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行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冰与火
笔者是养殖行业数十年巨变的参与者、经历者、学习者、思考者、践行者,从不张扬也不固步自封,善于与各色人等交流、查阅各类资料、浏览各种信息,意在疏解痛点而还养殖行业以海清河艳。
畜产品需求升级了,有效供给跟不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极限了,绿色生产跟不上;国外低价优质畜产品进来了,综合竞争跟不上;养殖增收的传统动力减弱了,新的动力跟不上;养殖政策科技市场模式巨变,企业方向模糊了;品种规模品质品味要求更高,传统经验桎梏了;疾病复杂市场诡异资本兜底,网络信息迷乱了。放眼全世界,行业成长的每一天都可谓经历冰与火,行业中的人与企业依然痛点纷呈难以疏解。
养育之痛:幼雏、仔猪、犊牛、羔羊等是养殖业的基础,“小利”思维和分段效益考核,致各环节仅仅考虑本环节的利益最大化,导致养殖环节问题频出;工程化、设施化、智能化让位于正常运转的技术与成本制约;动物疾病的复杂化、烈性化、持续化、多因子化,始终难以脱离高投入、高风险、低风险的魔咒。
投入品之痛:饲料、兽药品质是否优质稳定、标准均衡,对动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态影响巨大,其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法规性较强,原、辅料价格波动大频率快,养殖者往往缺乏专业辨别力与判断力,或助长兽药饲料的神秘感,或傻傻的认为兽药饲料没有技术含量。
疾病之痛:只要与生命打交道,就一定会面临疾病,我们不能期望全面战胜动物疾病,只能尽量与疾病保持和谐共处的平衡状态,养殖动物用药就是不得已而为之。某些养殖投入品制造或经销企业,为获取超额利润而以假当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有的养殖者忽视动物福利和环境友好,有的偷卖病死畜禽、粪污直排,最终买单的则是养殖者自己,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凶险、越来越难治。
变革之痛:先进技术、管理和优秀人才促使养殖业发生变革,小型散养户只是挣些零花钱;中型散养户给自己打工而解决就业困难;大型散养户在自我革新的路上奔跑;大中小型养殖场在成为真正企业的路上挣扎。时下,饲料与动保企业从领导者回归到服务者,养殖者成为新的主导者,服务企业将以养殖场为中心通过有效服务获取盈利。未来,食品公司必将取代养殖企业成为下一个盈利中心,养殖场、动保企业、饲料企业、食品公司必将纵向整合成为产业联盟。
客户改变之痛:在散户面前,动保、饲料企业有心理、技术和资金优势,但在中小型养殖场面前这些优势则不复存在;散户进入规模化序列,经验、技术、管理、资本缺乏,托管、代养成为需求;待散养者逐渐成熟为规模场,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经营方式其价值取向不同,多样化的结果必然带来多样化的需求;互联网时代融合更多市场要素,以客户为导向的定制与代工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新的竞争力。
团队再造之痛:养殖、饲料、动保企业是否优秀,在于聚集和培养了多少优秀人才,能否与时俱进实现团队再造。你不优秀,客户不会与你通力合作,优秀人才会离你而去;团队缺乏有竞争力的人才,企业就没有竞争力。兽药工艺师、饲料配方师是以标准为导向,兽医师、营养师是以养殖动物需求与管理结合为导向;企业需要着力解决客户自己不能干的那部分,而不是用低水平服务跟高手过招来解决生产难题。
营销蝶变之痛:客户能力不成熟,善于造势、善于吹牛、善于宣传、过度营销的企业能蒙混过关;在客户越来越成熟、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下,营销要返璞归真,回归理性,真正客观表达企业和产品价值。
产品定位之痛:不管是养殖场、饲料企业还是动保企业,产品是基础是根本是灵魂,有品质、有品牌、有品味、有文化。未来养殖场选择客户的标准,不是看谁提供的产品成本低,而是考核养殖成绩提高了多少、多赚了多少钱、能不能持续赚钱。
盈利模式之痛:适度利润是客户对企业的合理打赏,做得越好回报越多。失败的企业不会为客户创造价值,不知道赚钱的企业害人害己,不能正确而持续赢利的企业说明其不具竞争力。潲水猪挣钱,但给社会提供的是垃圾猪肉;假冒伪劣挣钱,但丧失了企业的道义、责任和法规底线。 产业延伸之痛:产业化是大企业发展的首选之路却不是必经之路。产业化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每个要素减弱一点,延伸的产业链越长则综合能力就越不足。养几年猪小有经验略有赢利盲目投资开酒店会所,往往血本无归;养几年鸡成立几个合作社,寻思着开冻库开食品加工企业,怎么死的自己都不知道。 规范之痛:依法治国可谓洪流滚滚,法治思维是未来企业经营必须根基牢固的基本功。环境治理,很多养殖企业因为乱排乱放而交了学费;兽药GMP、GSP监管,很多散小微企业付出惨痛代价;畜牧、税务、工商治理,很多企业亦将交更多的学费,这是因为习惯于走钢丝、踩红线必然经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