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8T12:01:01.4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 作者: 廖春燕[导读] 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廖春燕

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可察地理源于观察实践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各类地理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学习空间的拓宽,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等。本文首先聚焦地理实践力的内涵、构成要素等基本概念,解读地理实践力;再对教师应具备基本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目前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分类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可行性建议,以供读者交流参考。 关键字:地理实践力;实践力内涵;构成要素;培养建议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要素: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GS(2017)137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其中,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人们借助地图、数据和其它工具在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地理信息定位和搜索等活动中的实践能力与品质素养的综合表现。地理实践力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GS(2017)137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因此,深入思考地理实践力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不仅能起到锻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教师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构成1.1.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究各学段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之号召,历时三年完成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该文件指出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和实践教学的媒介,是我国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以“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将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框图如图1.1所示。

图 1.1 地理学课核心素养框图

这四者是学习地理学科最关键、最本质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素养之一,和我们常说的“地理实践能力”内涵不同但联系紧密。地理实践力在前文已作了具体的定义,而地理实践能力目前尚未有明确定义。其中较为清晰的一种解释是:地理实践能力即指人们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参与地理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能够习得地理知识、顺利完成各类地理实践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由此可见,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实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2.地理实践力的构成

从广义上看,地理实践力的构成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能力;二是学生自身所具备和积累的地理实践知识;三是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稳定的地理实践品格[ GS(2017)1378.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如图1.2所示。

图 1.2 地理实践力组成成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实践品格则是隐性的、难以观察和描述的,而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实践知识是显性的,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可观察和评价的。地理实践能力又可以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多种实践能力,其中地理绘图和制作能力、地理观察与调查能力、地理实验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四种最基本的实践能力。2.教师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2.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发现式学习,即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身主动探索求知,从事物和现象中获取知识和发现规律。因此,教师在设计地理实践力相关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发现学习”的理念,以发现学习的方法来探讨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策略,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力。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以自身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整体知识结构,即已有知识经验是新知识经验的生长着落点。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的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来促进新知识的生长,从而实现旧知识的转化和创新。由此可知,在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究中,教师应当转变师生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真实教学情境中不断地提升实践力素养水平。2.3.终身学习理论

终身学习理论已成为话题热点,该理论提倡终身学习,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建立学习型社会。因此,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吸收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学习新方法。同时,终身学习理论也强调学生应该坚持持续学习并采取多样的学习方法来提升个人学习综合能力。终身学习的品质与能力将贯穿人们一生,是“渔技”的重要基石。 2.4.新课标理念基础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和学习化的时代。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发展理念。2014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的教育改革任务。2017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出发,再次强调高中地理课程应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学习理念,将地理核心素养归纳为四个要素: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一理念既提倡学生应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又重视地理观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开展。3.地理实践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培养平台有限导致实践资源分配的局限和不充分

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迫于校内的地理资源的短缺,地理课程无法在校内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因此地理实践活动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而户外活动往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安全、费用、时间等,这就导致地理实践活动没办法成为学校统一安排的定时课程。另外,从对地理学者进行的访谈中也可发现,地理实践活动需要多个教师乃至学校进行协调配合,以便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会给教师带来额外的风险,致使很多地理教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高。3.2.地理课时有限导致对学生的实践力培养进程缓慢

自然地理部分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它与大自然联系紧密在一起,尤其需要开展更多的地理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将课本知识与自然、生活实际结合。可是,据了解大多数学校高一年级地理周课时为2节,一个学期40个学时左右。高二年级文科班在地理课时上虽有所增加,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一般学校为了留下更多的时间用于高考总复习,存在“抢进度”的现象。地理实践活动又费时良多,过程烦琐,使得教师无法在有限的课时里有效地开展活动。因此,地理实践活动的需求常常无暇顾及,耗时耗力的实践活动常常被视作鸡肋。

