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天津市静海区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0.8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A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2.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的是( A )。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 追求荣誉者 3.( C )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师说》一文中,在该文中他提倡尊师重教。 A.柳宗元 B.王阳明 C.韩愈 D.朱熹
4.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为( D )。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 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5.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酒大量纸屑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B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虚拟直观
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C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7.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直接管理个人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B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8.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 A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9.经常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查。这所体现的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C )。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10.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A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1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B )。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12.个体学过高等数学有利于初等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B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3.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团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4.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不稳定的因素的( B ). A.能力 B.努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5.冷漠和懒惰属于下列哪种特性?( B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1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D )。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7.”勤能补拙”说的是( A )相互促进的关系。
A.性格与能力 B.动机与性格 C.气质与性格 D.能力与兴趣 18分花在英洛学习中对相似的单河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B )。 A.分化 B.泛化 C.消退 D. 遗忘
19.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让其劳动。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20.如果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消除某种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情景,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景中发生的概率增加,称为( B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21.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是( A )。 A.专业能力 B.专业知识 C.专业操守 D.专业人格
22.某学生将废纸随意扔在了教室里,李老师看见后将废纸捡起来并扔进了垃圾桶,该生感到很羞愧。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D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23.素质教育是“为人生做准备”的教育。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D )。 A.发展性 B.全面性 C.全体性 D.基础性
24.小明能在没有督促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作业并预习明天的课程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意志的( C )品质。
A.坚定性 B.果断性 C.独立性 D.自制力 25. 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A )。
A.抽象概括能力 B.观察力 C.创造力 D.晶体智力 2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诠释的是人格的( A )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27.儿童想象遨游太空属于( D )。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8. ( D )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标志。 A.自我概念 B.自我描述 C.自我体验 D.自我评价 29.( B )是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年龄阶段。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成年期 30.阅读文章时适当地做笔记,是( 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31.教师在教授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和结论时,应用粗体字,使它们特别醒目。这符合感知规律中的( B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32.通过背诵“二十四节气歌\个体记住二十四个节气名称。这一学习策略属于( D )。
A.计划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3.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B );二是个人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避免受孤立。
A.是权威意见 B.将有助于他 C.是旁观者的意见 D.是客观的意见 34.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C )。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法
35.儿童理解了两只等长的粉笔无论如何放置,它们的长度始终是相等的。这个阶段属于认知发展阶段中的(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6.下列哪项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C )
A.科学家搞研究发明 B.通过编歌谣背诵圆周率 C.通过听课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走迷宫 37.下列哪项不属于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 ) A.思想品德的形成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39.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 B )。 A.感觉一直觉一表象 B.编码一存储一提取 C.存储一编码一提取 D.感觉一加工一思维 40.在以下学习动机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D )。
A.获得高分 B.获得老师的表扬 C.得到奖品 D.得到问题的解 41.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A.长时性记忆 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工作性记忆 42.“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的( C )规律。 A.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B.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C.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D.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43.某教师十分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B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4.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通过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即可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4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 B )的教学技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二、判断题(共15题,每题0.8分,共12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46.小学生和中学生都要学习平面几何中的许多相同概念,但学习的要求和教学的方式显著不同,这是由儿童的智力水平不同决定的。( B ) 47.学习困难学生是那些有明显视听、智力障碍的学生。( B ) 48.教学策略的合理利用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A ) 49.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A ) 50.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A ) 51.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A ) 52.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直线关系,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B )
53.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但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A )
5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的层次是爱与归属的需要。( B )
55.教师健康的心理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教师完成工作职责的前提条件。( A )
