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一平行班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抚膺(yīnɡ) 庠序(yánɡ) 钿头(diàn) 霓裳(shānɡ) B. 吮血(yǔn)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C. 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脊髓(su?) D. 朔漠(shuò) 咀嚼(zhǔ jué) 瘦削不堪(xuē) 江渚(zhǔ) 2、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噫嘘兮,危乎高哉! 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轻衫湿。 C.独留青家向黄昏 D.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这座小学庭院狭小,房屋破旧,室内光线阴暗,同对面富丽堂皇的县委办公大楼不可同日而语。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公园里刻画随处可见,涂鸦行为在升级。 B.我们欢迎读者为本报“鸡蛋里面挑骨头\。
C.这首交响乐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D.黑暗势力的迫害,使她更坚决地把我们兄弟几个送到革命队伍里去。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盛唐时期的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唐诗史上的双子星并称“李杜”,世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而中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6、下列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青泥何盘盘 B.为君翻作《琵琶行》 隐隐何甸甸 于人为可讥
C.开国何茫然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凄凄不似向前声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猿猱欲度愁攀援
8、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 ,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二、阅读下则有关“五丁开山”传说来历的文言文(有改动),完成8-11题(共17分)
五丁开山
蜀国弱,然道难,秦强收不能得之。秦王诈,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曰:牛便金。许于蜀。蜀王贪,欲五牛。时蜀有五力士,千斤力,无人敌。王遣五丁开山迎牛。
五牛归蜀,成都怒。秦闻道通虽悦,然惧五丁勇,不进。 时三十二,秦悉其好色,故以胭粉惑之:“牛,虽吾过;今有女,数五,绝色国香,愿许之,以谢罪。”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还到梓潼。有穴见大蛇,为患。五人欲诛之,遂竭五人之力,以手揽之,抴蛇出洞。霎,山崩,即压杀五人及秦女,而山分为五岭。
闻五丁亡,蜀道通,秦无惮,军至,蜀王卒。 9、《蜀道难》中关于“五丁开山”传说的句子是 , 。(2分)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诈 诈:欺骗 B.许于蜀 许:答应 C.有穴见大蛇 见:通“现”,出现 D.蜀道通 通:通达 1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然道难 然惧五丁勇 B.以谢罪 以手揽之
C.愿许之 五人欲诛之 D.许于蜀 朝坠金于其后
12、下列各句都是省略句,括号中补出的词语是省略的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蜀王)三十二 B.(五丁)还到梓潼 C.(蜀王)闻五丁亡 D.(五丁)以手揽之 13、翻译上文中的画线句。
(1).责匠凿五牛,朝坠金于其后(3分) (2).蜀王忘旧,闻之,重遣五丁(3分) 三、阅读李商隐《赠柳》,完成12—14题。(共9分) 赠柳
李商隐
章台①从掩映,郢②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③扑酒旗。
[注] ①章台:汉代京城长安街道名。街多柳树,唐时称为“ 章台柳”。②郢:战国时楚国建都于郢,即今湖北江陵。③青楼:古代歌舞宴饮之地。
14、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 ”字。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 。(3分)
15、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3分) 16、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3分) 四、默写(共10分) 17、(1)沧海月明珠有泪, 。《锦瑟》 (2) , 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其一)》 (3)“ , 。”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蜀道难》 (4)常被人引用来表表同病相怜之意的诗句“ , 。”《琵琶行》 (5)描写曲子的低沉处和高昂处的诗句分别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 , 。”《琵琶行》
(6)写秋肃临天下的名句“ , 。”《登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20分)
在西域读李白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是我的猜想。
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楼李国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⑥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