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南宋官窑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官窑,了解南宋官窑的由来。
2.了解官窑瓷器的基本制作过程,体验制作陶艺的快乐。
3.通过学习体验,感受南宋辉煌的文化历史,了解一些文物鉴赏的最基本的知识,知道保护文物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学习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南宋官窑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何为南宋官窑:
1.观看录像片段,思考:南宋官窑的意思是什么? 南宋官窑,顾名思义,是南宋皇室在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沿袭北宋旧制设置的御用瓷窑,专门为皇帝及宫廷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用瓷,南宋官窑的青瓷产品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且迄今传世甚少,历代以来均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2.为什么南宋官窑会出现在杭州?南宋官窑的历史演变:
宋代(北宋960-1126,南宋1127-1280年)是我国陶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年)、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 “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中原地区诸名窑被毁。宋高宗赵构避逃东南,定都临安,建立了南宋朝廷。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并在乌龟山八卦田郊坛下附近另建新官窑。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
1
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 (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 2.南宋官窑博物馆 (1) 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 (图片展示) 二、阅读课文,掌握教材给的信息 1.南宋官窑遗址在哪里?
(1)遗址之一:杭州老虎洞瓷窑即南宋官窑遗址——修内司窑遗址所在。这是南宋政权建立的首座官窑。这里明白指出修内司窑也称“内窑”,仿汴京官窑形制特征烧制的,用澄泥做坯,制做极其规整,由于釉色晶莹透澈而受到珍视。 (图片展示)
(2)遗址之二: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的郊坛下遗址,继修内司官窑之后,南宋朝廷在杭州乌龟山下郊坛又建了第二座官窑。(图片展示) 2.南宋官窑博物馆 (1) 简介:
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南面的乌龟山西麓,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的密切相关性。 (图片展示) (2)播放影片《南宋官窑博物馆》 三、初认陶瓷
(1)介绍陶瓷的历史:ppt演示 昨日起居——陶瓷与日常生活: 醉香茗海——陶瓷与酒文化: 华堂清斋——庭院厅堂书斋: 荣登庙堂——陶瓷与皇帝贵胄:
2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 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 (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慎终追远——陶瓷与丧葬礼俗:
(2)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猜猜下面这些青瓷珍品图片用来做什么的?
A、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 (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0.5厘米 口径17厘米 底径13.5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
3
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
B、 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茶杯的托盘),南宋官窑青瓷盏托 (老虎洞窑址出土),高6.6厘米 口径10.6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灰色。
C、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炉盖: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 D、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
E、南宋官窑翠青釉贯耳扁瓶,高:20.5厘米。口径:5.8--7.8厘米,底径6.2--7.1厘米。此瓶胎薄釉厚,釉层光润,釉色为极珍贵的梅子青色,开片稀疏,鳝血纹疤,釉下聚沫攒珠,紫口铁足。古瓷泰斗赵青云老师对此扁瓶极为赞赏,认为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F、播放视频——《国宝档案——南宋官窑青瓷贯耳瓶》 五、通过学习、参观南宋官窑的有关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1.说一说,你去南宋官窑是怎么走的?公交线路又是怎样的? 2.说说你了解的陶瓷品价格。以表格形式出现。
3.说说你在南宋官窑博物馆亲身制陶感受。以照片、周记的形式出现。
约了人们在学习上面浪费的时间与精力。从而高效,快捷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本书中有大量的图示,“一幅图抵万言书”的常识乃老少皆知,人们对电影和图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远远大于对纯文字的记忆和理解,这些事实说明人对图像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远远超过文字。“速读”就是充分利用和开发了这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将传统阅读方法中直接解析文字的模式改变为先以图像方式记忆文字,然后再解析识别的方式,巧妙地将大脑对图像和文字的处理功能都高效的利用起来。来更清晰的帮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所以,从这个方面说,这部书是很能启发读者思考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但又找不到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那么,《高效学习》,无疑是你的最佳选取,只要你看过一遍,甚至是一段,一句话,一幅图,你绝对会爱上它的。学习的难点在于坚持,而坚持不下去的原因就是找不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让自己在学习中得到鼓励。相信我,读了这本书你就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方法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学习照亮你人生的旅途。多读书,读好书,才会开阔视野,充实大脑,增长见识,获得新知。把有限的时间用到去挖掘浩瀚书海总去吧!注重的是全面 发展,之前看过很多整理术,学习方法,等,包括断舍离,方格记事本,再到现在的高效学习,这是我在上学时没有接触过的,从来不知道可以这么学习,是到工作的时候想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入门和达到一种水平和状态,这时候才逐渐发现,上学时学的那一套跟本就是死读书。所以遇到高效学习这本书 立马就入手了,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本书从如何认识到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重要性开始,希望大家能活到老学到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不光能在我们对职业上的突发状况做到临危不乱,还能让我们活的青春有活力。那么如何能持续不断的学习呢,作者告诉我们首先要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要有自学的能力,并展开举例说明。这本书让人舒服的地方是,他先告诉读者们学习的重要性,让读者被说服,然后心甘情愿的读这本书,只有认同和想学的意愿产生时,人们接受事物的能力 4
