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评级”)主要是通过对影响偿债主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要素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偿债主体信用风险的大小,评定受评主体的信用等级。本方法列举了判断房地产企业主体信用风险的主要评级要素,是评定房地产企业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的重要参考,但并未涵盖房地产企业评级时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评级作业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房地产行业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适用范围、评级框架、评级要素(经营风险评级要素、财务风险评级要素)等。
一、适用范围
房地产行业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房地产业对拉动钢铁、建材及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维护金融业稳定和发展,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房地产行业主要指房地产开发经营,具体界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房屋、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发,以及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销售、出租房屋等活动。
本方法适用于房地产主业的营业收入占比不低于60%,收益贡献及现金流流入规模不低于总额的50%的房地产开发商。以房地产为主要收益来源的投资管理型企业及后续收益预计主要依赖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一般也可参照本方法进行信用质量评估。
二、评级框架
主体信用评级是对受评主体如期偿还其全部债务及利息的能力和意愿的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受评主体长期违约率的大小。受评主体违约率的大小可以用企业偿还债务资金来源对企业所需偿还债务的保障程度及其可靠性来加以度量。企业偿债资金来源对企业债务的保障程度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密切
相关,经营风险可以刻度企业获取偿债资金来源的可靠程度,而财务风险的高低可以量度企业偿债资金对所需偿还债务的覆盖程度。
由于企业债务偿还主要发生在未来,对企业偿债资金来源的判断主要是依靠评级机构的专业判断。从一般意义上讲,从企业的历史表现和目前状态,再结合未来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可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财务和发展状况,但这种预测的主观性仍然较强。因此,从主体信用评级方法上来看,联合评级会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大小进行判断。
联合评级对房地产行业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框架是通过对影响偿债主体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主要要素进行分析,再综合判断偿债主体信用风险的大小,最后给出受评主体的信用等级。其中,经营风险因素主要从所处行业、基础素质、管理、经营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财务风险因素则主要包括资产构成及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现金流、偿债能力、财务政策等。
本文并未包括房地产企业评级时考虑的所有因素,但以下评级要点对于判断房地产企业的基本风险,初步评定企业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具有指导作用。
三、评级要素
(一)经营风险评级要素
1、行业风险
房地产的行业分析是对房地产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联合评级之所以重视房地产行业状况的分析,是因为了解房地产企业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分析和准确判断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趋势、经营环境、外部支持,以及营运状况、财务状况等因素可信性,为最终较为准确地判定房地产企业的主体信用等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支持。
联合评级认为,我国房地产行业表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房地产行业除了直接推动经济增长外,由于在国民经济链中处于中间环节,还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房地产作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其走势虽与宏观经济不完全相同,但也像宏观经济一样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房地产同时具备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因此房地产行业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速、人口数量、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关系密切。
第二,房地产行业具备资本密集型和资源掌控型的特征。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久、地域性强的特点,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融资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同时,房地产行业以土地储备作为核心要素,能否获取优质的土地资源是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第三,我国楼市短期内具有鲜明的“政策市”特征:自201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不断加重,政府出台的金融政策、行政政策、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等对房地产行业整体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同时,由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结构差异化明显,区域性的地方政府调控也在逐步升级。但长期来看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匹配程度是决定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基础:土地供给及房地产开发商开发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决定供给端的决定因素;市场需求(刚需、改善型需求以及投资性需求等)是绝对需求端的绝对因素,直接影响去化速度。
第四,分化日益加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在房地产行业整体发展速度下行的时期,市场优胜劣汰趋势更加明显,大型房地产企业具备融资和土地储备分散化的经营优势,企业分化加剧,先发优势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同时,区域性的房地产企业竞争也成为必要的考虑因素。
基于以上行业特征,联合评级通过综合评估宏观经济运行环境、行业政策导向、市场供需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形成行业观点,并在每年初对未来一年内的行业运行发展前景形成行业展望,将行业展望分为“正面、稳定、负面”。
宏观经济对行业的影响
此部分主要考察房地产行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与宏观经济的相关性、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人口数量以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等。
房地产不仅具备消费属性,还具备投资属性,因此房地产行业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速、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因素关系密切。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房地产需求端(购房者)和供给端(房地产企业)均对国家金融政策依赖较强;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市场呈现区域分化的局面,房地产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环境、居民收入水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土地政策等均会对房地产企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宏观经济走势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也像宏观经济一样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征:当处于复苏期时,生产逐步恢复,需求逐步增长,房地产供给也开始增加,少数房地产投机者开始寻求机会,银行加大对房地产按揭贷款的数量;当处于繁荣期时,房地产开发项目不断增加,按揭贷款数量猛增,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泡沫成分极大,社会开始限制楼市炒作;当处于衰退期时,市场开始悲观,纷纷抛售房产,价格出现暴跌,泡沫开始破裂,银行不良贷款率增加,拉动国民经济出现滑坡;当处于萧条期时,市场交易清淡,市场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破产普遍,银行呆、坏账现象严重,房地产价格维持在较低水平。
联合评级在考察宏观经济这一风险要素时,主要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情况及规划、人口数量及结构、人均收入变化、社会融资规模、社会融资成本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以及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等。
行业政策
此部分主要考察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导向,进而确定房地产行业在现阶段是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的行业、一般行业还是限制发展的行业。
房地产行业产业链长、行业容量大、相关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大,且开发过程与产业链条中涉及政府、开发商、消费者、金融机构等多个群体,各类政策变化对房地产企业均会产生影响。这种特点使得房地产行业具有明显的政策敏感性,长期处于政府“调控”状态,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抓手。中国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主要分为金融政策、行政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四大类。金融政策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公积金贷款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行政政策包括限购限贷政策、购房补贴政策、各类别保障房政策;土地政策包括土地供应政策、土地开发规划控制政策等;税收政策包括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类政策。此外,“因城施政,分类调控”是房地产目前阶段调控的大原则,各地执行差别化调控政策将逐步常态化,对于房地产企业所在主要区域的政策判断成为重要的不可或缺因素。
联合评级在考察行业政策这一风险要素时,主要关注:当前执行的具体行业政策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导向等。
市场供需
我国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对应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不同,人口增长及流动、经济增速、通货膨胀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对房地产供应与需求造成很大影响。企业层面,则需要关注土地供应、开发资金、市场分化和销售价格等因素对房地产开发业务造成的影响。
(1)土地供应状况
房地产行业上游供给主要系土地市场供应。土地作为房地产的主要成本来源,主要受到地方政府供地意愿、开发商购地能力和意愿以及房地产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