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航摄仪获取的影像连接点上下视差中误差 ≤±1/3像素 空三作业过程:准备工作、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区域网平差计算(对于POS和GPS需导入摄站点坐标、像片外方位元素进行联合平差)、区域网接边、质量检查、成果整理与提交。
8.6 DLG、DEM、DOM制作
数字线划图(DLG):以点线面或地图特定图形符号表达地形要素的地理信息矢量数据集。
数字高程模型(DEM):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规则格网点描述地面高程信息的数据集。DEM数据内插:根据已知点上的高程,求待定点的高程。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将地表航空航天影像经垂直投影而生成的影像数据集,并参照地形图要求对正摄影像数据按图幅范围裁切,配以图廓整饰而成。它具有像片的影像特征和地图的几何精度。
位置(平面位置、高属性分类代码、数据分层、名称、属DLG 精度 程、接边)精度 精度 性表结构、属性项的内容及值域。 其格网尺寸依比例尺选择,1:500-1:2000的格网尺寸≤0.001M图,DEM 1:5000-1:10万≤0.005M图(为成图比例尺分母) 其地面分辨率≤0.0001M图(以卫星影像为数据源的可采用卫星影像分辨率),DOM分为全色(8bit)和彩色(24bit),坐标起算点为影像左上角像素中心坐标。 DOM 平面位置平地、丘陵 ≤图上0.5mm 中误差 山地、高山地 ≤图上0.75mm 接边误差 ≤两个像元。 8.7 三维建筑模型建立
技术要求:1模型宜根据仪器测量结构或建筑设计制作;2真实反映建模物体外观细节;3纹理材料与建筑外观一致(纹理的实际图像、颜色、透明度);4反映建模物体长宽高等变化大于0.5m的细节;5反映屋顶结构形式与附属设备;6模型高度与实际物体误差不超过1m;7几何形状复杂建筑物,表现主体几何特征;8包含多种类型的复杂建筑物,可拆分不同类型建筑物再建模;9建筑模型基底与所处地形在同一水平面上,与地形起伏吻合。
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激光扫描、倾斜摄影、野外实地测量。
8.8遥感调查工作底图和专题遥感数据成果制作 略。
地图制图
9.1概述
地图特性 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按内容 普通地通、专题地图 大比例尺 中比例尺 小比例尺 比例尺 ≥1:10万 1:10万-1:100万 ≤1:100万。 地图符号 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 地图色彩 色相(质量特征)、亮度(数量特征)、饱和度(重要程度) 地图注记 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外整饰注记 地图内容 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坐标网(地理坐标网:经纬网;直角坐标网:方里网)、控制点(平面控制点:天文点、三角点;高程控制点:有埋石点的水准点)、比例尺、定向(地图的三北方向,通过坐标网实现)。 地理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控制点、境界线。
辅助要素:分为读图工具(图例、图号或图幅编号、拼图表、图廓间
要素、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附图)和参考资料(编图及出版单位、成图时间、地图投影(小比例尺地形图)、坐标系、高程系、编图资料、资料略图)。 地图投影分类
按性质 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纬线为同心弧,经线为放射性直线束,夹角相等,变形随纬度变化,与经线无关,即同一纬线上变形相等。圆与圆锥相切、割的标准纬线上无变形。离标准纬线越锥 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以外为正向变形。此投影适合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几地图使用,地球上陆地都处于中纬地带,所以被广泛使用。 何经纬线表现为相互正交的平行直线,变形特点是以赤按构成 投圆道为对称轴,南北同名纬线上变形大小相等,标准纬影 柱 线上无变形,低纬度地区变形小。等角圆柱投影(墨卡托)具有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特性,适宜编制航海图、航空图。 经线为交于一点的放射状直线,纬线为痛心圆,夹角方与实地经度差相等。特点为从投影中心到任何一点的位 方位角保持不变。变形线为同心圆,适宜表示南北极地图。 条件投影 伪圆锥、伪圆柱、伪方位 固定模式的地图投影:我国1:100万地形图-双标准纬线正轴等角圆锥;海洋地图-墨卡托;各国的地形图-等角横切(割)圆柱;我国地形图-等角横切圆柱(高斯克吕格);我国分省地图-正轴等角割圆锥;南海海域单独成图时-正轴圆柱。
地图的分幅: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又叫梯形分幅,中小比例尺、大区域多用)。
我国地形图分幅方案: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准,按照相同的经差和纬差定义更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在纬度0°-60°之间按经差6°纬差4°分幅;在60°-76°之间按经差12°纬差4°分幅;在76°-80°之间按经差24°纬差4°分幅。
