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数学(心得)之走出误区,培养能力 -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数学论文之走出误区,培养能力——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的误区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难发现估算较以往占了很大篇幅。广大教师也对估算教学进行着积极探讨,估算教学课也被很多老师拿来上公开课、优质课,笔者在估算教学也确实遇到很多困惑,结合平日所听的一些关于估算方面的课,感觉到在估算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估算等于取近似值

(案例1)北师大版教材数学四下第44页,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彩带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先估计一下,再计算。

在课堂巡视和检查学生作业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我大吃一惊。先列出两个乘法算式:2.4×0.85≈ 2.4×0.85=,再列竖式求出2.4×0.85的准确值,估算方法就是取近似值2.04≈2。这样做显然他们还不理解估算的含义,估算的意识很单薄。估算是估计大概的结果,与近似数没有完全必然的联系。先求准确值再求近似值,岂不是画蛇添足。

google_protectAndRun

(“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要改正学生这一想法,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误区二:见到“大约”就用估算

十来岁的孩子笔算长于估算,估算认识不深,一些要求估算的题,在一而再提示的前提下,依然会出现精确计算的情况。为了减少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审题的“麻烦”,部分教师就向学生传授了诀窍——见到“大约”两个字就用估算。见到“大约”就用估算这样的方法显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实际上却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形:一是没有“大约”一词,却可用估算解决。如北师大版教材四上第46页练一练第3题:某超市运来了24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饮料36元,付1500元够吗?二是有“大约”一词,并不要求“估算”。例如北师大版四上教材第36页练习三第4题:淘气每分大约打110个字,打这份稿子共花了25分,大约共打了多少字?又例如四下第46页三只蛞蝓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大约爬行多少米?

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单纯根据题中某些字眼来判断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但会造成解题上的麻烦,更会养成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google_protectAndRun

(“render_ads.js::google_render_ad”, google_handleError, google_render_ad); 误区三:估算方法单一,把数字看成整十整百

(案例2)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 58.5米,宽 42.5米。计算出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由长方形面积=长×宽,可列式为58.5×42.5。但怎样估算呢?大部分学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58.5约等于59,而59接近60,则58.5在估算中看成60,42.5看成是40,估算算式为60×40=2400,教师很高兴地打上了“√”。少数学生是这样做的:58.5接近59,42.5看成是40,估算算式是59×40=2360。但教师却认为不是很好,让他再想想我们平常是怎么做类似估算题的。估算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能口算,60×40是很容易口算的,可59×40就不能口算吗?其实对四年级的学生要求也不是很高。教师认为这种方法不妥,主要是有着固定思维,认为把数字看成整十整百才是最准确的估算方法。

(案例3)4.1÷7可以把4.1÷7看成4.2÷7=0.6,8.56÷9按四舍五入可以看成9÷9=1,也可以看成8.1÷9=0.9。这里就不一定把数量看成整十整百,而是根据乘法口诀把数量看成接近的口诀数。

所以估算未必一定要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只要学生能口算出来,并且算出的结果在适当的范围内都是允许的。其实这也正体现了算法要多样化的理念。

误区四:为了“估算”而“估算”

很多老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将估算教学作为一种计算能力来培养,往往是教材有安排则教,无安排则不教,一学期下来只做了几道估算题,而且都是在作业和试卷的要求下练习,这样很显然不利于学生养成自觉的估算习惯。所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估算机会,做到估算运用经常化。

为了避免产生估算教学误区,提高估算教学的实效,笔者广泛阅读了相关教育名著,对一些优秀教师采取了访谈,当然也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更好开展估算教学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乐估算

笔者曾对所任教的三年级做过一个小调查, 有大约70%的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估算,不能真正认识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这可能与他们先入为主学习了精确计算,还有生活情境中很少用到估算有关,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因此,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无论是计算教学,几何形体教学,统计概率教学,解决问题教学,只要存在估算的空间,都应当要求学生去估,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估算结果的优越性,以此培养学生估算的兴趣,正确理解估算的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例如,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就应当经常性地创设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知道100页书大约有多厚,旗杆大约有多高,1米

大约有多长等,又如北师大教材第二册31页在“套圈游戏中”未曾计算,先估计淘气能赢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估算意识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对估算产生浓厚的兴趣,估算习惯的形成也可在活动中得到不断的养成,当然,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供给学生估算的机会和多提供一些估算的方法。

二、掌握一定估算方法,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当学生养成了一定的估算习惯,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并总结出估算方法,掌握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要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合理的都应肯定 在进行估算教学时,应当多鼓励学生尽可能地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适当地鼓励学生来总结估算的策略,因为估算没有唯一答案,只要合情合理都应当肯定。其实这是一个经验总结的过程,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反思和调整,以此形成自己的认识。

(2)引导学生在对估算与精确计算结果的比较中,学会反思,加强体验,提高估算能力,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

教学案例:北京市石景山区古二小王静燕老师《估算》一课。 1、看来大家对于估算有一定的经验,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数学(心得)之走出误区,培养能力 -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数学论文之走出误区,培养能力——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误区与对策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难发现估算较以往占了很大篇幅。广大教师也对估算教学进行着积极探讨,估算教学课也被很多老师拿来上公开课、优质课,笔者在估算教学也确实遇到很多困惑,结合平日所听的一些关于估算方面的课,感觉到在估算的教与学过程中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误区。误区一:估算等于取近似值<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r94m5w3ka4qfr01784a35m4y31ezc0156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