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北三县之一。地处东经:120°42′~ 121°22′,北纬:32°12′~32°36′,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西部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连,南部与南通市通州区为邻。
中文名称: 如东 外文名称: Rudong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江苏南通
下辖地区: 掘港镇、马塘镇、栟茶镇 政府驻地: 掘港镇 电话区号: 0513 邮政区码: 226400 地理位置: 中国华东 面积: 1872平方公里
人口: 105.67万人(2008年) 方言: 淮语区如泰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国清寺、海印寺、风力发电场、金蛤岛、黄海大桥、太阳岛等 车牌代码: 苏F-J、K、L 重要海港: 洋口港 目录
基本介绍 现任领导 城市概况沿革 区划 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农业 工业 服务业 荣誉 自然资源 交通城建交通 城建 旅游观光 历史文化历史 方言 艺术 民谣
科技教育科研 教育 历史名人
当代名人
展开基本介绍 现任领导
城市概况 沿革 区划
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荣誉
自然资源
交通城建 交通 城建
旅游观光
历史文化 历史 方言 艺术 民谣
科技教育 科研 教育
历史名人 当代名人
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介绍如东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如东县[1]位于北纬32°12′~32°36′东经120°42′~121°22′。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通市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南部与南通市通州区为邻,西部与如皋市接壤,西北与海安县毗连,东面和北面濒临黄海。县境西起袁庄镇曹家庄西端,东止如东盐场东堤,长达68公里,南起掘港镇朱家园南河,北止栟茶新垦区,宽达46公里。全境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其中陆地面积为1702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为170平方公里。2006年,全县耕地面积为10.44万公顷。如东县素有黄金海岸之称,境内海岸线全长106公里,占全省的九分之一,全县海域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县境之内地势平坦,属典型的平原地区。地面高程(以废黄河为基地)一般在3.5米~4.5米之间,中部沿如泰运河一线则在5米左右。 全县辖15个镇,3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个居民委员会,218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872平方公里。 全县有31个少数民族,人口3646人,分布在15个镇,其中侗族人口最多,占少数民族总数36.5%。少数民族有侗族1694人、苗族1310人、土家族100人、水族74人、布依族73人、白族63人、壮族60人、回族48人、彝族44人、瑶族42人、朝鲜族22人、蒙古族21人、满族20人、藏族9人、仡佬族9人、傣族7人、维吾尔族6人、黎族6人、仫佬族6人、畲族4人、达尔族4人、高山族3人、土族3人、僳僳族2人、鄂伦春族2人、哈尼族1人、毛南族1人、普米族1人、鄂温克族1人、京族1人、独龙族1人,其它未识别民族8人。根据《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全县常住人口在2010年底达99.6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25人,其中出生人口5701人,死亡人口6863人,人口出生率 5.39‰,人口死亡率8.01‰,人口自然增长率-2.01‰。 如东属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季风明显,温和湿润。境内地势平衍,林木繁茂,土地肥沃,田园葱茏。全县有农用地14.33万公
顷,建设用地3.13万公顷,水域面积1.70万公顷。境内水资源丰富,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量5亿立方米,年引长江水5.9亿立方米。境内地下水分布面广,水量丰富,水质上乘。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棉花为主,兼有油料、蔬菜、瓜果等。如东曾3度突破皮棉总产百万担大关,在全省独领风骚,享誉全国,受到国务院表彰。如东还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瘦肉猪基地先进县,全国山羊板皮出口先进县。如东近海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最大的文蛤和条斑紫菜生产和出口基地。2007年,如东县被评为全国海鲜之乡。近海内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吨,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此外还有“西施舌”、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而以黄鱼、鲳鱼、马鲛鱼、鳓鱼、鲻鱼、鮸鱼、刀鱼、板鱼、箭头、河豚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被誉为“软黄金”的鳗鱼苗以及以海产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鳗、虾米、文蛤干(粉)、“醉八鲜”等则更是风靡海内外。在如东绵长的海岸线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脚,海水水质在2.7~3.8波美度之间,一立方米海水可产盐27.5公斤。全县1.6万亩盐田,年产高品质原盐3万吨 。20世纪80年代,开辟“海上迪斯科”(滩涂踩文蛤)和“空中交响乐”(滩涂放风筝)两个特色旅游项目。15万~20万吨级的洋口港,是江苏境内优良的深水港资源。如东是驰名中外的狼山鸡故乡,狼山鸡被列为世界八大名鸡之首,曾参与育成不少国际知名鸡种奥品顿、澳洲黑等。1872年,被引入英国,为国际标准鸡种,世界家禽业的宝贵基因,入选世界优良鸡种标准图谱。在野生动物中,有黄鼠狼、狗獾、水獭。20世纪60年代,黄鼠狼皮出口名列全国第二。可入药的枸杞子、龟板、蟾酥、地龙等野生生物有200多种,如东大米名闻遐迩,还有优质蚕茧、蔬菜、家禽等。 全县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6项(其中国家24项,省69项,市53项),立项74项(其中国家13项,省28项,市33项),争取上级无偿拨款496万元,科技专项贷款1.32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值72.56亿元,同比增长69.3%。