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
一、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北齐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歌舞戏之一。在历史长河中,这一歌舞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变化,因此可以流传千古。本文通过对北齐时期和唐代时期的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其继承与发展的途径,以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 2.研究意义
《兰陵王入阵曲》自北齐时期诞生以来,已经传承一千四百余年,其中几经演变又漂洋过海,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这个过程也说明了《兰陵王入阵曲》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巨大的影响作用,同时也可以推断它曾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对此曲艺术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论文中关于“歌舞戏”的研究,笔者主要通过国内中文知网数据库对“歌舞戏”、“代面”进行初步检索。经过查询,共计代表性论文 82篇。其中,期刊论文 76 篇,硕博论文 6 篇。除期刊论文中有 19 篇是专题研究外,其余 63 篇文章均是对“歌舞戏”研究的片段。
关于“歌舞戏”研究的文章共 3 篇。在该类研究中,常任侠《唐代的小舞剧》一文主要通过古文献中歌舞戏代表作品《踏摇娘》、《兰陵王》的相关记载,对它们的表演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
刘希里《唐代歌舞戏考略》一文首先对“歌舞戏”进行概述,进而通过古文献中的记载,分析了《代面》、《钵头》、《踏摇娘》三个歌舞戏的表演形式与特征。
韦亦珺,何卫《汉唐歌舞戏中的戏曲因素》一文通过《教坊记》、《乐府杂录》和《旧唐书》三部古籍对《代面》、《钵头》、《踏摇娘》的记载,分析了他们的表演特征、不同时期的表演形式以及其中的戏曲因素。总结出,汉唐时期音乐形式
的发展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周华斌《<兰陵王>假面研究》则依据文物文献资料,得出日本《兰陵王》舞乐及其假面源于中国的结论。
张卉《北齐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及国内外的传播》一文从北齐时期的《兰陵王入阵曲》、《兰陵王入阵曲》的传播、日本《兰陵王入阵曲》的流传和《兰陵王入阵曲》在二十世纪的回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作者认为,《兰陵王入阵曲作为歌舞戏成就的代表和经典,在发展流传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变化而流传国内外,影响深远。
国外研究现状: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尚未找到有关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研究的国外文献,由此可见,国外对此课题还没有进行开展研究。
三、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方法、步骤等):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在前期的资料准备阶段,为了本文接下来的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和读秀等网站检索“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相关文献,以期获得舞蹈发展变化的相关知识。 1.2史料实证法:
(1)、本论题立足于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歌舞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佂与社会价值。
(2)、本论题立足于史料,调研其对国家的影响。 1.3比较研究法:
(1)、通过史料整理,分析歌舞戏在北齐和唐时期的存在及其艺术特征。 (2)、通过史料整理,分析《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及其变迁。 2.研究步骤:
本课题以正史史料与笔记小说资料为主,结合音乐考古学、音乐图像学、历 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寻“歌舞戏”的发展脉络;本课题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新视角、新思路,通过不同时期的对比研究,期望拓展研究
视野,探寻艺术形式之间的渊源关系。 四、研究内容: 1.歌舞戏的界定
2.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 2.1北齐时期歌舞戏艺术特征 2.2唐代时期歌舞戏艺术特征
3.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特点以及地位 3.1北齐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特点以及地位 3.2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特点以及地位 4.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 4.1北齐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 4.1.1北齐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音乐的变化 4.1.2北齐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服饰的变化 4.1.3北齐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舞姿的变化 4.2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 4.2.1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音乐的变化 4.2.2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服饰的变化 4.2.3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舞姿的变化 5.《兰陵王入阵曲》的当今社会价值
预期结果:
本文以论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北齐时期的《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特点以及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特点进行了解,并进行对比,最终总结出北齐时期与唐代时期歌舞戏《兰陵王入阵曲》的舞蹈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