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孩子的“问题行为”
惠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王真
●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偏离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妨碍了孩子身体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果问题行为恶性发展到危害社会,触犯法规,就会转化为犯罪行为。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与父母、老师存在的沟通困难,人际交流障碍,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沉迷网络、早恋、离家出走、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暴力倾向等不良行为习惯。
——案例一:孩子开始爱拿别人东西---发展偷东西---偷东西杀人。 ——案例二:药家鑫、马加爵
一般地说,孩子正处于生成过程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普遍的,只是不同孩子的问题行为类型、多少、程度等不同而已。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常表现。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事先防治,可以避免一些伤害事故发生或犯罪行为的出现。为此,防治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长在防治孩子问题行为方面的弊病
1、缺乏认识,混淆界限。家长对孩子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知之甚少,对孩子的思想行为表现缺乏分析,混淆行为的性质、界限,把孩子过失性行为一概错怪为不良行为,把由于某种情境诱发的行为全部误作为偏差行为,把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行为夸大为问题行为。家长只看孩子的行为后果,不探究其动机、需要,更不分析产生行为的时间、场合等具体情况,不讲前因后果,不分青红皂白,片面怪罪孩子,其效果必然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例如:“拆钟”、“砍树”
2、视为小事,放任自流。(溺爱型、放任型)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树大自然直”,对孩子问题行为视为小事,放任不管,包庇、护短,致使孩子问题行为由轻到重,日益恶化,违法犯罪,陷入歧途。
例如:由小偷小摸---偷窃杀人。(河北老夫妇杀子)
3、只治其表,不治其本。家长矫治孩子问题行为简单粗暴,打骂一通,一味压服,追求短期教育效果。教育疏导缺乏耐心和恒心,虎头蛇尾。不善于根据
4
孩子心理状态“对症下药”。
例如:“偷窃团伙”犯罪年龄低龄化。(湖南少年毒害全家) 4、自身有问题行为,影响孩子。
如:偷窃、吸毒、赌博等。调查表明:有严重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中,不健全家庭占41%,坐牢占37%,不良嗜好(霸道、酗酒、毒瘾。赌博等)占67%,歧视虐待孩子占18%。例如:幼师班女生打人一例
5、忽视社会的负面影响,殃及孩子。家长忙不管孩子,不关心孩子。如:孩子看什么书(是否健康),交什么朋友,不注意孩子行为表现有否异常,缺乏对孩子正确的社会生活指导。年少幼稚的孩子在复杂社会消极诱因影响下,发生问题行为,甚至违法犯罪。例如:“怀孕少女”。
● 怎样防治孩子的“问题行为”,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常表现。 1、充分认识孩子问题行为的表现,掌握其新的特点。 *正确对待孩子问题行为
①要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能把孩子某一年龄阶段的正常行为误当作“问题行为”。
例如:(童年期:好奇、试探心理)---“拆坏玩具、钟表”等。
(青春期)---“手淫”、“早恋” “叛逆”。其实这些是孩子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不要因此就给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家长要正确对待,善于处理这类行为,切忌夸大问题行为。
例如:如何引导孩子走出“早恋”误区:对于现在青春期孩子中常见的早恋,学校和家长都很重视,想出各种办法来阻止孩子们的早恋。那么为何早恋仍然屡禁不止,反而在90后的孩子中更多了呢?关键还在于没有抓住孩子的心理,用错了方式。首先,要给孩子以理解。每个人都有青春期,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早恋就是低级下流的感情,是不健康的见不得人的行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青春期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性的反应,性功能逐渐发育成熟,他们喜欢接触异性,渴望有异性朋友,遇到不顺心的事找异性倾诉,加之独生子女孤独、脆弱、霸道、任性、与父母的代沟等,所以现今的中学生早恋不足为奇。其次,要懂得尊重他们。早恋的出现预示着孩子们长大了、成熟了,我们应该为孩子的长大而感到欣慰、高兴,要“善待”他们的早恋,尊重他们的感情。同时要指出:现在恋爱不合时宜、为时过早,即便双方学习没有受到影响,那也只是暂时的,时间一久,会妨碍双方的学习、思想、进步,最终丧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4
