内容。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 邓小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
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和优势。
② 发展要抓住机遇。我们必须正确估量国际环境对于实现我们战略目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千方百计地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③ 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邓小平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邓小平深刻地概括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新论断,反映了科学技术在当代发展的新形势和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二、辨析题:
1、计划和市场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
错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
2. 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
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在认识这一问题时,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这是我们党反复强调这一阶段长期性的一个原因。但是,仅仅以过去我们犯过超越阶段的错误而来证明它的长期性是不够充分的,必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这一阶段各种客观因素决定的。第一,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它的全部发展过程要经历几百年。因此,作为它的起始阶段的初级阶段,也必须是很长的。第二,我们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很长时间。
3.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当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统治阶级又运用所掌握的全部上层建筑极力维护旧制度时,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旧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从而为生产力的发
2018毛概题库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