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华·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作品介绍】
《白华》是《诗经》里面《小雅》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 《诗经;小雅;白华》译注
题解:一位贵族弃妇抒发心中的怨怒。原 文译 文注 释白华菅兮1,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2,之子不犹3。滮池北流4,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樵彼桑薪,卬烘于煁5。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6,视我迈迈7。有鹙在梁8,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
1
我心。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9。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1.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2.天步:天运,命运。3.犹:借为"媨",好。不犹,不良。4.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5.卬(ánɡ):我。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睢?BR>6.懆(cǎo)懆:愁苦不安。7.迈迈:不高兴。8.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9.疧(qí):因忧愁而得病。
【Y-069】白华
【题解及原文】一位贵族妇女遭丈夫遗弃,她孤独、苦恼、悲伤、怨恨,终于病倒。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鼓钟
2
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1、菅(间jiān):《毛传》:“白华,野菅也,已沤为菅。”2、英英:白云貌。露:覆,盖。《毛传》:“英英,白云貌。” 《正义》:“英英之白云降露润养彼可以为菅之白茅。”3、天步:时运。《集传》:“天步,犹言时运也。犹,图也。”4、滮(标biāo)池:古河流名。王夫之《诗经稗疏》:“盖滮池在咸阳县之南境,地在渭水指南,与今县治隔渭,故北流入镐,以合于渭。”5、樵:《集传》:“樵,采也。”6、卬(昂áng):我。煁(神shén):可移动的炉灶。《毛传》:“卬,我。烘,燎也。煁,烓(跬kuǐ)灶也。” 7、懆懆(草cǎo):不安。迈迈:不悦。《集传》:“懆懆,忧貌。” 《毛传》:“迈迈,不悦也。”8、鹙(秋qiū):水鸟名。《毛传》:“鹙,秃鹙也。”9、戢(及jí):收敛。10、二三其德:《集传》:“二三其德,则鸳鸯之不如矣。”11、疧(齐qí):《毛传》:“疧,病也。”
【白话翻译】白华草儿沤成菅,丝茅草儿捆成束。这人远远离我去,叫我心里多孤独!白云朵朵天上飘,滋润野地菅和茅。如今命运太艰难,这人怎么不思考。滮池之水向北流,灌溉稻田绿油油。长啸高歌伤心怀,想念美人无时休。砍下桑树做柴草,放进灶里烧火烤。想起那个漂亮人,叫我心里真烦恼。宫廷里面大钟响,钟声阵阵出宫
3
墙。心中想你多烦恼,你却发怒把我伤。有只秃鹙在鱼梁,一群白鹳停树上。想起那个漂亮人,叫我心里多忧伤。鸳鸯双双在鱼梁,嘴巴插进左翅膀。这人实在太不良,三心二意变花样。垫脚石头扁又小,脚踩石上嫌不高。那人远远离我去,叫我忧病难治好。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讲解】
《白华》是《诗经》中为数颇多的弃妇诗中的一首,从诗中语气来看,主人公应是一位贵族妇女。《毛诗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本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当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刚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的阶级社会里,一切旧道德都在社会巨变中接受着考验,男女地位也是这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弃妇诗比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具有更为深沉的心灵震撼力和历史认识意义。
全诗共八章,章章转换比兴之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都有可
4
玩味之处。
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现在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而让人心寒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