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具有独特功能并相对独立的新的课程形态。这一“课改”中的亮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课程与教材的变革,也不仅仅是教学观念的变革,同时也是教育管理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大冲击:校本课程的开发、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常规的新解、教学评价的完善、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无不促使学校管理者在保持原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出台与课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思路,通过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强化过程管理,从而保障这门课程的有效实施。
雕庄中心小学重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在课程管理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实践,并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流程:组织行政人员率先学习教育理论,认识课程内涵 鼓励教师转变自身角色,自愿担任“导师团”成员 弹性安排教学时间,并将时间、内容在校内外公示,争取家长、社区等的支持与配合 定期研究实践活动的内容,探索活动的模式与策略 尝试对教师实施自评与他评(含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动态评价,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 及时反思活动得失,寻找解决方法。诚然,管理的模式是多样化的。那么,实践新课程,你准备好了吗?
实践新课程,你准备好了吗?
——营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 陶建平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的、直接体验的、研究探索的学习为课程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课程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课程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课程,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对教师、学生、学校管理都是一种挑战。我们认为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探索管理体制,才能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
一、
学习教育理论 认识课程意义
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必须对这一课程有个理性认识。经过学习,学校领导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词是“综合”和“实践”。“综合”主要体现为:
1、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活动的整合。
2、学生德智体美劳诸学科的整合(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综合)。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
方面的联系:
第一、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发展、重组与提升。 第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
和加深。
第三、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打通进行。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观察调查访问、文献查阅、实践操作等)。
“实践”强调了学生的体验过程。“兴趣引发——动机制导——自主探究——合作共享——激励评价——动态生成”为一般流程。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后现代知识增长方式去理解其意义。即知识的增长起始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而不是起始于原有的知识。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认识到知识的局域性、社会性与价值性,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产生对社会现象、已有知识的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创新意识。只有建立在如上认识基础上,学校管理工作人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工作才会做到积极主动、实践创新的层面。并将这些观念向教师作宣讲,从而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正常开设,取得真正实践的成果。
二、确立教师角色 做好师资配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智力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
1、规划与设计的技能。指导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和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2、组织、管理和协调的能力。指导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图书馆等)或人员(学校音乐、美术、自然、电脑等专业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此外,指导教师还要协调好教师指导小组内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活动得到有力的指导。
3、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指导教师自己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只有教师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的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指导教师还要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谁来担当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我们认为,不能等教师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动态生成的实践主体,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共同创生着课程。教师自身会在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因此,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作为新课程对我们的一次挑战和机遇。
1、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充分宣传:首先,综合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提前进入将使自己处于其他教师的前列,为课改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实践基础;其次,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没有现成教材的课程,为教师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有机会与其他教师、专家一起创造地方或校本课程;第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对于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学习惯、研究能力等等是一种挑战;第四,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需要教师付诸超出常规的时间与精力,很难以量化的指标来考核教师的工作量和成果,需要教师具有奉献精神与合作精神。
2、在此基础上,我校发动教师自愿申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填报教师专长、兴趣、指导项目。从中聘任一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一位语文教师兼大队辅导员、一位数学专任教师分别担任三年级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任教师。其他申报人员组成临时指导小组。并组成由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艺术、信息技术、英语、心理教研组长等为核心的智囊团。从教师层面上来讲,要求是自愿加入课程实验、主动应对挑战,教师的热情与兴趣是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提;考虑到活动开展的便利性,优先考虑由班主任老师担任专任教师,便于对课程的协调与活动的组织;同时吸收所有有志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一起来出谋划策、协作指导,弥补专任教师的不足,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事实证明,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
3、召开家长会,利用宣传橱窗,特别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本身让广大家长、社会人士了解综合实践活动,关心综合实践活动,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聘请一部分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比如东南污水处理厂的技术人员)、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等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实践证明,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家长以及其他人员的作用是保障活动安全、获取外部支持的有效手段。
三、设置弹性课时 相对合理考核
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实行弹性课时制。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即将每周3课时
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一般在每周一中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碰头会上(双周为教研活动)确定各班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时间,与其他学科有冲突时作局部调整,有时也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某学科打通使用。提前三天以上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相关内容安排在全校公示,并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家长,让全体教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为以后全面开展打下基础;便于听取其他教师的看法,鼓励教师参与其中;听取家长意见,争取家长的参与支持,也有利于校外活动的安全保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指导的空间又相当广泛,参与的教师与其他志愿人员又多。仅局限于核定一定的工作量并不能体现这一门新课程的意义,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次挑战与机遇,鼓励教师主动应对,发扬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除对专任教师核定每周三课时的工作量外,我们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实施单项考核,最高指标等同于学科考核。主要考核内容为:1、学生评议(40%),包括帮助人次、指导效果、受欢迎程度、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喜爱程度等;2、教师自评(40%),包括参加活动以来的认识、指导心得、案例积累等;3、其他评价(20%)(包括课程开发情况、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协调组织能力等)。考核量表为:
评价主体 评价内容 1.你的指导教师是否很热情地指导你们的活动 2.你的指导教师是否经常给予指导 描述性评价 得分 学生评价 3.在活动过程中,你的指导教师在哪些40% 方面帮助过你 4.你是否喜爱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较大的收获 1.是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教师自评 40% 2.为指导学生,是否学习过与他们的活动主题相关的知识 3.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与学生家长沟通或争取其他支持 4.陈述你所指导的小组的活动设计方案及执行情况 5.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你是否与其他教师不定期地进行研讨 6.简单描述对学生的指导中最具创造性的表现 1. 参与课程实践、教研活动的态度 2.课程内涵的领悟能力 3.社区资源、校本资源的开发能力 其他评价 4.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20% 5.与其他教师、其他指导老师的协作能力 6.指导学生活动的能力 四、回归生活实际 探究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纲要,准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基本理念和基本原则,重点学习《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市教研室汪主任讲座以及常州教研网、中国活动教育网等相关内容。并在校园网上专门开辟理论学习、方案设计、活动心得、友情参与、资料共享等拦目。每逢双周一中午教师例会后组织教研活动,智囊团成员和专任教师全体参加,其他教师自愿加入。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吸取教训。通过实施中的案例分析,探索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策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其次,注重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亲历和体验。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问题由学生提出,在三年级各班设置“问题袋”;通过“回音壁”师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针对共性问题开展活动。
“三八节到了……”的活动过程为:首先在学生中发放“个人意见”调查表,按三八节到了“我想说……”、“我想做……”、“我想了解……”三栏了解学生的活动意向;而后指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并提供一定的准备时间(这中间提醒准备送礼物给妈妈或奶奶的同学事先作好保密工作);实施阶段,学生按自己的活动计划各自进行(送礼物的送礼物,交流信息的交流信息);实施后,发反馈单给家长请家长及时作出评价,学生完成活动报告。
“我为档案袋穿衣——争当小小设计师”的活动设计为:第一环节,小小组讨论:给档案袋穿什么样的衣服?怎样穿既美丽,又体现自己的特长?第二环节,实际行动:(1)做一做,给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