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特岗教育综合知识真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
A.农村义务教育B.城乡义务教育C.学前教育D.职业教育
2.《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要规范教学行为,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A.7小时B.8小时C.9小时D.10小时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是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的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
4.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
5.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教师会形成个性化的,独特的,富有规律性的做法。 这些做法属于
A.本体性知识B.通识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实践性知识
6.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贯彻了教学的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直观性原则
7.教师的教学风格属于
A.观念性隐性课程B.物质性隐性课程C.制度性隐性课程D.关系性隐性课程 8.黑色的炭在日光下是黑色的,在月光下我们仍然认为它是黑色的。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1 / 7
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勇于向权威挑战,反映了学生的思维具有
A.深刻性B.灵活性C.敏捷性D.批判性
10.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等,这些能力属于
A.特殊能力B.一般能力C.模仿能力D.创造能力
11.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加工、改造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有关现象,生成新的意义的过程。该观点属于
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
12.人们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是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二、判断题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满十周岁的小学生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教师可以代为开拆查阅。
14.“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5.教科书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16.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17.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18.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因此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2 / 7
19.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20.不管刮风下雨,学生们都能坚持锻炼,毫不动摇,这是意志果断性的表现。
三、简答题
21.简述谈话法的含义及其运用的基本要求。 22.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四、材料分析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重庆市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在二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环境、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管理的重构,要求教育者基于人的生长性及可塑性。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美”,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所需要的教育,获得个性化成长,逐渐形成了“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理念。
学校创设了《“激活课堂”评价表》,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情境创设要引发学生的思考,能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要确保教师对学生不同理解的倾听,避免教师用自己的思考压制和取代学生的思考;要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契机。
走进教室,随处可见孩子们手捧书籍,静静阅读;在操场上,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则开展得如火如荼……师生关系良好、生生关系平等、家校关系和谐,洋河花园实验小学朝着实现“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资料来源:尹从昭、曹海燕:《在这里,成全每一个孩子》,载《人民教育》,2024年第2期,有改动。
(1)新时代的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2)成为“成全每一个孩子”,新时代的教师应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3 / 7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A【解析】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 C【解析】《安徽省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试行)》规定:要规范教学行为,科学安排作息时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
3. C【解析】“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4. C【解析】陶冶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感化和熏陶,从而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心灵得到完善的一种方法。
5. D【解析】实践性知识指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6. A【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A【解析】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2)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设置、校园环境等。
(3)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4)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4 / 7
8. 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相对不变。
9. D【解析】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善于批判地评价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也善于批判地对待自己的思想与成果。
10. B【解析】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通常也叫智力。
它是人们完成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是能力中最主要又最一般的部分。特殊能力是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
11. B【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12. C【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绪情感、做过的活动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二、判断题
13.×【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
14.√【解析】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存在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的规律的。
5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