1:100万地形图编号:行列法。行(纬度)从赤道算起,4°为一行,至南北纬各22行,A,B-V表示;列(经度)从180°经线算起,自西向东6°为一列,共分60列,用1、2-60表示。例:北京在1:100万编号为J50。
1:5000-1:50万地形图编号:是在1:100万基础上进行的,共10位代码。 例: J50B001003
J 50 B 001 003 1:100万行1:100万列比例尺图幅行号数字图幅列号数字号 号 代码 码 码 比例尺代码及分幅
代1幅1:100万地图1幅1:100万地图比例尺 经差 纬差 码 对应的行列数 对应的图幅数 100万 A 1×1 1 6° 4° 50万 B 2×2 4 3° 2° 25万 C 4×4 16 1°30′ 1° 10万 D 12×12 144 30′ 20′ 5万 E 24×24 576 15′ 10′ 2.5万 F 48×48 2304 7′30″ 5′ 1万 G 96×96 9216 3′45″ 2′30″ 5000 H 192×192 36864 1′52.5″ 1′15″ 2000 I 384×384 147456 56.25″ 37.5″ 1000 J 768×768 589824 28.125″ 18.75″ 500 K 1536×1536 15362 14.0625″ 9.375″ 分级统计图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 和数量、质量特征。 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分出若干制图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级,用不同色阶(饱和度、亮度、色相差别)或用晕线网级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 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绘成不同统计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 地图定向在1:2.5万、1: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出三北方向。真北(指向北极方向)、坐标北(纵坐标递增方向)、磁北(磁北针所指方向)。一般地图采用真北定向。
9.2地图设计
普通地图内容: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网、境界、控制点、独立地物等。
专题地图内容:数学基础、主题要素(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素)、地图图面配置设计指图名(选择图幅内重要的居民地;没有居民地选择自然名称,如区域名、山峰名)、图廓、图例、附图、图表等的大小、位置、形式设计。 辅助要素。
地图符号:点线面,设计原则:可定位性、概括性、可感受性、组合性、逻辑性、系统性。
普通地图的表示:普通地图要素:独立地物要素、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 独立地在地图上无法按比例表示的地物。具有明显的方位意义。地形图物要素 上,独立地物符号必须精确地表示地物位置。 1海洋与依比例表示的湖泊、水库、双线河流等面状水系用蓝色水涯线与浅蓝色水域色表表示;2河流、运河及沟渠等水系 以蓝色线状符号的轴线表标其位置及长度,线状符号的粗细表示河流上下游、主支流关系。为与单线河衔接需要,用自然 0.4mm的不依比例双线符号过渡到依比例的双线符号。运河要素 与沟渠用蓝色单实线表示。 地貌 反映其数量特征的等高线法;明显反映地貌高程带的分层设色法;反映地貌立体感的晕渲法。 土质强调其分布的范围和平面图形特征,采用区域底色和符植被 号相配合的方法,可加注必要的文字说明。 居民用符号加注记的方式表示其位置、形状、类型、建筑物地 质量特征、人口数量和行政等级。 1铁路要素,用黑白相间的花线,必要时与说明注记及颜色配合使用;2公路要素用陆路交通 单双实线、说明注记及颜色配合使用;3其他道路要素用细实线、虚线、点线等符号,必要时与颜色配合使用。 内河航道线用短线(带箭头)表示河流通航社会经的起讫点。 交通 水路交通 济要素 海洋航线由港口和航线两种标志组成,用符号表示港口位置,用蓝色虚线表示航线。 空中交通 符号表示机场,非航空专题图,不表示航线。 管线运输 管道和高压输电线,线状符号加说明注记表示。 政治区划界、行政区划界、其他地域界,表示原则相同,境界 用不同规格、结构、颜色的点、线段组合表示,必要时加色带强调表示。 专题地图的表示
定位符号法 表示点状分布的物体,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符号表示其位置 线状符号法 表示呈线状分布的对象或现象。 范围法 表示呈间断分布的面状对象。 质底法 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 等值线法 用等值线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 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定位于制图区域某些点的周期性现象的数量定位图表法 特征和变化。 对制图区域中呈分散、复杂创面的现象,如人口分布等,用一定点值法 大小和形状的点群反映。分为:均匀布点法及定位布点法(地理方法)。 运动线法 用矢量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地图开幅规格mm
