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唐朝服饰文化
作者:刘陈 曾琦 陆志怡 张漠 李健楠 来源:《青年时代》2024年第01期
摘 要:唐朝服饰制度在传承旧制度的同时吸纳了很多异域的元素,衍生出新的服饰文化,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朝时期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服饰文化的繁荣,有关服饰文化的著作层出不穷,且分门别类,从首服到衣袍再到鞋履,抑或佩饰、花纹和图案。服饰文化也渗透到文学、诗歌、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本文旨在对唐朝服饰文化发展的背景、唐朝服饰文化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特征、其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及主要影响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唐朝;服饰文化;艺术 一、唐朝时期服饰文化发展的背景
唐朝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全盛的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等是促使其服饰发展繁盛的重要背景。唐朝兼容并蓄、华丽雍容的服饰文化对后世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传承力。 在政治方面,周、汉、魏时期未能完备的服装制度到了唐代更加完备,并由此传承至宋代和明代。唐代对于外来文化采取开放政策,使外来文化一经被唐朝文化所吸收便成为唐代文化的补充和丰富(比如胡服和西域少数民族乃至中亚地区如印度、波斯服饰文化),这使得唐代服饰大放异彩,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颁布著名的“武德令”中包括服装的新法令,规定皇帝服装14类,皇后3类,皇太子6类,太子妃3类,群臣服装共22类,命妇6类,各类服装的配套方式和穿用对象及穿用场合都有详细说明。
“武德令”实施后,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4年下诏颁布服饰规定,此后多个皇帝也颁布了相关服饰规定。这些不断修改完善的服装制度,承接周、汉、魏传统习俗,从服装配套、服装布料、服饰色彩等方面构成了完善的组合,对后世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初唐数十年间,都市手工业迅速发展,养蚕事业尤为发达,唐代纺织物以丝绸为主,而丝绸经由丝绸之路通往外邦销售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唐初推行“均田制”的土地分配和“租庸调”的租赋劳役制度经贞观(627—648年)、开元(713—741年)两个阶段,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经济发达造就了唐代奢靡的生活风气,从宫廷至民间,盛唐至晚唐的服饰崇尚宽大华丽。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足以看出当时经济的繁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唐朝服饰文化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应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唐代服饰文化极为繁荣,男女服饰更是多彩多姿。
唐朝的女性服饰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的女性服饰受前几个朝代的影响,魏晋以来妇女常服的上衣日渐短小,衣袖越来越窄,裙子也随之变长;隋朝的妇女为了便于活动,在常服方面,开始流行穿小袖,关于小袖盛行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受到当时西北民族(如高昌、回鶻)文化的影响,间接受波斯诸国的影响。
盛唐时期,胡服盛行,女着男装是唐代社会开放的又一种反应。胡服的流行,与唐代流行来自西域的柘枝舞、胡旋舞密不可分。对于女性喜穿男装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是由于盛唐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女性参加社会活动较多,男装较为方便等等。
中晚唐时期,女性服饰特征是大袖长裙,十分蓬松。妇女身体丰腴,衣服比较宽大,腰裙系处下移。宽大,是这一时期女性衣着的关键词。而衣着的面料也大胆地选用纱罗等轻薄制品, 在某些部位呈半透明状。概括来说,当时女性服饰可谓为薄、透、露,体现了唐朝异常开放的审美和思想观念。
而唐朝的男性服饰,在唐初基本和隋朝的服饰一样,穿的是窄袖圆领袍,领袖及襟没有缘边,长度约到脚或膝下。这种款式的袍衫在初唐普遍流行,并且不分尊卑贵贱,形式比较统一。
盛唐时期,以襕袍(又叫襕衫)、缺胯袍等最为流行。襕袍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下摆处有很宽的横襕装饰,或者五色织纹。它可以作为士人的礼服,也会用作官员的常服。而缺胯袍则是融合了胡服的特点,两胯开衩,内穿小口裤、短腰靴。这种服饰便于骑射、劳作,所以常常会作为军旅服装或者士人、平民或劳动者的服饰之一。
中唐之后,男子服饰开始有所变化,逐渐摆脱胡服影响,恢复汉族宽衣大袖的传统。与女性服饰一样,大袖袍服成为主流。但这种变化主要反映在上层社会及富人中,一般平民百姓仍以窄袖短衣为日常服饰。
三、唐服饰文化在文学艺术中的体现
唐朝时期,诗词艺术和绘画艺术也极为繁盛,服饰文化被记录在其中,得以代代流传,永垂不朽。文人墨客们在诗中描绘她、赞美她,服装与诗歌、绘画、歌舞糅合到一起,碰撞出艺术的火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纪传体史书《新唐书》和《旧唐书》中均有对唐朝时期服饰的描写,新旧唐书都记载了各个阶级的服装和配饰,分别记述了唐朝服饰变迁的时间节点。相较于“纪次无法,详略失中”的《旧唐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新唐书》更易于我们解读。在《新唐书·卷十四》车服中,欧阳修和宋祁等编者以着装者的身份为顺序,将天子、皇后、皇太子、皇太子妃和群臣及命妇的着装规制进行一一描写,其后以时间为顺序将唐朝历史中主要有关服饰制度的变化进行了记录。
除了史书中对服饰的描写之外,许多诗词也对唐服的式样及图案花纹进行了描述。对于唐代女性服装的描写,有元稹的《白衣裳诗二首》“藕丝衫子柳花裙”,有温庭筠的《菩萨蛮》“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中的“襦”和“衫”即为唐代女性生活中的日常上装。贵族的服饰上多出现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惆怅金泥簇蝶裙,春来犹见伴红云。”描述了唐代贵族妇女穿着长裙,并且在裙腰部位装饰了精美华丽的金银线绣花。
更加直观地,我们可以在唐朝保留的绘画作品中了解唐朝的服饰。唐朝是人物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如今可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精美的唐代人物画便是仕女图。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齐胸的贴身长裙外披敞领宽大的纱衣,精致的饰品,花枝巧妙地点缀其中,人物形象显得端庄贤淑。而初唐时期的阎立本的《步辇图》,则描绘了被九个侍女簇拥下的唐太宗,身着一身华贵的唐服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画面。唐画体现了唐代社会的审美风尚,而其中的服饰装扮尤为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精致华美的唐服锦绣,在流传千古的史书、盛唐诗歌和绘画中翩翩舞蹈,仿佛在向我们展示那段兴盛文明的历史。 四、唐朝服饰文化的主要影响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盛况空前,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们安居乐业。唐朝的长安,不仅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同时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丝绸之路畅通繁荣,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使者来到长安,他们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灿烂的中国文化也通过他们传到世界各地。
日本的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朝服饰的精华,朝鲜服也继承了唐服的特点。奈良时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和僧侣到中国学习和交流,并把唐代包括服装在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带回了日本。奈良时期的服饰同唐朝前期的服饰有很大的相似点, 都是高腰、长裙、斜襟、宽袖的样式,从日本留存下来的画像及佛像图中都可以看出。和服发展到现今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但是其身上仍能看出唐代服装的影子。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和唐朝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并向唐朝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和僧侣,他们将唐朝的文化传播到了朝鲜,因此这一时期韩服的风格受到了唐代服饰文化的很大影响。韩女服受唐代女服的影响,在形制上为中国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主要由短襦和高腰长裙构成,领型为交领,长裙高高的系于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