3.3.教师科研能力有限导致部分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不尽合理

教师是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者和指导者,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起关键作用,因而其自身素质会直接影响整个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程度。尽管很多教师对课堂有较好的把控能力,但是指导学生地理实践活动的经验不足,加上科研能力有所欠缺,导致在部分实践活动的设计上不尽合理,不完全符合新课标对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认知水平,实践结果不够理想,进而影响整个实践力培养计划的执行效果。4.可行性建议

4.1.建议学校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创设开放式教学环境

地理实践力是能力与品质的综合体现。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将社会生活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过程。教师可与学校协商尽大可能地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缺少活动场所和资金的学校应选择对场所、经费要求低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如举办环保演讲、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模具制作等。条件较好的学校可建地理活动室、天文台等。

除校内资源外,当地的人口结构、地形、气候、交通、产业布局等都可作为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学校可联合旅行社开展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活动,在研学过程中可采用社会调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增强学生对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体验和感受,强化自己的实践力和集体意识。例如,组织参观当地地震局、气象局、水文站等与地理相关的科学机构来进行学习体验活动。同时可借助当地的旅游资源,探讨其自然地理特征及形成过程和原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多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创建更有力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4.2.建议教师研究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评价与反馈机制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程度的评价体系应以新课标为依据,采取过程与结构并重的地理学习评价机制,即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程度,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方法及培养起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参与活动的态度、后续思辨总结能力等组成部分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和反馈,带动学生参与到相应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学期末布置一次地理实践力检验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与本学期地理学习相关的内容做一次实践活动,最后上交地理实践活动报告。通过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报告,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程度。

4.3.建议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作用

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迫在眉睫。一线地理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开展者,不能有畏难心理,应起带头作用,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展系列探究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理解和分析人地关系;其次,应不断加强自身教学素质建设,多参加校内校外培训,多与专家交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更加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活动;再次,教师应协调好地理实践知识、地理实践品格与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设计符合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地理实践力内涵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将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常规教学,提供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课堂所习的机会,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旧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此形成一个有效的完整的教学正反馈体系。5.结语

展开地理实践力的相关教学工作意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在日常中实践地理,并体验知识带来的充实和快乐,激发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亲历探究未知、获取新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切的知识理解和感悟,从而激发更深层次探究的欲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合理设计丰富的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做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的强者。参考文献

[1] 毛小军.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分析[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8, (5): 38-39. [2] 曾雨函. 地理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逆向教学设计研究[D]. 烟台: 鲁东大学, 2019.

[3] 周玉琴,鲁海波,郑欣进.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 (23): 38-41. [4] 王 庆. 基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研究[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 2018. [5] 汪建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7, (1): 133, 217. [6] 陈 蓉. 城乡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差异与培养策略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17. [7] 林培英. 对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的理解[J]. 地理教育, 2017, (9): 4-6.

[8] 周银锋. 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研学旅行学生行为表现评价体系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 (3): 46-50. [9] 张和宾. 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研究[J]. 学周刊, 2019, (3): 34-35.

[10]刘义民.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6, 17(2): 71-76.

[11]牛 超,刘玉振. 试论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5, 16(4): 48-51. [12]孙竞航,刘恭祥. 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6, (21): 22-23. [13]谢 辉.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14]汪建国.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 读与写杂质, 2017, 14(1): 133. [15]马佳东. 培养地理实践力视角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 杭州: 杭州师范大学, 2019.

[16]叶良煊.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7, (12): 75-76.

[17]李梦晗. 基于中美高中地理教材比较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18]屈吉宁. 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J]. 新课程(中学), 2018, (6): 37.

[19]万婉霞. 初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D]. 重庆: 重庆师范大学, 2018.

【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为XJKXI8A098。】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基本问题的思考发表时间:2020-10-28T12:01:01.487Z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0期作者:廖春燕[导读]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从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廖春燕湖南省郴州市第十五中学【摘要】地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sivz87mbq3sk4u09qt56trx0171wu00ew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