56.教师对学生应抱有积极的期望,准确地说就是对学生要有高期望。( B ) 57.教学以传授知识和掌握知识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B ) 58.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B ) 59.对于那些常说“我知道这样不好,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其自我认知的培养。( B )
60.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亚里土多德。( A )
三、名词解释(共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 倒摄抑制
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称为倒摄抑制。 3. 定势
定势是指由先前的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6分,共18分)
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主要有: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 何谓分组教学?分组教学具有哪些优点?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一般可分为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
分组教学的优点: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3. 简述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
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有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等。 (1)家庭教养方式 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信任、容忍的,则有助于儿童的优良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若家长对待子女过分严格或放任,则儿童更容易产生不良的、敌对的行为。 (2)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作为社会的成员,学生不可能与社会隔绝,也无力控制、净化社会环境,再加上自身的选择.判断能力有限。因此,社会上的良好与不良的风气都有可能影响其道德信念与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3)同伴群体
学生试图使自己的言行态度与所归属的同伴群体保持一致,以得到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因此,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
五、论述题(共1题,8分)
论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时要注意: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教师要做到当奖则奖, 当罚则罚,表扬与批评一 定要符合实际,实事求是,不主观片面,不讲情面。 (2)发扬民主,获得学生支持。奖惩若由少数人决定,难免主观武断, 出现差错,得不到学生支持。只有发扬民主,听取学生意见,才能使表扬与批评公平合理,富有教育意义。
(3)注重宣传与教育。进行表扬与批评都是为了教育和提高学生,不只是教育被奖惩者,也是为了使全体学生受到教育。所以要有一定的形式与声势,在一定范围内宣布,并通过墙报、广播橱窗等加以宣传,以便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1小题
王轩在老师眼中一直是一个问题学生,学习差、纪律差,坐在最后一排经常说话,上课时间和别的同学打闹,影响大家学习。他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被叫家长,老师和父母对他都很失望。但王轩脑子并不差,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也很投入。比如近
期他希望父母能给他买一部新手机,但父母提出的条件是在月考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为了得到心仪的手机,王轩下了不少功夫,在月考中成绩有了明显起色,尤其是数学成绩排进了班级前几名。看到成绩王轩很高兴,满心欢喜地等着老师表扬和父母的奖励,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和父母抱着同样的态度质疑他:“你这次考得不错,是不是抄的?”听了这话,王轩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 问题:
(1)请对案例中的老师和父母的做法做出评价。
(2)作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你会如何对待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
(1)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题干中父母提出的条件只有在月考中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才会给王轩买心仪的手机,属于通过外部奖励来激发其动机,这样激发的动机并不会长久。在王轩取得好成绩后,老师和家长又质疑成绩作假,导致其自尊心受创,是不合理的。
(2)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待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第二,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第三,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第四,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最后,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第2小题
王老师今年刚刚担任五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他对提高班里的数学成绩信心十足。在王
老师看来,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锻炼、多做题,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中午休息的时候也要在班里巡查、监督学生的作业,并让家长晚上监督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先要改正好几遍,再默写好几遍,重要的还要写检查保证自己不会再犯错误。王老师还会时不时地进行班级小测验,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初一段时间,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提高得很快,但时间一长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学生精神头很差,上课总是打瞌睡。学生家长对他的教学工作也有意见,甚至有个别家长向校长反映数学作业太多,练习强度太大,给孩子们造成很大压力,希望更换数学老师。 问题:
(1)请对王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如果你是王老师,结合桑代克的有关学习理论和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谈谈你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王老师想要提高学生成绩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其具体做法有失妥当。 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王老师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中午休息的时候也
要在班里巡查监督学生的作业,并让家长晚上监督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若在作业中出现错误,先要改正好儿迪,再默写好儿遍,重要的还要写检查保证自己不会再犯错误。”这种高强度的练习虽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学 生毕竟还是小学生,其身体还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高强度的练习作业,会让其身心疲惫,不利于长期可持续的学习,结果可能事与愿违。
其次,“王老师还会时不时地进行班级小测验,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突然袭击式的考试,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准备时间,测验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因此,王老师要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步骤,结合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这样学生取得的成绩才会保持长久。 (2)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激发动机,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各门学科的直接兴趣是学习动机的稳定的组成部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桑代克的准备律告诉我们,当一个学习者做好了学习准备,即动机准备,学习就能发生;如果学习者没有做好准备,学习就不会发生或低效。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准备心理。
②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习必须经过练习,练习之后才会有效果,才能产生学习或学习的迁移。但是,简单重复的或过量的练习并不能使学习效果增强,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③及时表扬,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成功的希望。
教育学、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0.8分,本大题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体现了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是( D ) A.团结协作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严谨治学 2.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 B )。
A.维持动机作用 B.促进和维持功能 C.思想教育作用 D.培养纪律功能 3.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小明经过思考后能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与日期匹配起来。按知识分类的类型,小明掌握了哪种知识? ( A )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符号性知识 D.时间性知识 5.( D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A.迁移 B.巩固 C.应用 D.理解
6.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生( B )
A.感受美 B.鉴赏美 C.表现美 D.创造美
7.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D )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遗忘规律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B )的趋势。
A.先强后弱 B.先快后慢 C.先进后出 D.先左后右 9.由“骄兵”想到“必败”。这主要是( D )。 A.接近联想 B.类似联想 C.对比联想 D.因果联想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 )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11.“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12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B ) A.信息加工 B.心理变化 C.信息输人 D.智力活动
13.用“饿猫逃出笼箱”的有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D )。 A.苛勒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桑代克
