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鸟类动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通过对鸟喙与取食关系的趣味性研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鸟类喙的形态与其生活方式是如何相互适应的,从而进一步感悟到鸟类动物的丰富多彩。是在学了植物的特征及分类后,用鸟类的特征的认识,引出其它动物的特征及其对动物的分类,还为以后进一步学细菌、病毒真菌服了笔,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对科学课的学习,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上看,有一定的提高。这一学期是他们学习小学科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为他们进入中学学习打基础和进行衔接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的原因,束缚这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动手整理资料能力有所束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常见鸟的名称。
(2)能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的喙对鸟类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科学家对鸟类起源的看法。 2.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外在形态结构和行为等方面设计不同的观察项目。
(2)能根据各种资料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3)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4)能科学地辨别某种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5)能根据鸟喙的外形判定其与生活中的哪种工具的形状和功能相近。 3.情感目标
能把自己的推测与其他同学交流,激发学生爱鸟的情感,懂得保护鸟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各种资料(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客观地描述各种鸟类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归纳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及知道其种类的繁多了,我知道同学们除了喜欢植物外,还非常喜欢动物,尤其是鸟类,你们也能说出很多鸟的名称来,那么你们知道鸟类有什么特征吗? 二、新课教学:
◆活动1:寻找鸟类的共同特征
1、提问:鸟是我们所喜欢的一种动物,在平常的生活中你认识那些鸟呢?指名让生说出自己所了解的鸟的名称及大致形态,汇报观察到的鸟的名字,对鸟还有哪些了解。
2、学生自由回答。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的归纳和引导。
4、出示鸟的标本及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1)认识它们吗? (2)它们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只有鸟有的,其他动物没有的)
5、引导学生看教材P12动物的图片,判断哪些是鸟哪些不是,是不是会飞的都是鸟,鸟都会飞? 6、学生汇报。
7、归纳: 鸟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huì),靠产卵繁殖后代。 8、播放了3分钟的鸟的录像。 ◆活动2:鸟喙与取食
1、提问:你见过鸟是怎样取食的吗?它们的嘴有什么特点? 2、讨论、交流。
3、在教材P13用直线将不同的鸟喙与其形状和功能相似的工具对应起来。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4、分四个小组进行试验活动,强调学生是随意的不要刻意的模拟取食,这样试验才真实。
5.按照书上P13的步骤进行小组活动——模拟鸟喙的取食。 6.学生实验并及时的记录。
7.汇报: (1)从模拟实验中,你发现了一些什么? (2)说说你的体会。
8、讨论:用一些当地的常见的学生熟悉的鸟来加于说明,使学生了解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喙不一样,取食的方式也不一样。引导学生要保护鸟一定保护鸟生存的环境。 9、阅读科学在线,了解鸟类的起源。 三、小结:
1、鸟类的共同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蝙蝠属于哺乳类,蜻蜓、蝴蝶属于昆虫。
2、不同鸟喙与工具的对应关系: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 匙);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板书设计:
第3 课 鸟类动物的特征
1.特征: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靠产卵繁殖后代。
2.鸟喙与工具。 北美红雀(尖头钳子)、鹈鹕(汤勺)、沙锥鸟(镊子)、秃鹫(起钉器)
教学反思:
《鸟类动物的特征》一课的教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对教材的处理,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生活实际紧密链接。学生通过有实效的交流讨论,掌握了归纳概括一类事物特征的方法。而且将知识合理的延伸至课堂教学以外,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合理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的鸟类资源,不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力地唤起了学生热爱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