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教师是一群特殊的职业群体,在21世纪的今天,中小学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正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种由于职业方面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教师工作压力和压力源的研究与探讨,能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整体的工作压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改进和加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教师工作压力的内涵
压力一词来源英文的“stress”,其基本内涵为有机体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的反应,而工作压力则是当个体被迫偏离正常的或希望的生活方式时体验并表现出的不舒适的感觉( Summers, DeCotiis, DeNisi, 1995)。
教师压力意指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及外界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如愤怒、焦虑、紧张、沮丧等( Kyriacou,2001; Lee & Ashforth,1996)。繁重的压力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容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最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Maslach & Jackson, 1981; Van Horn,2002; 李超平,张翼,2009; 石林,2005; 刘毅,吴宇驹,邢强,2009)。近年来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显示,70%
的教师认为自己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63. 8% 的教师报告工作压力给自己造成了较大或很大影响,并且已给教师带来诸如心理、生理以及个人发展方面的负面影响( 徐富明,2003;范先佐,2004)。
2、国内教师工作压力现状
在国内,教师工作压力问题已日渐引起了教育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的关注。2000年,对杭州市31所中小学校的1946名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进行了调查显示:76%的教师感到工作压力太大,13.25%的教师不太喜欢或很不喜欢自己的职业,50.8%的教师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工作,只有49.2%的教师表示喜欢这一职业,愿意选择终身从教。湖南师范大学的孙慧于2002年对湖南省260位不同类别学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34份(90.0%),结果发现:88.3%的教师感到有工作压力,其中 37.7%的教师表示压力较大或很大。2003年1月,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在对该市城区和郊区300名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发现:93.1%的教师表示“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徐长江对黑龙江省三所学校的119名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7%)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
以上这些数字虽然不能绝对代表我国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但是至少说明我国教师群体正承受着较严重的压力。 二、教师工作压力的理论阐释
1. 个体- 环境匹配模型( person – environment fit theory) 。这一思想是由French, Cap lan,Van Har2rison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引起教师工作压力不是单独的环境因素或个人因素,而是人与环境相结合的结果。工作压力是因为个体与工作环境不匹配,只有两者匹配时,才会出现良好的适应。 2. 工作需求- 控制模型( JDC, Job Demand
-Controlmodel) 。Karasek ( 1979)提出了阐释工作压力的工作需求- 控制模型,该模型主要包含了工作环境的两个重要方面:工作需求和工作控制。工作需求指工作负荷,主要是时间压力和角色冲突。而工作控制则是指个体对工作的控制程度,主要包含两个成分:技能和决策力量。随后研究者发展了该模型,将社会支持这一维度加入该模型,因此,该模型被称为工作需求- 控制- 支持模型(JDCS)。
这一思想认为,工作需求不仅增加了工作者的学习,而且也增加了工作压力;而对工作过程有所控制则可以减轻个体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学习;社会支持可以抵御高要求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高需求- 低控制- 低支持的工作是工作压力水平最高的工作,这种工作往往导致心理压力和生理疾病,高需求- 高控制- 高支持的工作则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3. 工作压力的综合模型。上述理论仅仅从单方面探索了工作压力产生的机制,而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工作压力的影
响。耿文秀( 2000)则从心理、生理、社会三方面综合考虑了工作压力的过程。她认为个体的认知评估是不相同的,对于同样的压力源,不同的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它是环境与个体的交互作用。
三、中小学青年教师工作压力的成因分析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的不同方面,如Trendall( 1989 )研究发现,教师有四种最明显的压力源:负担重、学生行为不良、缺乏时间、班额大; Kyriacou(1987 ) 提出了六种教师主要的压力来源:时间紧迫感、社会地位低、学生无纪律、工作环境差、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同事间的冲突;Dunham 和Varma ( 1998 ) 列举出10项压力来源:缺乏政府支持、经常变革、对这些变革缺乏信息、教师得不到应有尊重、国家课程、报酬和工作量不成比例、学生评价、学生问题行为、缺乏非接触时间、教学与升职之间缺乏联系;还有一些研究者提出教师的压力源为: 缺乏动机的学生、维持纪律、时间压力及工作担子重、应付变革、被他人评价、维持自尊和地位、管理与组织、角色冲突及角色模糊、工作条件差( Evers,Frese,& Cooper,2000;Travers & Cooper,1996)。国内研究者提出教师的主要压力源为:报酬少、社会地位低下、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师工作的评价标准、学生差异大、缺乏学习兴趣、缺少设备和必要的教学条件;有些研究者将其总结为:学生因素、工作负荷、考试压力、自我发展需要、职业期望、学历职称、人际关系( 徐
长江,1998;邵光华,顾泠沅,2002) ;也有研究者将家庭与身心特征作为导致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 邢强,唐志文,胡新霞,2008)。 教师工作压力日益引起大家的关注,不少人都探讨了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通过了解,分析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环境
1、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当这些留守子女达到学龄就会进入相应的学校学习,他们便构成了学校教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一般具有比同龄人更强的独立生活能力,但因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而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他们具有与同龄人不同的共性:孤僻、自卑、沉默寡言、不善表达自己、与同伴交往少,容易交上不良伙伴;脾气暴躁、矫横、霸道、易冲动、容易对同伴产生攻击行为;学习成绩平平,少数成绩下降;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较弱,比较任性、懒惰、缺乏责任感;缺少活泼天真,对父母有不满情绪,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很融洽;花钱大手大脚等。这些留守儿童在农村中小学还不是少数,在一个班级最少有三分之一甚至超过一半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大多数都是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几乎没有,因此老师要教好这些学生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