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地名用字变化考察
耿 楠
【摘 要】摘 要: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地名用字在收字、立项释义例证及读音三个方面与第5版相比有较为显著的变化。地名用字的收字和读音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反映了国家共同语与方言或民族语的矛盾。在语言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方言或民族语在强势的国家共同语中留下痕迹,称作“底层”。在地名中表现为遗留的特殊发音习惯及方言用字。对地名用字进行规范应完善国家地名用字标准,制定《地名专用规范字表》,对地名用字读音进行定音,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名规范化工作的管理。 【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7(028)004 【总页数】7
【关键词】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词典编纂; 地名用字; 地名规范化
一、引 言
《现代汉语词典》自出版以来“成为我国第一部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的词典,在辞书史、文化史上树立了一块丰碑”(曹先擢,2010)。作为我国权威的受众广泛的中型词典,考虑到其实用性的需要,《现代汉语词典》除了语文词汇之外,还收录了大量的人名、地名等百科词汇。地名用字的规范是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方面,《通用规范字表》(以下简称《规范字表》)收录的6500个一级字和二级字中,用于地名的有4375字,占比为67.3%;1605个三级字中,地名用字404字,占比为25.2%。据统计,《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
6》)共收录了400多个地名用字。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地理标识,它不仅有强烈的地域色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地名用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地名用字除了指明其所属的地理或政区类型外还有别的用法和意义。如:“屯”在词典中的解释为:①聚集;储存:~聚|聚草~粮;②(军队)驻扎:驻~|~兵;③村庄(多用于村庄名):皇姑~(在辽宁)|小~(在河南)。狭义的地名用字指仅用于记录地名及与地理称谓有关的汉字,也称为地名专用字。这类字大多自古专为地名而设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成为地名专用字,如:蓟、郏、蒗、渑、鄱、磹、邯郸、瑷珲等。本文拟选取《现汉6》中释义为“地名”的汉字作为考察对象,从收字、立项释义例证和读音三个方面与第5版进行比较,归纳地名用字的变化特点,分析其背后的成因,并对地名规范化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二、地名用字的变化及特点
(一)地名用字收字的变化及特点
根据统计发现,《现汉6》中作为字头收录的新增地名用字共50个,分别为: 垵、垇、玤、坒、咇、庱、椆、垈、嵅、崶、枹、垺、、垙、崡、堼、迳、俫、橑、箖、坽、疁、呇、鄳、蔈、碃、驲、邿、隃、、、圢、梌、猯、峗、峿、酅、皛、滧、旴、琊、堐、墕、漹、沇、鄫、、鄑、洞、乐 以上50个新增地名用字主要有以下两种来源: 1.新的国家标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出版于2012年,虽然比正式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规范字表》)早一年,但在该版本中已经体现和落实了国家的最新规范。②《规范字表》的8105字与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的7000字相比,增加汉字1105个。《现汉6》中50个新增地名用字除“垇、洞、乐”外,其余47个均来自《规范字表》的新增字。 2.编者的特殊处理
“垇、洞、乐”三个字作为新增地名用字体现了《现代汉语词典》编者的特殊考虑。“垇”字在《现汉5》中是“坳”的异体字而且不在《规范字表》内,但《现汉6》将其作为字头单独列出:
垇ào:同‘坳’(多用于地名):黄~(在江西)。
《现汉6》把“垇”字处理为正字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1.认为“垇”与其对应的正字字头“坳”不完全相等。在《现汉6》中“坳”的释义为“山间平地”,“垇”则没有释义直接用括注的方式说明“多用于地名”。王宁(2014)提到严格的异体字定义为“音义全同,记词职能完全一样,仅仅字形不同,在任何语境下都能互相替代而不影响意义表达的一些字样”,“特别是在姓氏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用字中,一些非严格异体字尚有无法取代的使用价值”。这里“垇”和“坳”的表意并不完全相同,因而编者没有将其处理为异体字。2.认为由“垇”字组成的地名有一定数量且较为常见。程荣(2015)提到“能在多个现代地名里用到的字就是现代通用字,不宜视为生僻字”,在江西湖南一带由“垇”字组成的地名较常见,如:黄垇、车垇(都在江西省遂川),三仙垇(在湖南省宁乡)等。
“乐”和“洞”由于新增地名读音而增加了字头。地名“乐亭”和“洪洞”中的“乐”和“洞”一直存在异读的问题:《王力古汉语字典》(王力,2000)和《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王宁,2013)中都没有lào的注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以下简称《地大》)中“乐亭县”注音为lào。在《审音初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