新培植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星火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5个,国家级火炬计划3项,国家星火计划3项,省级火炬计划7项,省级星火计划5项,获南通市科技进步奖15项,培植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40家,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签约项目37个,组织星火培训2146人次。863科技成果项目和国家重点星火计划项目落户如东实现零的突破,启动建设科技创业园新园。被列入省知识产权试点区域,全县申请专利476件,授权专利116件。全县企业开发新产品248个。编辑本段现任领导 县委书记:詹立风,县长:潘建华。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简介 如东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2008年底,总人口105.67万人。[2] 车牌号码:苏F 县境陆地西起袁庄镇李庄村西端,东止如东盐场东堤,长达68公里;南起掘港镇朱家园村南河界,北止栟茶新垦区,宽达46公里。如东外海沙脊间的深槽可通海船,其最深处位于西太阳沙外侧烂沙洋,水深16-25米,为优良深水港资源,在建15-20万吨级深水港:洋口港。 沿革
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历史上开始设立如皋县,它曾包括今天的如东县及海安县的部分地区(古代的如东地域原属泰州如皋县东乡)。 据现存明清时期的《如皋县志》载:东晋义熙七年,分广陵郡而设置建陵、宁海、临江、蒲涛五县。北周时废蒲涛县,并临江县入宁海县。如皋县隶属于海陵郡。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如皋县并入宁海县,隶属于扬州总管府(605年改为江都郡)。唐朝大和五年(831年)设置如皋场,隶属于泰州。北宋初,如皋县隶属于淮南东路泰州军。元代,如皋县隶属于扬州路泰州府。明代,如皋属于扬州府泰州。到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如皋县隶属于通州。 如东古为海洋,唐代时逐渐成为陆地,唐将薛仁贵在此驻兵,是马塘镇得名的由来。北宋始设栟茶、丰利二镇,范仲淹所修“范公堤”贯穿全境,至明代逐渐繁荣,掘港有“十里小扬州”之称,佛教兴盛,庙宇
众多,至满清始废。 1940年冬黄桥决战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挺进通(南通)、如(如皋)、海(海门)、启(启东),同时将原如皋县分设如西县和如皋县(如皋东乡)。1941年起,如皋县隶属于苏中第四行政区。1945年秋,如西县复名为如皋县;如皋县易名如东县,隶属南通市管辖。[3] 区划
如东县辖15个镇:栟茶镇、洋口镇、苴镇、长沙镇、大豫镇、掘港镇、马塘镇、丰利镇、曹埠镇、岔河镇、双甸镇、新店镇、河口镇、袁庄镇,县城为掘港镇。 邮编:226400 名称 总人口(人) 从业人员(人) 面积(平方公里) 财政收入(万元) 掘港镇 207694 110102 256 45041 马塘镇 83652 33302 137 14011 丰利镇 84177 38631 136 6695 曹埠镇 48793 27043 90 5730 岔河镇 84012 53243 138 12799 双甸镇 73887 33605 109 6059 新店镇 38776 19650 78 5481 河口镇 64911 35027 113 8451 袁庄镇 59591 38614 96 7771 长沙镇 38999 23546 92 2608 苴镇 38433 20437 83 3192 洋口镇 75063 45588 122 3922 栟茶镇 58245 30947 93 4055 大豫镇 107045 60942 190 4573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如东县陆地是典型的滨海平原,地势基本平坦,略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之势,高程一般在海拔3.5 - 4.5米之间。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受海洋的调节和季风环流影响,一年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颇宜人居。海洋性气候的特性导致,冬季潮湿寒冷,最低气温-5℃;夏季炎热潮湿,最高气温达40℃。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较短。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45亿元,现价同比增长2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是2007年的2倍。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11.9:52.4:35.7,二、三产业比重比2007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65.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4亿元,均达到2007年的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786元,分别是2007年的1.6倍和1.7倍。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粮食连年增产。农渔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面积占高效农田比重达到14.5%。全县拥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家。2011年农产品出口额近7000万美元,居全省第7位。我县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到44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33.2%。应税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6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家,上市企业2家。2011年,万元GDP能耗为0.587吨标煤,比2007年下降16.5%。2011年底,全县注册商标4005件,创省著名商标28件、全国驰名商标2件,获省级名牌产品20个、国家级名牌产品3个。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11年,完成施工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36%,施工总产值接近2007年的1.5倍。