单张图 图册 787*1092 889*1194 787*1092 889*1194 开幅 开本 尺寸 尺寸 尺寸 尺寸 一全张 787*1092 889*1194 四开 370*520 420*580 二全张 1574*1092 1778*1194 八开 370*260 420*285 对开 787*546 889*597 十六开 185*260 210*285 四开 393*546 444*597 三十二开 185*130 210*140 地图集开本设计:国家级的地图集用4(8)开本;省(区)级用8(16)开本,大城市也可用8开本;其他特殊用途的地图集也可设计为24开本。
普通地图集内容分为:总图部分、分区图部分、地名索引部分。 综合性地图集内容分为:序图组、普通地图组、若干专题图组。 地图集的比例尺:总图与各分区图、各分区图与某些扩大图以及分区图间应保持某些简单的倍率关系,比例尺种类要适量。
计算机制图的方法:地图设计(编辑准备)、数据输入(数据资料获取)、地图编绘(数据编辑与符号化处理)、数据处理。
9.3 地图编绘 图形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非空间数据)、时间因素。 图形数据的基本形式:矢量数据(用XY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地图数据 理实体位置和形状的数据)、栅格数据(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图像数据)。 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地图数据进行组织、存储、检索、维护、管地图数据库 理的系统。 制图综合: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出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将次要、非本质的物体舍弃的过程。就是对制图对象进行两种基本处理:选取和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质量特征进行化简)。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选取、化简、概括、移位 选资格法 以一定数量或质量标志作为选取标准。 取 定额法 规定单位面积内应选取的制图物体数量。 删除 缩小后的碎部无法清晰表示的,予以删除。 化为了显示和强调制图物体的形状特征,夸大一些按比例应删夸大 简 除的碎部。 合并 图形及其间隔小到不能详细区分时,合并同类物本细部。 数量特物体可用数量表达的标志特征,操作体现在对标志数量的数征概括 值的化简。 概表现为制图物体间质量差别的减少,以概括的分类、分级代括 质量特替详细的,以总体概念代替局部。方法有:等级合并、概念征概括 转换、图形转换。 移位 制图物体间出现压盖时进行的处理。 点点冲突:保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移位低层次点状要素。
点线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线状要素与点状要素图形重叠部分应隐去。
点面冲突: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将原多边形分解为一多边形加一内含多边形。
线线冲突: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低层次线状要素图形与高层次线状要素重合部分应隐去。
线面冲突: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将原多边形分解为若干个子多边形。
普通地图各要素编绘要求
独立地物 与线状地物关系 应保持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 与次要地物关系 保持独立地物的中心位置,移动其他交次要地物位置。 与同色要素关系 调色比例相同的间断其他要素,不同的压盖其他要素。 与不同颜色要素 压盖其他颜色符号,绘出独立地物符号。 水系 1 保持水系地物位置准确,形状与实地相似。 2 正确反映水系类型及其形状特征。 3 正确反映水系地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密度对比。 4 正确反映水系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居民地:按行等级、重要性(政治、方位、经济)、密度对比和分布特征及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选取表示,保持不同区域间居民地的密度对比关系。 道路:按道路的等级由高到低选取,重要道路优先选取,道路的选取和表示要与居民地的选取相适应,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的特征和不同地区道路网的密度对比关系。 等高线:等高线的形状随删去碎部改变,同一斜坡的等高线图形应协调一致,强调显示地貌基本形态,反映地貌类型方面特征。在等高线图形概括时的方法:删除、移位、夸大、合并。 境界 1 在陆地上不与线状地物重合的境界符号,应连续不断的绘出,其符号的中心线位置保持不变。 2 境界与线装地物(河渠道路)重合时,使境界符号与这些地物的图形一致,并在其两侧跳绘。 3 不同等级境界要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境界。 4 当境界沿山脊和谷地通过时,注意境界线与地貌图形的一致。特别是与山顶、山脊线、山隘、谷底等的协调一致。 5 境界转折点应用点或线描绘。 平面直角坐标网规定(公里网)
比例尺 图内公里网间隔/cm 相当实地长/km 1:1万 10 1 1:2.5万 4 1 1:5万 4 2 1:10万 4 4 1:25万 4 10 注:1:50万、1:100万只绘出经纬网。 经纬网规定
图内经纬网间隔 比例尺 备注 经度 纬度 1:25万 15' 10' 只绘出十字线 1:50万 30' 20' 1:100万 1° 1° 地形图精度
