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生物必修三种群
和群落知识点
中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 增长型 年龄组 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 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 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 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 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 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 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型增长”
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时
等条件;
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曲线中注意点:
(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
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
降甚至消失。
?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
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关系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 点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AB起点相同,为同一营养级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AB起点不相同,两种生物数量(能量)存在差异,分别位于不同的营养级 举 例 互利共生 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 生 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 争 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 捕 食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3、群落的结构:
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b、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