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15位,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强县”。服务业发展水平有了新提升。2011年底,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比2007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3亿元,是2007年的2倍。商贸流通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批大型超市、酒店项目投入运营。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重点特色景区(点)建设初见成效,“黄海旅游胜地”品牌效应开始形成。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港口物流、科技服务等新兴业态加快成长。如东科技城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2008年以来,大力实施以港兴县战略,全力加快以洋口港开发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产业项目投入为核心的沿海开发进程,全县沿海开发进入投入产出互动并进的新阶段。洋口港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有序推进,黄海大桥、管线桥、太阳岛一二期工程、10万吨级航道及LNG专用码头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太阳岛综合服务区、消防站等岛上重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太阳岛三期、5000吨级液化品码头、10万吨级石化码头和临港工业区基础设施工程正在加快建设。洋口港首个重大产业项目——中石油江苏LNG项目正式投产,生产运营良好。港口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紧推进,一类开放口岸列入国家口岸办年度审理计划,金牛挖入式作业区规划研究取得中间成果,石化产业基地规划等正在修编完善之中。20万吨差别化化学纤维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40万吨溶解浆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LNG电厂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能源规划。港城建设同步推进,洋口港大厦建成投入使用,口岸联检大楼主体工程竣工。沿海重大产业板块加快形成。沿海重点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完善,项目进区势头良好,产业特色更趋明显。沿海经济开发区一期基本建成,二期项目正在加快落户和建设,在建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达到36个,2011年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2亿元,是2007年的6倍,成为中国农药工业产业园和省农药优先发展园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资源加工区正式列入国家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圈区管理试点区。小洋口旅游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以及省级自驾游基地。沿海滩涂养殖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省市级现代化科技型渔业园区3个。沿海风电场建设由滩涂向海上推进,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6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过31亿度,节约标煤10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2万吨、二氧化硫1.45万吨。我县被授予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4] 2010年,如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亿元,按现行价计算同比增长24.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592元;完成财政总收入50亿元,同比增长3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同比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00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145元,同比增长12.5%。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如东沿海经济合作洽谈会,简称“海洽会”,是如东当地最重要最上规模的政府招商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届。首届如东海洽会引资453亿元,标志性项目为新加坡金鹰集团110亿元洋口港溶解浆及粘胶纤维生产项目。第二届如东海洽会引资为656亿元,华能电力300亿元的大型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国电龙源180亿元的1000兆瓦的潮间带风电场项目以及《同一首歌》为本届亮点。第三届如东海洽会引资625亿。 农业
农业上,如东曾三度突破皮棉总产百万担大关,屡受国家级表彰。如东另还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瘦肉猪基地先进县,全国山羊板皮出口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赶海
渔业上,如东海岸绵长,滩涂宽阔,兼具渔盐之利。全县海岸线长达92.42公里,滩涂面积104万亩。1951年后,经12次围海造田,已匡围滩涂36.1万亩,素有“第二如东”之称。近海资源实为丰富,有各种浅水贝类50余种,其中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年出口6000多吨,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此外还有“西施舌”、竹蛏、泥螺、蚶子、蛤蜊、相思螺、角螺等。常见鱼类则有百种以上,而以黄鱼、鲳鱼、马鲛鱼、鳓鱼、鲻鱼、鮸鱼、刀鱼、板鱼、箭头、河豚等最为知名。虾蟹类出名的则有红虾、白虾、对虾、金钩虾以及梭子蟹、大青蟹、关公蟹等。被誉为“软黄金”的鳗鱼苗以及以海产为原料深加工的紫菜、烤鳗、虾米、文蛤干(粉)、“醉八鲜”等在海内外颇为受欢迎。 在如东绵长的海岸线上,大汛海潮直抵岸脚,海水水质在2.7-3.8波美度之间,一立方米海水可产盐27.5公斤。全县1.6万亩盐田,年产高品质原盐3万吨。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