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体会与经验
浅谈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体会与经验
【摘 要】从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现状出发,分析总结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在环境科研方面的工作经验及面临的困难,提出环境监测科研要从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管理人员素质三方面逐步提高,才能使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稳步开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科研管理
近年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及13个省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监测科研及科研管理工作,鼓励技术人员投身科研,提升全省监测科研水平,同时通过筹建各级环保重点实验室、加强省内省外多方交流与技术合作,扩大了科研集群效应,加强了对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联合培养力度,使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得到了较快的开展。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也逐步趋于完善,在科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中仍存在很多尚需改良的地方,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也待进一步提高。 一、环境监测科研管理根本状况
科研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为保证科研工程的质量、进度、本钱到达最优化,同时尽量减少工程失败的风险而采取的各种措施【1】。科研管理在我国起步比拟晚,落后的、静止的、封闭的行政性管理模式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弊病,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活动,包括各种信息处理、文字处理等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手工操作,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效率低下,同时,也使得处理后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及时,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时效性【2】。在环境监测行业,环境监测科研工作虽然能从创新性、探索性等角度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深度与广度,但因为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大多为政府下设的各级环境监测站,为政府及相关客户提供真实有效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系统的最根本任务。各级环境监测站例行任务繁重,导致开展环境监测科研的外部环境及平台不如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平台好,众多环境监测科研工程在日常工作之外开展,环境监测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科研管理人员一般是指在科研活动中制订和执行有关科研方案、了解和研究有关学科状况、组织和安排科研活动的专职人员【3】。在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科研管理人员是效劳者、协调者、监督者。科研管理人员以科研人员为中心,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工程申报;协调科研人员、科研立项部门、科研承当单位三方的关系,确保科研工程顺利开展;最后同时兼当科研工程的监督者,实时监督科研工程开展过程中的进展,及时发现科研工程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与工程负责人一起寻求解决方案【4】。环境监测系统的科研管理人员大局部为兼职工作,科研管理人员除了管理科研工程,还需承当监测站内其他的日常工作。相比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科研管理从人员数量到人员精力均有所缺乏。 二、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经验
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作为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立了以科研为先导的立站原那么,全力促进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的开展。首先,制定和完善多项环境监测科研政策,从政策上优化环境监测科研大环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先后出台了?科研课题管理方法?、?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细那么?等科研管理规定,并根据中心科研开展情况于2021年对
上述两项规定进行了修订工作。同时针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制定了?水专项课题管理和实施补充规定?、?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实施管理规定?、?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水专项外聘人员管理规定?;其次,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依托自身建成的“国家环境保护地表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环境监测技术转化与效劳平台〞管理中心、“江苏省生态环境测试效劳中心〞、“江苏省污水处理设施效率检测公共技术效劳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太湖遥感应用基地〞等多个平台全面推动环境监测科研工作;第三,积极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将工作人员参加科研、发表论文作为工作要求,定期考核全省环境监测系统,从科研管理、成果、获奖等方面对科研工作提出要求,营造了全省环境监测科技人员积极参加监测科研的气氛【5】;最后,设立了江苏省环境监测科研基金工程,每年在全省环境监测系统中自主立项20余项,以支持各基层监测站技术创新,稳步开展。
在此推动下,2021年江苏省环境监测系统科研成果众多。省环境监测中心承当各项科研工程173项,当年新增科研工程34项。江苏省13个省辖市在研课题总数达202项,当年新增81项。全省共有10项课题获部、省、市级各项奖励。省环境监测中心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合作的?履行成效评估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工程获2021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省环境监测中心的?蓝藻预警监测遥感数据接收和解译系统?工程等5项课题获2021年度江苏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三等奖。另外,还有镇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工程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阳澄湖保护条例实施后阳澄湖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课题获苏州市科协软科学研究优秀工程奖。 三、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体会
环境监测科研成果的实用性强,很多科研成果能即时的在环境监测中得以应用,指导日常工作。从事环境监测科研的人员一般也是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他们不仅是环境监测科研成果的需求者,也是创造者、使用者。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环境监测科研工作比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更具特殊性。把握好这一特点对做好环境监测科研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从管理体制上,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目前环境监测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状态,由兼职转为专职,以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对科研课题的申报、审批、开题、成果的鉴定和验收、归档、报奖、评审、奖励、推广应用等方面都更用心。鉴于目前还无法做到使环境监测科研人员由兼职全部转为专职,就特别需要对其中有突出奉献的科研人员定期给予奖励,以调动了广阔环境监测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从管理手段上,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为例,目前的管理手段仍为简单的Excel文档记载课题信息,定期更新,这不仅会因科研管理人员信息不明不能即时更新表格造成管理上的延误,也同时存在一定的平安隐患,一旦对文档错误操作,可能会造成课题信息的删除和误改;而由于此类表格可复制移动,对机密信息的保存也不甚理想,还可能因屡次复制修改造成文档版本的混乱。建议环境监测科研管理部门及时的对科研信息处理的全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研究开发优良的环境监测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从管理人员素质上,美国斯隆管理学院的“安东尼结构〞中,把科研管理人员的才能分解为技术、协调和见识三个局部。技术是指专业能力,而另外两个方面就是通常所说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要求。研究发现,科研管理人员的级别越高,其见识和协调能力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这说明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应该首先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6】。另外,环境监测科研管理人员还必须加强自身的主动效劳意识,以更好的协调、处理开展环境监测科研的需求与专职环境监测科研人员缺乏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李新荣.质量管理师高校科研工程过程管理的核心[J].科技管理研究,2003,:29-30. 【2】王晓燕,张俊涛.21世纪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农业经济,2004,:46. 【3】张昊鹏.关于复合型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探讨[J].淄博学院学报,2002,18:34. 【4】吴绍民,付吉,杨世松.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5,6:96-98.
【5】张涛,熊光陵.创新监测科研管理 推进环境监测开展[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21,20:1-3.
【6】王晓东.复合型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山东化工,2007,3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