同时还要真正的关心他们。早恋学生的激情早已不再班级里,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他们,老师生怕出事惹祸,对待他们也是冷淡、严肃的态度。家长更是怨气冲天、严密封锁、一概不许。这样不仅不使早恋降温,反而会使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化。他们会从对方那里得到更大的安尉和感情的寄托,从而使早恋升级。长此下去造成早恋者忧郁、多疑、紧张、过敏等心理疾病,失去中学生那种心怀坦荡、朝气蓬勃的健康心理。因此,对早恋学生一定要多关心,要以平常心看待他们,教育转化工作要循循善诱,不得操之过急,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给一定的时间,要允许反复。 最后,要常常从思想上开导他们。走出早恋的误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应避免采取隔离、堵截、围追的办法,这样做恰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会导致出走、轻生等不良后果。总之,对于青春期孩子早恋的现象,学校和家长的焦急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有效的避免孩子被早恋所影响,还需从“心”做起,耐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早恋。
②要认真分析孩子的行为问题,分清是无意过失还是有意行为,是偶发行为还是再三发生的行为,是特定情况下引发还是一贯表现。
例如:“骑单车比赛撞伤同学”、“游乐场鬼屋—吓唬女孩而撞一男孩受伤”。所以,要调查分析事件真相及原委,不轻易下结论。
③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问题行为,,特别要早发现,治初犯,治彻底。这是一条重要经验,不要草率处理。
例如:“小偷—杀人”。调查表明:犯有严重问题行为的孩子,几乎都得因为家长没有注意矫治孩子第一次出现的类似的问题行为。
④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作客观的合情合理的分析,要让孩子申辩,说出真实的想法。不能“审问、逼供”。
⑤要冷静、理智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不要发怒,更不能把自己不愉快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高度重视孩子的异常行为表现
地震有先兆,有问题行为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异常的行为。有22种:如(冲动—他人怂恿;喜欢恶作剧,破坏性强;贪婪—占有欲;厌学;江湖义气—脏话;好吃;骗、偷父母钱物;带回来路不明物品;抽烟、喝酒、赌博;异性关系不正常;黄色书及录像;备有凶器;特别爱打扮;说谎、骗人;深夜不归家;烦躁不安;举止反常、疑神疑鬼)。例如:“离家出走”“刺伤人”“打群架”“偷抢团伙” 2、针对孩子问题行为的不同类型,善于疏导防治。
孩子问题行为分为四大类型,家长可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过失型问题行为——在童年期最多。主要是由不良的需求或好奇、好动、试畏
4
惧等心理引起。缺少知识经验,认识能力差,道德规范不明,要求不严,采取不当的行为方式。(情境性、偶发性、盲目性、冒险性)---晓之以理,授予正确的行为方式。耐心进行行为规范训练—良好效果。
※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在少年期、青年初期多。主要是由于错误意识或个性特点所产生的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和集体利益的不良行为、不良需求及特定情境引发的。例如:偸骑摩托车等。(有意性、倾向性、时发性)。---孩子容易受伙伴或情境影响,循循善诱,提高孩子道德规范认识,加强正面榜样引导和反面案例的教育,预防为主,排除不良诱因,严格要求。
※攻击型问题行为——以少年期最为突出。主要是不适当激动、性格外向、倔强、暴躁、怪僻的孩子。当受到挫折、报复的理由时,采取对抗、攻击等行为。(故意性、公开性、爆发性)---家长根据孩子认识片面、情绪偏激,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采取“冷处理”方式,说服教育。加强心理辅导。
※压抑型问题行为——在青春期明显。主要由受到挫折引起的焦虑或心理压抑,受性格支配而引起。消极、自卑、自暴自弃、不满,心理障碍(认识障碍、情感障碍),产生压抑性行为。(隐匿性、持续性)---家长要鼓励,做知心人,关怀孩子,帮助孩子克服挫折,消除心理障碍,创设愉悦家庭氛围,化解心理积怨,增强孩子自信心、自尊心。
3、积极排除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诱因,创设综合防治氛围。
孩子问题行为的成因极为复杂,是外界环境与教育等外在因素和孩子身心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家长要积极排除引发孩子问题行为的诱因。
☆加强自身修养,营造和谐关系,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抵制社会文化和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孩子不受侵害,创设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氛围条件。
☆主动与学校教师联系,及时消除由于教师教育不当引起孩子问题行为因素。例如:不尊重、不关心、不了解---高压式、命令式、强制式处理方式。过严、放任、性格暴躁,错怪孩子等。与教师交换意见,善意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方法。
总之,防治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问题行为,正确对待孩子的反常表现,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做人,把“修德做人”放在首位,让孩子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适
4
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