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高二历史课时学习目标流程 编号:1 使用时间: 编制人:吴永利 审核人: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学习目标】1′

1.了解儒家、道家学派创始的背景。 2.熟记孔子与老子的主张思想。

3.掌握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以及老子的哲学、政治思想。 【自主学习】15′ 【巩固目标】25′ 政治思想:①为政以德②以礼治国 孔子 “仁、礼” 儒家学派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 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要点一:孔子的思想体系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论语》

材料三:“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道德经》

(1)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或适应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道德规范)。 (2)据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维护奴隶制度。

(3)概括材料二、三在方式上的不同点。

相同点: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不同点: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要点二:老子的主张思想

1、老子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 )

A.强调人们必须遵守社会秩序,要克制自己 B.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C.主张“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D.指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这段文字反映了老子的( )

A.辩证法思想 B.“道”的基本概念 C.“无为”政治主张 D.“以弱胜强”的观点 要点三:孔子与老子的思想评价

1、孔子政治思想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念也具有借鉴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其“礼”的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2、老子的智慧体现在《道德经》中,其中包含哪些耐人寻味的哲理?

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道是万物本原、辩证法、无为而治。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教材拓展】

解读《论语》中的仁、礼、鬼神观。

(一)“仁”。《论语》中“仁”字出现105次。会意字,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做人的道理。根本点“爱人”,即体贴、关心、尊重别人

基本方法——忠恕,即推己及人。恕,推己及人的否定之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推己及人的肯定之意。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表现:

对统治者: “爱人” “为政以德” 民本;对普通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后人概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谐 特点:通过人际关系的和谐来稳定社会秩序 升华:仁是内在的美德和修养

(二) “礼”。《论语》中“礼”字出现75次。狭义:周礼(分封制、宗法制) 广义: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基本方法:

第一,“克己复礼”,第二,“正名”,即按周礼,将混乱的社会秩序和等级名分矫正过来。 思想之三,中庸思想 “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指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凡事掌握好分寸,恰到好处。

“仁”“礼”“中庸”研究的是人与社会——人道 【积累内容】4′

孔子思想:

核心思想——“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哲学思想—— 对鬼神敬而远之 政治思想—— 主张“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教后反思】

第 1 页 共 1 页

7s8s2561ai7b8vd538ce5nrap1rg1l00xi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