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水平东干留学生汉语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及教学
策略
一、引言
东干族是生活在中亚地区我国晚清陕甘地区的回民后裔,主要分布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东干语是以我国近代汉语中的甘肃、陕西回民汉语方言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为主体,以甘肃话语音为标准音,在保持近代汉语陕甘方言的语言系统特点的同时所产生的近代汉语方言的域外变体(林涛,2011)。正因为东干语是近代汉语方言的域外变体,我们有理由认为具有东干语背景的东干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一方面,东干语为有声调语言,而不是无声调语言;另一方面,东干语保留了陕甘方言的特点,和汉语普通话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东干语背景的东干留学生的汉语单字调学习具有独特性。 国内现阶段关于东干语的研究,主要有东干语内部语音、词汇、语法等系统的分析(林涛,2001;王森,2015),东干语语音声调的研究(星雨,2008;刘俐李,2013、2015)。而关于东干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鉴于此,本文拟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来研究具有东干语背景的东干留学生学习汉语单字调所出现的问题。
任何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或方言)都有一定的声调格局(即单字调系统),单字调的声调格局是对声调的静态分析,是各种声调变化的基础形式,是考察各种声调变化的起始点。(石锋 2012:5) 二、声调实验说明 (一)发音合作人
第 1 页
本文的发音合作人是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东干留学生。共包含5位发音人(三男二女,年龄在22岁到24岁之间),均来自西北师范大学东干班且通过了HSK4级。汉语水平参照HSK分级,通过HSK6级为高级水平,通过HSK4级为中级水平,HSK3级(包括HSK3级)以下为低级水平。汉语对他们来说均是外语。 (二)实验对比数据
得到发音人的实验数据后与标准的北京语音做对比,对比数据采用石锋《北京话单字音声调的分组统计分析》中的实验数据(记为M'1、F'1)。 (三)实验用字
本文所选取的实验用字共包含40个汉字,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10个。实验用字的选取以《HSK甲级词汇》和《HSK乙级词汇》为依据,尽量选择常用的单字调口语作为实验用字,每个实验用字都标注了汉语拼音,避免发音合伙人不认识汉字的情况。实验用字参见附录一。 (四)实验过程
本研究以Adobe Audition?槁家羧砑?,设定采样率为16000Hz,单声道,精度16bit,并使用话筒以减少噪音。录音结束后,以wav格式存储在电脑中;标注、分析和数据提取均采用多功能语音信号处理软件Praat5.4.04,用SPSS、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作图。 三、中级汉语等级东干留学生单字调声学实验
音区和曲拱是声调的两个基本属性。音区指声调音域(即调域)的分区。调域即声调音高的活动范围,存在于最高音高和最低音高之间。通常用五度制标记。音高向不同音区的滑动变化构成了声调曲拱,即调型。汉
第 2 页
语声调共有平、降、升、凹、角、凸、零7种曲拱形态(刘俐李,2005)。音区和曲拱是“音高”因素,本文据此讨论具有中级汉语等级的东干留学生汉语单字调习得情况。 (一)声学实验的方法
将语音材料导入Praat语音软件中,得到单音节字的原始语音波形图谱,测量时去掉弯头和降尾。对所测得的原始基频数据进行归一,转化为五度值,归一时采用T值公式(石锋,1994)计算。 (二)实验数据分析 1.语音数据的相对化
基频是声调的主要声学参数,单位为赫兹(Hz)。本文采用石峰提出的T值公式进行基频归一:
T=5[(Lgx―Lgb)/(Lga―Lgb)]
公式中的x为测点值,a、b分别为语音样本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结果乘以5是为了使实验数据跟传统的五度值记调法相对应(石锋,2012:6)。因此,T值就是五度值的参考标度。
根据公式计算出T值取值范围只能在0到5之间。此时我们便可以采用调系规整使T值与传统五度值相互对应,具体来说我们采用“界域”和“斜差”策略规整声调系统。“界域”指由T值转换为五度值时每度之间的分界线,定义为±0.1(T值),即每度边界有±0.1的浮动域,T值转换为五度值的区间为:
“斜差”即基频轨迹斜率的简略计算值,计算公式:K=Yw―Ys。公式中的Yw、Ys分别为声调基频斜线尾点和首点的数值。并依照以下规定确
第 3 页
定曲拱的归属:(1)在同一层五度音区内,其斜差超过|0.5|,定为凹、凸拱;(2)若声调曲线落在相邻音区的五度边界,其斜差在|0.5|以内,定为平拱(刘俐李,2013:5)。 (1)阴平调数据分析
在普通话中,阴平调为高平调,调值为55。“高”与“平”分别指调域和调型。结合T值数据和调域、调型我们制出下表:
结合图1和表1我们看到实验组五位发音人T值的极差都没有大于0.5。因此他们的声调都是平调,没有调型偏误。从调域上看,M1、F2均为55,M2为43,M3为33,F1为44。也就是说,除了M1、F2两位发音人,其他3位发音人都出现调域偏误。相较于对比组数据,M2、M3、F1三位发音人的调域偏低。 (2)阳平调数据分析
阳平调,在普通话中是中升调,普遍认为阳平调的调值为35。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曹文(2010)指出阳平调的常见调值有35、24、335、324。此外还有林焘(2001)指出调值有35、25、24、325、425。石锋(2009)提出:阳平调是从调域中部上升到调域上部的升调,起始处有小的“凹”形。如果在实验中选取的测量点较少,只计算起点和终点的音高,就会忽视这个阳平调起始段的“凹”形。这是声带发音的生理物理机制自然造成的伴随特征,“凹”“凸”应该作为声调表现的一种重要特征给予重视。所以,本文对阳平的界定是,起点分布在2到3度之间;折点在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测量点;折点的T值在2到3度之间;终点分布在4度到5度之间。前三个标准可用来判断调型是否有偏误,最后一个标准可用来判断调
第 4 页
域是否有偏误。结合上述的四个判定标准和调域、调型我们制出了下表: 根据上文所说的判断标准并结合表二数据可得知,7位发音人的调型均是升类。五位实验组发音人中M1、F1、F2的调域为25,M2、M3的调域为24;对比组M'1、F'1的调域均为25。也就是说,七位发音人阳平调起点均在2度,终点在4―5度之间。从图3-2和表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五位实验发音人的阳平调声调曲线都有一个折点。其中,M1、M2、M3、F2的折点在第二个测量点,F1的折点在第三个测量点;对比组发音人M’1的折点在第二个测量点,F’1的折点在第三个测量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终点位于4―5度之间。这符合本文对阳平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五位发音人的阳平调没有调型和调域偏误。由此可见,东干留学生的阳平调习得较好。 (3)上声调数据分析
上声调,是明显的曲折调。它的特点可用“低”和“凹”来概括,通常认为其调值为214。起始部分有些下降,将近时长的一半都停留在调域的底层,末尾部分上升为声调的最高值(石锋 2009:69)。
鉴于上声的特点为“低”和“凹”,因此,本文对上声的鉴别标准为:第一,对于降升调,起点分布在1度和2度之间,折点在第四个点,终点在2度到4度之间;第二,为低降调型和低平调型,调型在第4或第5测量点的T值在0度到0.5度之间。结合上述判定标准和调域、调型我们制出了下表:
结合图3和表3可以得知以上七位发音人的上声调型都是凹类,先下降后上升。但是仔细看来,实验组M1发音人上声调调值为314,其折点在第4个测量点,T值为2度,大于0.5度。相较于其他发音人,其?调曲线
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