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放大版,毫发显现!
天下第一小楷,就是神秘的《灵飞经》。《灵飞经》又名《六甲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代的袁桷,明代的董其昌皆以为是唐代钟绍京所书。《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
【高清墨迹本】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局部高清】 【单字欣赏】、关于《灵飞经》灵飞经是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灵飞经》是唐代流传下来最著名的小楷,无名款。元代袁桷、明代董其昌皆以为唐代钟绍京书写。《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灵
飞经》传世刻本不少,其中有《渤海藏真本》、《滋蕙堂本》,此卷系《渤海藏真本》,共9页,43行,历史上公认为《灵飞经》最佳版本。钟绍京(695-746),字可大,唐代虔州(今江西赣州)兴国县清德乡人,系三国魏国太傅、著名书法家、楷书鼻祖钟繇的第17代世孙,史称钟太傅为“大钟”,称钟绍京为“小钟”。钟绍京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钟绍京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真迹数百卷。绍京幼时家贫,出身微贱,凭才能进入京都长安府任职。初任朝廷司农录事,虽官职卑微,然其书法艺术卓尔超群。得兵部尚书裴行俭推荐,绍京才有机会被破格提拔到皇权核心机要重地“直凤阁”任职,成了皇宫里的大手笔,当时宫殿里的门榜、牌匾、楹联等,尽其墨宝手迹。小楷《灵飞经》乃小钟传世名作。《灵飞六甲经》是一卷道教的经,在明代晚期被发现一卷唐代开元年间精写小楷书本,它的字迹风格和砖塔铭一派非常相近,但毫锋墨彩却远非石刻所能媲美。当时流入董其昌手,有他的题跋。海宁陈氏刻办《渤海藏真》丛帖,由董家借到,摹刻入石,两家似有抵押手续。后来董氏又赎归转卖,闹了许多往返纠纷。《渤海》摹刻全卷时,脱落了十二行,董氏赎回时,陈氏扣留了四十三行。从这种抽页扣留的情况看,脱刻十二行也可能是初次抵押时被董氏扣留的,后来又合又分,现在只存陈氏所抽扣的四十三行,其余部分已不知存佚了。《灵飞》本身的书法,
在唐人写经中,允推精品,试用敦煌所出那么多的唐人写经来比,够得上《灵飞》那样精美的,也并不太多。在清代科举考试的标准,书法的优劣,几乎与文章的优劣并重,所以它又成了文人士子学习小楷的极好范本。于是《渤海》初拓遂成稀有珍品。原石又因捶拓渐多,不断泐损,随着出现了种种翻刻本。《滋蕙堂帖》翻刻的笔画光滑,又伪加赵孟頫跋,在清代中期曾成为翻本的首领,事实却是翻本中的劣品,和《渤海》的原貌相离更远。嘉庆中嘉善谢恭铭得到陈氏抽扣的四十三行,刻入《望云楼帖》刻法比《渤海》不同。不但注意笔画起落处的顿挫,且比《渤海》本略肥。凡是看过敦煌写经的人都容易感觉《望云》可能比较\逼真\,而《渤海》可能有所“失真”。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右下笔潭》中称其:“如新莺歌白啭之声”,杨守敬评:“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灵飞经》的章法为纵有行,横无列。由于整篇字的大小、长短、参差错落,疏密有致,变化自然,且整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照应,通篇字浑然一体,虽为楷书,却有行书的流畅与飘逸之气韵,变化多端,妙趣横生。《灵飞经》以其秀媚舒展,沉着遵正,风姿不凡的艺术特色为历代书家所钟爱。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也就是说,赵孟頫临了一辈子《灵飞经》,也只得其功力三、四成。近代大书家启功先生的书法也受益于《灵飞经》,可见《灵飞经》有着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