地形类地特点平面位等高线高程中误差/m 别 置中误差/mm 1:2.5万 1:5万 1:10万 平地 ±1.5 ±3.0 ±6.0 ±0.5(图上) 丘陵 ±2.5 ±5.0 ±10.0 山地 ±4.0 ±8.0 ±16.0 ±0.75(图上) 高山地 ±7.0 ±14.0 ±28.0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表示的主要要素: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
地理信息工程
10.1 概要 地理信息系统构成 1计算硬件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数据存储设机硬件、备、网络设备。 软件系软件包括:操作系统、GIS平台或应用系统、数据库统 管理系统。 2地理是一个包含了用于表达通用GIS数据模型(要素、栅信息数格、拓扑、网络等)的空间数据集的数据库。地理数据据库系是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对象,它具体描述地理实体的统 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可将地理数据抽象为点线面元素,数据表达分为矢量和栅格。 3系统开发、4管理、5应用人员 地理信息系统分类: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专项应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采集与将各类成果、影像等转换成GIS可以接受的数字输入 形式,是GIS主要瓶颈之一,建库费用为GIS软硬件的5-10倍。 数据编辑与数据编辑包括图形编辑与属性编辑。更新通过删更新 除、修改、插入实现。 数据储存与空间数据都以严密的逻辑结构存放于空间数据管理 库中,属性数据的管理可直接利用商用关系数据库软件。 空间查询与查询包括:图形查询、属性查询、图形和属性互分析 查、地址匹配。分析技术可实现: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空间插值、统计分析。 数据显示与输出 10.2 地理信息工程技术设计
地理信息工程实施步骤:1用户需求调研与可行性研究(重要);2工程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3开发与测试;4试运行与调试;5系统维护和评价。
用户需求调研与可行性研究——系统需求分析的内容
系统目1进行用户类型分析;2对现行系统进行调查分析;3明标分析 确系统服务对象;4用户应用现状调查。 1结构化分析方法。是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系统分析系统功方法来定义GIS系统的需求。要点是将系统开发的全过能分析 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分别确定任务,同时把系统的逻辑模型(做什么)和物理模型(怎么做)分开明确。 2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是自底向上提取对象并进行对象的抽象组合来实现系统功能和性能分析。提取的对象包括:系统的实体、实体的属性、实体关联以及系统方法、函数和它们之间的关联。通过自底向上的分析,根据各实体和各函数方法的关联度分析,逐步向上进行功能和实体的综合,最后得到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性能要求。 3快速原型化分析方法。开发人员根据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快速构造出原型系统,逐步明确软件功能及性能需求。 可行性可行性分析内容:1数据源调查与评估;2技术可行性分析与评估;3系统的支持状况;4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系统分系统分析方法:1数据流模型;2数据字典;3加工逻辑析方法 说明:包括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 需求规格说明书:审议通过则成为有约束力的指导性文件,是下一阶段系统设计的依据。 工程实施方案与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 体系指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内容: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结构数据及数据库结构设计、接口设计、模块体系设计、工设计 程建设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系统组网及安全性设计。 软件1客户-服务器结构(C/S)。基本运行关系为请求-应答模式。 结构2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是将C/S模式结构与Web技术结设计 合形成的三层体系结构。 1软件配置。Windows为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检索系统的平台。Unix或Oracle为服务器系统和运行数据库的软件支撑平台。Windows NT或J2EE的开发体系,开发应用配置功能。基础平台满足条件:1图像图形与DEM三库一体化及面与硬向对象的数据模型;2海量、无缝、多尺度空间数据库管理;3件网动态、多维与空间数据可视化;4基于C/S、B/S系统;5数据络架融合与信息融合;6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7地理信息公构 共服务与互操作。 2硬件及网络环境设计。要求: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存储容量、图形处理能力等。 系统内容:1数据输入模块;2数据编辑模块;3数据处理模功能块;4数据查询模块;5空间分析模块;6数据输出与制设计 图模块。 系统安1网络的安全与保密;2应用系统的安全措施;3数据备全设计 份与恢复机制;4用户管理。 数据库设计分为: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在总体设计后)
