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中的专业引导问题探讨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赵 明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15(036)011 【总页数】2
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较晚、理解不深,有时在即将就业时还是对自己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认知不够,这折射出大学教育中对大学生专业引导上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从课程的设置、专业辅导制度的建立以及学科竞赛或科研活动的组织等多个方面寻求解决办法。
大学教育有别于高中教育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多数都会直接走向工作岗位。无论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几乎都来自于自己专业课程的学习或专业实践的参与。因此,大学生除了必须掌握足够的基础知识外,其专业意识的建立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受到尽早重视。很多同学到大学三年级才开始通过接触专业课程逐渐了解自己的专业,此前只像高中阶段一样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全然不知,也没有得到很到的引导来关注自己的专业,进入大学四年级又开始进入求职状态,因此对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学习时间较短,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实践机会,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解程度明显不够,面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就显得准备不足。若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大一新生开始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引导问题,并将这种引导贯穿到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中,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意识的培养,逐渐增强大学生的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专业引导的涵义
所谓专业引导,即是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意识结合不同专业进行有目的的引导,通过多种手段让大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或更有效率,其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在面对专业问题时能够具有较好的解决能力或创新能力。这种专业引导,是对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习生活的指导,并不限于仅针对个人所学专业范围内的指导。这种指导,在大学低年级时期更多地带有大类专业的特点,同时也会兼顾基础课程的学习,在高年级时期则更集中在具体专业上。对大学生来说,就是要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这些问题构成了他们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专业引导进行另一种解读,它实际上是一种能力培养问题,它借助于具体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里所强调的专业引导并不是指从大学新生一入学就开始接受自己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或者说被固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而是一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对学习方向的指导,这种引导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低年级阶段,它与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所提倡的通识教育并不矛盾。通识教育强调对学生知识面的培养,重视学生通用性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当他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就能够具有更开阔的思路和更雄厚的知识储备。专业引导性的学习是从对问题的解决能力角度来讲的,强调让学生尽早脱离高中的被动性的和应试性的学习,两者在本质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对于未推行通识教育的高校来说,通过采用一些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专业引导更具适用性。
2 专业引导的方式
专业引导问题在大一入学之时就应该受到重视,但并不是只针对大一新生,高年级的大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同样需要引导和帮助,只不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会有所不同。不同的引导方式都有其相应的适
用条件,可以按照大学生所处的不同学习阶段进行选用,也可以通过对不同方式特点的分析来进行适当取舍。一般来说,可以选用的引导方式主要有以下一些。
(1)开设专业引导性课程。目前大学课程的设置多数情况是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始开设专业课程,大学生也基本上是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才逐渐了解自己的专业,他们进入到专业学习状态较慢,在低年级时期基本上都在学习一些基础课程,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什么工作,现在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并不知晓,这使得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基本上还是维持在高中状态的学习,缺乏必要的专业引导。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可以考虑两种选择,一种是将专业课程的学习提前到大一来进行,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知识,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学习中了解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这种将专业课程提前学习的方法是否具有普遍可行性还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来分析,有些学科的专业课程在缺乏必要基础课程知识的情况下可能无法讲解或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很多,那么贸然提前专业课的学习其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这时,可以考虑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新设立一门专业引导性课程,这门课程要选取所在学科的多门专业课中最简单、最有趣味、最具备实践操作性的一些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这类课程对自己的专业以及相关各专业建立一些认识,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课程从难度和趣味性上来看,有些类似于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全校选修课程,但有别于这类课程的是它所涵盖的学科专业知识比较庞杂,并不是仅对一门课程的简单化讲解,而且,为了体现这类课程的专业引导性特点,要在其中尽可能地包含实践的内容,课程的具体讲授可以由一位教师来负责也可以安排多位教师共同完成。
(2)设立专业导师制度。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多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