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所开展的人才教育培养,重点突出的是职业性。中职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当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相应的上岗就业实践训练。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直接从事一些具有专业岗位要求的工作,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然而,从目前我国广大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并据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1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不灵活
尽管目前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然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常常对于理论技术的学习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尽管学生大都踊跃参与,然而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系统性学习产生严重限制。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职院校所设置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于实训操作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需要投入的实训设备不仅数量多且规模大。当前我国很少有中职院校能够完全满足于标准课程设置所要求的实训设备数量。由此,也就导致了许多的中职院校将实训部分的课程内容改为理论基础教学,这一课程设置方式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训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 1.3教师专业能力不强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内容较为广泛,对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不但需要教师能够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其能够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新课改下的改革措施 2.1开展一体化教学模式
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依据故障情况来判断故障位置及原因,而后确定出相应的维修方案,并对维修效果进行检验。对此,在日常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便可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核心载体,来促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技能。
例如对学生布置“汽车自行放电”故障排除任务,通过对实际汽车故障的真实再现来促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开展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可针对故障排除过程中的一些要点环节与技巧展开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从而掌握关键操作技能。 2.2优化课程设篮
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的是将学生培养为具备高技能水平的专业化人才。专业有着极强的技术实践性,对此,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应当配备完善、齐全的汽车电气、零部件及故障检测设备并开展实训作业,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亲手操作。
学校还可以和企业直接建立起合作关系,依据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来个性化的设置课程实训内容,也可通过企业来提供针对性的实训操作岗位,让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训,切实提升学生的岗位专业能力。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适应中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首先,针对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教师应开展自学工作,以尽快掌握相关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参与到各种培训活动当中,加
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其次,还可积极邀请一些具备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定期开展讲座、实训演练等活动,并将其聘请为客座教授,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当前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等新型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汽车发展也愈发趋向于电子化、智能化与网络化,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技术含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的中职院校而言,培养具备有较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是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有关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