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时 3.1 光世界巡行
教学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基色。了解颜料的三原色。
2、能根据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原理,了解设计实验,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和颜料的各种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3、能积极思索一些有关光的本质的问题。如:光究竟是什么?所有的光都是可见的吗?对盲人有一份关爱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光的三基色,知道物体颜色的奥秘。
2、难点:能根据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原色原理,了解设计实验,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的颜色的光和颜料的各种颜色都可以由三基色和三原色混合而成。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讨论交流、阅读理解。 教学用具:
三棱镜、手电筒、透明的有色胶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首先,让大家齐读“章首小诗”。 提问: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板书:3.1 光世界巡行 二、进行新课
(一)光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光每天都为我们服务。
1、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讨论,从自己的生活中,列举应用光的例子。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六幅图片,认识光的有关应用。
2、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两幅图片,阅读信息浏览。通过观察阅读,要知道:光能够产生压力,彗星大尾巴的形成原因。
(二)揭开色彩的奥秘
光有许多特性。自然界物体的各种颜色都源于光,现在,让我们来研究光的色彩。 1、活动1:分解白光 使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发现,这一束光被分解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包含着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这上英国科学家牛顿于1666年首先发现的。
在此,可向学生介绍“复色光”和“单色光”的概念,并指明生活中的光多数是“复色光”。为下面学习物体的颜色奠定基础。
这个活动告诉我们,白光是由上述七种色光组成的。 2、活动2:营造斑斓的色彩
在三只手电筒上分别蒙上红、绿、蓝三种透明纸,将手电筒发出的三束光投射在白纸上,请同学们观察纸面上有几种颜色?
在此,可向学生介绍“光的复合”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你对色彩有什么认识?
实验表明:红、绿、蓝三种色光通过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基色”。
3、活动3:观察苹果的颜色
用绿色光照射在红苹果上,你看到的苹果是什么颜色?请同学们根据观察的情况回答。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习信息链接。通过学习要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光决定的;一般物体并不是单色的。
在此,可向学生介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 然后,结合实例进行巩固练习。
4、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颜料的三原色,
5、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红外线、紫外线是不可见光。 在此,可向学生介绍一些红外线、紫外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己归纳。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基础训练。 五、板书设计
7.1 《力》
【教材分析】
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
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情景导入
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力
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 人拉弹簧 起重机提重物 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举事例说明)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