才会达到最高点,所以说这本书不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朋友对你的劝导。快速阅读: 先看目录,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局部把握,带着问题,边看边思考,才能吸收的多,记得牢。从目录上看就已大概知道本书的内容, 通过对框架的阅读对整本书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包括本书所讲的内容,划分,实例,总结,而且通过目录能清楚地知道作者的逻辑,目的选择我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看,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和对标题的好奇来看,不仅加强了对本书内容的记忆,也明确了自己通过本书能得到什么的目标,知道自己要重点看哪几个部分,粗略了解哪些部分,对重点的部分,着重来记忆,这样即能节省时间,还能记住重点。再通过对框架的浓缩和重点的提取,使大脑不得不进行思,刺激大脑的记忆,也可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再通过 采用5W2H的提问方法来进行 关键词的提取,让大脑记的更多,更久不以花费到学习的时间长短来评判收获,要以效率为主,并找到自己的黄金学习时间,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利用早晨五点到七点钟这段时间,可以说这是最高效的一段时间,完成一天中最重要的工作,并写日计划,列清单,利用番茄钟来提高自己的专注度,使办公室环境整洁,尽可能减少影响学习的任何外界因素,有时间的书友们,可以系统的学习一下时间管理这里讲的是入门级别,想要深入学习和掌握,就要不断的学习了。输出知识可以帮助整理输入知识,在跟别人分享或者整理成笔记时,之前以为自己懂了,结果好多印象变模糊了,好多概念模棱两可,好多东西没有抓住重点,只有当你整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的时候,你才算真正的掌握,所以不管怎样,尝试去讲述,尝试去写笔记。多读,多写,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读书和学习的意义,就藏在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里,它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颜,即使被忘记的知识的影子也会成为你的铠甲,帮助你去认识更大的世界,了解未知的事物,变得更明事理。人不能死读书,勤读书也是要有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这本书可以给人启发,发现不一样的学习世界前段时间,拿下两本关于学习方面的书,都是日本人写的,上一本看的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云,好生失望,这一本在打开之前,只是强迫症发作,抱着扫一眼,知道这本书讲什么就行了,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一晚上看完,且收获满满。一直以来的一些观点,跟作者不谋而合,看书能看到这样的书,也是一种幸福。什么意思?简单的讲,比方说你熟读上下五千年,问起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在位发生了什么事,都一清二楚,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输入式,你把知识都吸收进自己脑子了,也是俗称的“才高八斗”。同样是熟读历史,有人把这些知识整合,通过一个独特的视角讲出来,就是输出式了。比方当年明月熟读明史,然后写出了轰动几时的《明朝那些事儿》,易中天喜欢三国,结果有了广为人知的“易中天讲三国”。据说易老师在厦门大学讲历史时,走廊里门口都站满人,如果每个老师都是这样的讲课风格,还有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屁话,学习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最近一年,看书很快,也看的很多,一周看书2-3本,有时更多,前期也只是看,看后书就放那里了,属于作者讲的输入式学习,后来看的多,就跟一个垃圾桶一样,溢了,脑子里东西多了,就想写一写感受看法,慢慢的形成习惯,每本书看完,都要写一写,不论纸质的还是电子的,也不论是朋友赠送或者是自己买的。在书中作者讲到,学校教育把每个人教育的认为,看书就是看不务正业的小说,写文章,就是散文写故事等抒发自己的感情,搞的很多人听到些东西,就胆怯,说自己文笔不好。其实,写东西,把自己的想法观点,讲解清楚就可以了,如果能配上优美的文笔更好。写东西,排在第一位的是,把道理讲解清楚。这个道理,在网上看到过一次,深以为然,第二次是在这本书上,感谢作者,这才是接地气的实战派。我们应该学习有用的知识,还是适合自己的?勉强自己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知识,只会伤害自恋的感情,就算考过了,也可能是极其无聊不感兴趣的工作。前段时间看到一本书,关于知识变现方面的书,看完之后,猛然发现了一个新的了解世界的角度。比方说抖音上的网红,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跳舞,有的会做菜,有的搞笑,有的讲解人生道理等等,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可以发光发热,有了曝光度,就有了粉丝,有了粉丝就可以变现,把你当初的兴趣爱好,现在的技能,转变为财富。在抖音上,一个几十岁的阿伯就曾说,之前村里的人都调侃他几十岁的跳什么舞,结果现在跳跳舞发下视频,就能赚几百万。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只要你有出众的才艺,都可以变现。所以,成年的人课外学习,还是坚持自己喜欢的为好,又快乐,又能学习,说不定还能变现。书应该通读还是选择性的读?因书而异,因人而异。喜欢的书就多看,不喜欢的了解个大概,或者直接放弃。有时看书有强迫症,如果不看完,就跟少了点儿什么似的。但有的书,绝大部分是翻译过来的书,不知道是作者的水平问题,翻译者的水平问题,还是出版社编辑的问题,把人看的“欲仙欲死”,碰到这样的书,果断放弃,再看下去,把人都看抑郁了。如果碰到喜欢的书,看了有收获的书,就must或者多看几遍了,比方和田秀树的这本《高效学习:高效能人士的7个学习习惯》,之前也看到过几本不错的书,有时间也拿出,旧书重温,孔老师不也讲过,“温故而知新”,“不亦说乎”,哈哈。读书是本身一件快乐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别世俗的人左右,尤其对那些从来不学习不看书人的说三道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