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茎灯草》学案
课 文 研 读
本文选自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三个片段。部编版是习作单元,翻开单元的导读页,导语是“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二是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前一个指向阅读,阅读文章时要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后一个指向习作,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习作就是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六回,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作者吴敬梓老先生,采用典型事例“两茎灯草”,通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将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两个指头”突出地表现了严监生吝啬的特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守财奴的形象。
对比原来的人教版教材,我们发现它的题目变了,从《临死前的严监生》变为《两茎灯草》。“临死前的严监生”,指向人物,契合单元主题“作家笔下的人物”;“两茎灯草”,指的是典型物件,指向写作方法,抓住典型物件展开描写。《两茎灯草》文本充分体现了文学的典型性。时节是典型的,严监生临死之际;物件是典型的,两茎灯草;动作是典型的,伸着两个指头;事件是典型的,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正
是这一系列的典型凸显了严监生典型的吝啬形象。这一点,在“交流平台”编者也做了梳理:“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因此我设定本课的第三个目标是:“学习作者选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这篇课文的趣味性更能激起他学习的兴趣。但由于本课是古白话文,里面的用词和现在不尽相同,有些词语学生比较难理解,如“一声不倒一声”、“再不回头”等等。这些都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
学 习 目 标
1.自主学习字词,能结合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诸亲六眷、监生、一声不倒一声”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3.学习作者选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学 习 重 点
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象。
学 习 难 点
学习作者选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学 习 过 程 板块一:初识严监生,理解词语
1.导入: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前两个片段,认识了争强好胜、聪明机敏的小嘎子和憨厚老实的胖墩,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祥子。这节课,我们还要认识一个生动形象的人物,他就是来自清代吴敬梓所写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 2.简介《儒林外史》
3.揭题,读题:两茎灯草(出示文中插图理解)
质疑:为什么以两茎灯草为题呢?课文围绕两茎灯草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习活动一:
(1)学生自读:
自由朗读课文,至少读3次,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读通课文。 (2)理解词语:
a.第一组词语:挑(tiǎo)掉一茎灯草 一声不倒(dǎo)一声
学习读多音字:挑、倒;
结合注释理解:一声不倒一声的意思就是“一声连着一声”; b.第二组词语:监生诸亲六眷 结合注释,理解“监生”的意思
诸亲六眷就是指所有亲戚,在文中圈出严监生的诸亲六眷 C.第三组: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同“以后”) 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再不见好转) 读句子,自己说说意思。
交流:还有没有其他不理解的词语。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清文意:说说课文围绕两茎灯草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本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板块二:走进严监生,感悟形象
导读:从“两茎灯草”变为“一茎灯草”,中间到底讲述了什么样的过程呢?让我们走进严监生,再去读读课文。(生读课文)
导思:老师有个疑惑,严监生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明挑掉一茎灯草呢? (一)体会病重:
1.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严监生的身上,请找出描写他临死前病重的句子。
(1)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2)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3)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 指名读,说说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病情严重?
2.还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病重?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句子:诸亲六眷都来问候。
句子: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
说说你看到了一个( )的严监生。(预设:病入膏肓、生命垂危……) 3.再次朗读体会,读出严监生的病入膏肓、奄奄一息。
(二)品读猜测“两个指头”
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引发了屋里人怎样的猜测?严监生又有怎样的反应? 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用“——”划出诸亲六眷的猜测,用波浪线划出严监生的反应。 请同学们把找到的相关词句填入课堂作业本的鱼骨图。
1.梳理猜测,校对、订正 2.朗读体会: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严监生前面三处反应的语句,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一处是神态描写“两眼睁的的溜圆”,其他几处都是动作描写,只有两个动作“伸两个指头,摇三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