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应知应会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
1.党的宗旨是 。 2.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和它产生的 。
3.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
4.党支部“三会一课”是指:定期召
开 、 、党小组会,按时上好 。 5.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 、 、 、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7.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 和 。
8.发展党员必须坚持 的原则和 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9.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 年至 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10.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 产生,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果应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 ) A.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2.党员享有如下权利:行使表决权、( ),有被选举权 A.监督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3.留党察看是党的纪律处分的一种。《党章》对党员留党察看时间作了具体的规定,其最长不超过( )年 A.半年 B.1年 C.2年
4.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等四项基本要求。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A.发展 B.创新 C. 改革 6.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 )以上的党龄。 A.五年 B.八年 C.十年
7.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 )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A.民主法制 B.民主集中制 C.民主分工
8.党要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在社会主义社会( )才能实现。
A.充分民主和人人平等 B.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C.充分民主和高度发达
9.党员有( ),选举权,被选举权。 A.参与权 B.建议权 C.表决权
10.预备党员必须面向( )进行入党宣誓。 A.党支部所有成员 B.党旗 C.党徽 11.( )是争取入党的首要条件。 A.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为党作出贡献 B.提出入党申请 C.端正入党动机
12.党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 )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13.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 )年。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14.以下哪一项不是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基本原则( )。 A.普遍性 B.平等性 C.秘密性
15.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职务自行终止的范围( )。
A.被判处刑罚的 B.外出务工的 C.死亡的
16.村民委员会补选任期需( )。
A.干满三年 B.到本届村民委员会任期届满 C.不确定
17.以下哪类人不能参加村民委员会选举( )。 A.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B.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 C.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 18.以下( )不属于实施困难党员救助的原则。 A.群众公认原则 B.应急救贫原则 C.公平合理原则
19.村干部补贴的基本原则是( )。 A.依法按规 分类指导 依绩取酬 动态管理 B.依法按规 分类指导 依德取酬 动态管理 C.依法按规 分类指导 依绩取酬 固定不娈 20. 村支部书记岗位补贴的采用何种发放方式( ) A.由县财政按月打卡发放 B.由乡财政按月打卡发放 C.每月到乡镇领取
21.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做好( )真处理来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A、各项工作 B、群众工作 C、信访工作
,认22. 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坚持( )、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A、属地管理 B、归口管理 C、共同管理
23. 《信访条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 )信访人。打击报复信访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A、打击报复 B、无端指责 C、置之不理
2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联席会议、建立排查调处机制、建立信访督查工作制度等方式,( )。
A、及时指导工作 B、及时纠正错误 C、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 25. 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向( )公布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信访接待的时间和地点、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的方式等相关事项。 A、有关人员 B、社会 C、信访人员
26. 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 )。 A、3人 B、8人 C、5人
27. 信访人( )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A、 没有弄清 B、提不出证据 C、捏造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