对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确定实体(方)、属性(椭)、关系(菱),形成计算机反映用户观点的概念模式。E-R模型。 数据1数据库概念模型:主要指确立E-R模型。 库概2概念模型设计任务:以需求分析阶段提出的数据要求念设为基础,建立抽象的高级数据模型(E-R),形成概念数计 据库模式。 3概念模型设计步骤。1提取和抽象出所有实体;2确定实体属性;3定义实体关系;4绘制E-R图;5对E-R图进行综合优化。 数据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可处理的逻辑结库逻构。包括:确定数据项、记录及记录间的联系;安全性;辑结完整性;一致性约束。 构设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过程为:1确定实体的主关键字;计 2确定实体内部属性之间的数据关系表达式;3把经过消冗处理的数据关系表达式中的实体作为相应的主关键字;4根据2和3形成新的关系;5完成转换后,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 逻辑结构分为:传统数据模型、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 物理是对数据库存储结构和存储路径的设计。步骤:1确定数设计据库的物理结构;2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阶段 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与数据流图一起数据构成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实现数据字典的方法:全人工字典过程、全自动过程、混合过程。在分析阶段建立。 设计 GIS数据字典内容:数据流图中每个图形要素的名字(中英文)、别名或编号、分类、描述、定义、位置等。 空间数据库设计:其逻辑设计是从图库-数据集-数据层。物理存储中要考虑空间数据使用文件存储还是数据库存储。 属性数据库设计-符号库设计(略)
元数据库设计: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精度、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
数据更新设计(录入):实测更新法、编绘更新法、计算机地图制图更新法、遥感信息更新法、GNSS信息更新法。
详细设计的任务(总体设计后):1细化总体设计的体系流程图,绘出程序结构图,确保每个模块被程序员掌握;2为每个功能模块选定算法;3确定模块使用的数据组织;4确定模块的接口细节及模块间的调度关系;5描述每个模块的流程逻辑;6编写详细设计档案。包括数据结构设计、模块设计、代码设计。
详细设计(在总体设计后)——用户界面设计:流程上分为结构设计(概念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原则:易用性;规范性;帮助设施;合理性;美观与协调性;菜单位置;独特性;快捷方法的组合;排错性考虑;多窗口的应用与系统资源。
详细设计——标准化设计的优点:设计质量的保证;减少重复劳动;有利于采用推广新技术;有利于加快开发与建设进度;有利于节约成本。
10.3 地理信息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反映和描述地球表面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点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地名、DOM、地籍等有关自然与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信息。是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的基础。特点:基础性、权威性、现势性与动态性、抽象性、多尺度、多分辨率性、多样性、复杂性。采集方法:全野外、航摄遥感、地图数字化。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 1更新周期。全定更新与动态时时更新。 2更新内容。全要素更新或一种或几种要素更新。 确定更新策略 3更新精度。不低于原精度。 4更新范围。按图幅更新。5更新队伍。组织专门人员。 1专业队伍进行现势调查,发现变化。 变化信息获取 2将卫星遥感影像与现有数据比较,发现变化。 3通过其他渠道,如有关单位、社会力量、新闻途径等。 1人工数据采集(标绘图数字化、野外勘测、GNSS) 2交互式数据采集(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 变化数据采集 3自动数据采集(卫星遥感影像识别与处理) 可用的卫星影像:1:5万-1:10万TM(30m)、SPOT(2.5/5/10m) 1:1万及更大:IKONOS(1m)、QuickBird(0.61m) 1处理方式:插入、删除、匹配并替换、历史信息保存与管理。 2关键问题:⑴数据模型的演变;⑵比例尺与数据现势数据生产 质量标准; 3提供足够的元数据以便对更新过程进行追踪; 4匹配方法:人工匹配、交互匹配、自动匹配; 5历史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现势数据提供 可以批量,也可以只提供变化部分及相应的元数据。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1基础标准(空间参考系、分幅与编号、图式、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字典、元数据、数据交换格式);2产品标准(4D基本类型。产品分类、标记、技术指标与要求、产品包装、检测与评价、分发格式);3技术标准;4管理标准。