14.永久性遗忘属于下列哪种障碍?( C )
A.生理性障碍 B.心理性障碍 C.存储性障碍 D.提取性障碍 15.( C )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 16.教学活动在本质上是种( D )。
A.课堂活动 B.实践活动 C.文化活动 D.认识活动 17.投射法测量了人格( B )层面的内容。 A.意识 B.无意识 C.客观 D.自然
18.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 D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19.学校的校风、教学理念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 )。
A.环境课程 B.活动课程 C.核心课程 D.隐性课程 20.黑旋风李逵属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 A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1.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 B )
A.试误 B.问题表征 C.信息提取 D.信息加工 22. 下列哪项不是情绪的功能?( D )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激活功能 23.下列哪位心理学家不属于精神分析学派? ( D ) A.阿德勒 B.荣格 C.弗洛伊德 D.斯金纳 2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B ) A.创造性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 25.明明知道却又回忆不起来的现象叫作( A )
A.舌尖现象 B.鸡尾酒会现象 C.遗忘现象 D.顺序效应 26.下列哪个学科是认知风格中,场独立型的学生更感兴趣的?( B ) A.文学 B.数学 C.历史 D.体育
27.备课工作中最具体、最深人、最落实的工作是( C ) A.研究教材 B.了解学生 C.编写教案 D.设计教法
28.某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家里有钱,以求得心理满足。这名学生是采用了( B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A.升华 B.补偿 C.退行 D.转移
29.通过不断地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这种改变
行为的方法是( C )。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处罚法
30.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A )
A.前摄和倒摄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消退和干扰抑制 31.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语速控制在( C ) A.每分钟100字以下 B.每分钟100~ 150字 C.每分钟150~200字 D.每分钟200字以上
32.下列选项中,属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中前习俗水平的阶段是( A )
A.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B.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C.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D.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33.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B ) A.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34. 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从众的群体因素?( D )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群体的性别比例
35.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故事,解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题等体现的都是学习动机中的( A )
A.内部学习动机 B.附属内驱力 C.认知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6.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 )。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士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37.李老师中途接手初班的班主任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总是叫苦叫累,哪怕运动量没有超出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也是如此。如果你是李老师,可在全班进行( B )。
A.积极的情感教育 B.意志品质的培养 C.人际交往教育 D.良好性格的教育
38.有些课题主要包含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计算、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地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采用( A ) 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 B.师生互动策略 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 D.合作学习策略
39.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 A )
A.激发学生的情感 B.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C.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D.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40.教学的基本任务是( C )。
A.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C.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 D.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 41.设计教学法的优点在于( D )。
A.强调学科内容的科学性 B.有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 C.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不高 D.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下列哪项描述的是发散思维的特征?( D )
A.变通性、灵活性和流畅性 B.间接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C.概括性、间接性和变通性 D.变通性、独创性和流畅性
43.下列关于儿童在前运算时期所出现的“自我中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儿童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 B.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协调 C.儿童的利己主义
D.如当自己的汤是热的时,就认为别人的汤也是热的 44.以下( D )属于教师的义务。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45.下面有关智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文化课是实现智育的唯一途径
B.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C.智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 D.智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46.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 A ) A.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47.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经历的过程是( C )。 A.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再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再到社会自我 C.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生理自我 48.掌握学科教材结构是指( D )。 A.把握课本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B.把握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C.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D.把握特定阶段学科知识的内容及其构成关系
4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 B )。 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50.以下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B.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C.承认儿童的主体性,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D.教师应尊重儿童,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教育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0.6分,共6分。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51.同等智力水平下,造成学习成绩差异显著的是遗传因素。( B ) 52.性格主要是先天获得的,较难改变,无好坏之分。( B )
53.《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 A ) 54.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B ) 55.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A ) 56.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B ) 57.教学策略的合理利用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A ) 58.对学生的激励要尽量多用口头表扬的形式。( B )
59.在练习的中后期,常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在教育心理学界多称此现象为练习的平原现象。( B )
60.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但高创造性必须要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A )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 1.启发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遗传。遗传因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把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3)学校教育。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 如何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
其次,要帮助课堂里的所有学生对些重大事件 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
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
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
4. 何谓教学直观?主要的直观方法有哪些?
