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一. 目的: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可塑性强,如果在学提时代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的依据,我们课题组对本校3-6年级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状况良好者占65%,仍有35%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二. 对象和方法
(一) 对象:我校3-6年级
方法:随机抽查,调研 (二) 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课题组和心理学老师设计的,共37题,均为简单易懂的判断题,由学生根据问卷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 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的各项人数,在调查过程中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70%学生目的明确,30%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2)3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
(3)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调查表明,随年级的增长,
同情心逐年丧失
(4)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
(5)人际关系有些紧张,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6)30%学生行为有些“老成”
(7)20%学生安全感缺乏,有疑神疑鬼的现象
(8)10%学生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脱离现实,比较异想天开
三.原因探究 (一)学校原因
虽然近年来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疏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远远不够,加上心理健康的重视不够,设施的缺乏,导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二)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70%的父母无工作,常靠打工为生,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有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的心理无力辅导,但“望子成龙”的心态普遍存在,在矛盾对抗中,导致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围绕孩子转,使孩子形成“我就是世界中心”的观念,久而久之,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和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一
些家庭对孩子实施了棍棒教育,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这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心理产生严重的障碍。 (三)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越来越快,一些改革开放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的影响着小学生,享乐,拜星,自我,读书无用,盲目攀比等,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四)学生自身原因
由于80%的学生从农村进入城市,认知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挫折难以正确对待,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冲动,往往由于家长,老师的行为不当和社会不健康因素而出现心理问题。 四.应对策略 (一)学校
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管理机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渗透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建立完善咨询室,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特别要利用语文课,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矫正,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家庭
教育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教育的书刊,提高认知水平,每天抽时间陪孩子,和孩子讲话,谈心,静心听孩子的呼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
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三)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首先,必须加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学方法,适当的方法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实践,帮助学生客服心理障碍,同时,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改进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听的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利用语文教学这块阵地,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进而提高语文水平,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交流会之一—儿童性格心理
主持人:“性格决定命运”正如狄更斯所说:“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毋庸置疑,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学将性格分为四大类: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这四种性格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之处,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了解孩子的性格属于哪种,或更倾向哪种类型。其次,对孩子的性格好的特质要表扬,缺陷要进行干预,帮助孩子改掉毛病,从而帮助孩子塑造更加优秀的性格。 一. 表现型性格的“红色孩子”
此类孩子充满热情,通常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对待新鲜的事物充满积极探索的欲望,对人热情,性格开朗活泼,爱表现正是自我实现需要的体验,正如马斯洛认为:在追寻自我实现需要的过程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理想抱负若能得到实现,就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和成就感,会带来最巅峰的喜悦和快乐体验,这也是外向型的红色孩子乐意并勇于抓住这一切机会表现的原因所在。但是,如果过分喜欢表现自己,爱抢风头,会引起老师的专注和他人的羡慕,而过度张扬很容易滋生优越感和虚荣心,导致他们只在乎华而不实的掌声,而忽视内心真实的需要,容易导致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从而引发他人的反感。
姚小静:我班就有四五个这样的学生,他们是老师的小助手,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和同学相处,成了“小领导”,无论和谁,他都能相处愉快,大家也乐意听他指挥,对任何事充满热情,善于察言观色,嘴巴甜,会说话,但给人的感觉是有时候很烦,多嘴。 任芳:我班的张天鑫就是这样,每次上课老师提问,他都是第一个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嘴里发出“叫我”“叫我”,可几个问题他回答之后,老师想把机会留给其他人,他也在下面跟腔,甚至比站起来回答的小朋友更加大声,老师提醒他几句,他很不高兴,还乱发脾气。
付娟:我班同学“人来疯”比较严重,总是对任何事表现出异于寻常的活跃和兴奋。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渴望得到外界的注意和肯定,但无法顾及别人的想法和感受,不会想到自己的过度表演对他人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