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第11题,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应该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右偏,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应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③正确。第12题,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上,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表明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就越大;图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 答案:11.C 12.C
导学号11690025(2015·山东济宁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甲、乙、丙三地风力最小的是( ) A.甲 C.丙
B.乙 D.无法判断
14.此刻,乙地风向是( ) A.西南风 C.东南风
B.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第13题,甲地等压线最为稀疏,风力最小。第14题,先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向左偏,判断乙地风向是西南风 。 答案:13.A 14.A
15.读北半球等压线分布图,A、B、C、D四风向箭头画法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6
解析:运用等压线图上任意点风向判断方法可知,A点吹东南风,B点吹偏西风,C点吹偏南风,D点吹西南风。 答案:A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在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 (2)分析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解析:第(1)题,白天海洋增温慢,为冷源,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陆地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高空则由陆地吹向海洋。夜晚反之。第(2)题,海陆风共同作用下可以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海陆风的形成原理在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和夜晚海洋增温和降温的速度都小于陆地。
答案:(1)画图略(白天为顺时针,夜间为逆时针)。
(2)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17.(研究性学习)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 (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 (填“左”或“右”)偏。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释这一现象。
7
(2)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低处和高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3)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过程:热量差→ →同一水平面上的 →大气 。 (4)本实验验证了什么地理原理?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利用了该地理原理,请你列举一个生活实例并作出合理解释。 解析:第(1)题,电炉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冰块附近气温低,气流下沉;下部气流由冰块流向电炉附近,而上部由电炉上空流向冰块上空。故纸片A向右偏,纸片B向左偏。第(2)题,根据上部和下部气温和气压状况画出即可。第(3)题,受热不均导致热量差,使得大气产生了垂直或水平运动。第(4)题,本实验验证的是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第(5)题,考查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思考。
答案:(1)右 左 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答案合理即可)
(2)如下图所示。
(3)大气上升或下降 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4)热力环流。 (5)略。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