教学直观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主要的直观教学方法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四、论述题(10分)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谈谈你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强调了优秀的教师都是经过“实践、反思、再实践”这个链条成长起来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尺。
首先,教师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为认知对象,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方式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和再认知,从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不是简单的教育回顾过程,而是反省、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其次,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三是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由此来看,教学反思是教师走向卓越的必备条件,从经验中学习和反思无疑成为教师的成长规律。
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掌握科学、有效的反思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一是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二是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三是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四是征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其中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 第1小题
李丽同学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成绩都很好,能够接受并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但是在考试中她却经常出现心理紧张、心跳加快,记忆力下降,思维不集中等现象,导致了考试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对考试的恐惧心理。 (1)请分析在考试中,李丽同学出现了哪种心理障碍。(2 分) (2)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帮助她克服这种心理障碍?(6分)
(1)李丽同学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的表现属于考试焦虑。
(2)针对李丽的考试焦虑症状,作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采用肌肉放松法。通过全身肌肉的放松,达到放松精神的目的。具体可以这样做,依次先收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李丽考试感到紧张时,可以立刻进行放松练习,达到全身放松。
②采用系统脱敏方法。教李丽掌握一些放松技巧。教师帮助李丽建立关于考试恐惧的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第一级,让她想象自己正站在考试现场的门外;第二级,让她走进考试现场,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面对考试场景;第三级,让她以考生身份坐在座位上;第四级,卷子发下来,学生开始集中精神答题;第五级,面对不会做的题,学生突觉大脑一片空白。经过数次反复想象高等级的焦虑情境,让其减少考试焦虑。
③运用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教师可指导李丽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学会才是重要的”“无论考试的结果如何,都将不会是最后一次”等。
第2小题
据报道,某小学三年级的班级墙壁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纸条。纸条上不一而同写着三个字“保证书”。学生写道“我向全班同学保证,以后再完不成作业, 就抄三遍课文”,或者是“从今天开始,上课时我要再与同学随便说话影响班级,就值日一周”,以及“老师、同学们,我的红领巾以后再也不会忘戴了。如果因此给班级扣分,我自愿抄20个词,每词五遍”诸如此类种种内容...班主任老师称,保证书还是很有成效的,很多平时调皮捣蛋、影响纪律的同学现在都很“低调” 以上案例或许你也曾见过或听过,在学生犯错误或反复犯错时,有些教师就会让他们写“保证书”。
(1)请你结合教师职业道德谈谈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 分)
(2)如果你是这位班主任老师,你会怎么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呢? (6分) (1)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材料中,老师让学生写下一封封保证书,还挂在墙上,其行为有可能会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虽然看起来一时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2)如果我是该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会做到:
第一,弄清学生犯错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 这既无济于问题的解决,也不能使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改正错误。只有弄清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第二,把握时机,激励学生。学生犯了错误,经过仔细分析总能从中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积极的因素。抓住这些积极的因索进行鼓励鞭策,有利于克服、淡化其消极因素,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
第三,触及心灵的诱导。学生犯错误,需要学生自己认识到错了,并下决心改正。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一日学生能够进行自省,说明内因被激发、调动起来了,于是有了学生的转变,也就有了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