专题地理数据:包括专题空间数据;专题非空间数据(专题属性数据、专题统计数据、多媒体数据)。 专题数据的地理信息的数据的采集、文档数据采集、影像数采集 据采集。 专题数据的分为专题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与非专题地理信息更新 数据更新。原则:精度匹配、现势性、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同步更新。 属性信息:描述空间要素的特征。获取方法:获取空间要素的特征。更新方法:1用现在数据计算;2通过在计算中结合专业知识生成解释数据。
10.4 地理信息数据库
地理信息数据库特点:空间数据模型复杂;数据量庞大。
地图数将现有的地图、外业观测成果、航空像片、遥感字化 图片数据、文本资料等转换成GIS接受的数字形式,是建立GIS空间数据库的第一道工序。 数据格多源空间数据的统一是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式转换 关键步骤。空间数据转换格式是实施空间数据转换的标准中介格式。 空地理空非拓扑编辑:删除、移动、剪切和粘贴结点;分间间数据割和合并多边形;线条的简化、加密和平滑。 数编辑 拓扑编辑。构建地图拓扑关系;指出地图上存在据的数字化错误类型;消除数字化错误。 建空间数1基于文件与关系型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混合管理库 据库模方案。 式创建 2基于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方案。RDBMS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1:对数字化信息本身做规范化处理(数字的检空间数查、纠正,重新生成数字化文件,转换特征码,据入库 统一坐标原点,比例尺变换,不同资料的数据合并归类)。 2:为实施地图编制而进行的数据处理(地图数学基础的建立、不同地图的投影变换、对数据进行选取和概括、各种专门符号、图形和注记的绘制处理)。 关系模型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把每个实体集看作一个二维表,其中每一行是一据库选个实体(记录), 每一列是一个实体属性(字段),择 表中第一行是各字段的型的集合。由关系数据结构组成的数据库称为关系数据库系统。 表:按行与列排列的相关信息的逻辑组。 字段:数据库表中每一列称作一个字段,可包含字符、属数字、图形。建库时,需为每个字段分配一个数据类性型、最大长度和其他属性。 数属性数据据库结记录:有关的信息存放在表的行,称为记录。建库时建构创建 任意两个记录不能相同。 键:表中的某个字段为快速检索而被索引,可以唯一库 也可以不唯一,取决于它(们)是否允许重复。 关系数据库可以由多个表组成,表与表之间以不同方式相互关联。 属性数据准备与编辑 满足条件:1表中的每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属性数基本单元;2表中每一列的属性名必须是唯一的;据入库 3表中每一列必须有相同的数据类型;4表中不能有完全相同的行。 10.5 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集成(开发与测试)
1传统GIS系统构成: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地形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核心是对空间数据的操作。2程序编制一般要求:将详细设计产生的每模块同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予以实现,并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3开发语言的特征与选择:C、Java。4程序设计风格。 系统测试过程
测试对象为软件设计的最小单元,模块。多采用白盒测单元试(测试员知道了产品功能、内部结构、对其功能进行测试 测试,一般开发完一种功能,马上测试此功能。),系统内多个模块可以并行测试。 集成也称组装测试,联合测试。是单元测试的逻辑扩展。例:测试 两个已经测试过的单元组合成一个组件,测试它们之间的接口。组件是指多个单元的集成聚合。 又称有效性测试,用黑盒测试(发生在快要验收的最后确认阶段,抛开程序内部结构,只按说明书等来验证)方法。测试 确认测试内容:安装、功能、可靠性、安全性、时间及空间性能、易用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测试及文档测试。 软件测试过程:文档审查、模拟运行测试、模拟开发测试。方法:黑盒、白盒、ALAC测试。
系统调试方法:硬性排错、归纳法排错、演绎法排错、跟踪法排错。系统试运行:有四方面考量,系统运行环境、软硬件体系支撑结构、系统各项功能指标、系统综合性能指标。(也为系统可维护性评价指标)。
10.6 GIS运行管理及维护更新
GIS运行管理:系统部署-系统验收与交付-系统运行与管理-系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