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完整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1(ABCD)

A 一部汽车B 生命有机体C 城市交通D 人类社会E 一堆杂物 12指(ACD)

A 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 黑格尔哲学的核心C 辩证的思维 D 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E 唯心主义辩证法 13(ABCD)

A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C 辩证否定的原理D 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原理E 矛盾特殊性原理 14(BC) AB CD E 13(ADE) AB CDE 14(BCD) A 抓典型B “欲擒故纵”C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D “为了前进而后退”E “有备无患” 第三节

一、 单项选择题 1都是鬼话”这一信条的实质是(B) A 唯心主义B 形而上学C 诡辩论D 绝对主义 2(A)

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 普遍性和特殊性C 贯通性和排斥性 D 绝对性和相对性 3(B) A 唯心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诡辩论的观点 4(C) 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外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D 外因不一定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5(D)

A 量变质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 6(A) 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7(D) A 分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分析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C 分析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二、 不定项选择题 8(ABCDE) A 揭示了联系的实质内容 B 揭示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C 是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D 是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范畴的中心线索 E 9

法思想有(ABCE)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E 10括(BDE)

A矛盾双方调和 B矛盾双方同归于尽C矛盾双方自行消失 D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E 11(BE)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 .

.

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E 12(ABC)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C“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D“独中又自有对。”E “万物皆化。” 13(ABC)

A“物生有两”B“万物莫不有对”C“耦之中又有耦”D“和实生物”E“过犹不及” 14(ABC) A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B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 “礼之用,和为贵。”D “一分为二”E “动非自外” 15(BCE) A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B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E 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16(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7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E)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18(ABDE)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 普通和特殊的关系E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9(ABDE)

A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20(ABE) A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E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21(CDE)

A 矛盾两方面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矛盾方面B 构成系统的主体要素 C 在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D 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矛盾 E 在实际工作中作为工作重心所要解决的矛盾 第四章第一节 一、 单项选择题 1(B) A 感觉论B 反映论C 经验论D 实践论 2(D)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 能动的反映论和直观的反映论D“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3(B)

A认识路线上的对立B认识理论上的对立C 认识机制上的对立D 认识方式上的对立 4(D)

A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武器 B 人类思维方式的深化 C 逻辑工具和方法的进步 D 人类实践的发展 5(D) A存在和思维的关系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现实和理论的关系 D知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6(C) A 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B 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C 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 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

.

7(D)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8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B)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 主要来源于后来的实践 C 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9(B)

A 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 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 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10(B) A 熟知即真知B 熟知不等于真知C 熟知起源于真知D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1(D)

A 普遍性B 绝对性C 客观实在性D 直接现实性 12

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由(C)

A 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B 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D 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 13(B) A 实践具有客观性B 实践具有历史局限性

C 实践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D 实践是人类的自觉活动 14(D)

A 人脑的发育程度B 人的智力状况C 周围环境D 人的实践活动 15

上说明(D)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6(B)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17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C) A 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 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 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 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8是指(CDE)

A 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 B 主体实际地把握客体的过程

C 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过程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 E 19(BD) A 世界的可知性B 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 认识起源于经验D 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 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0(BCD)

A 人的主观意识B 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D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E 一般的人 21(BD) A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 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D 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E 理论指导实践的关系 22(ABCD)

A 实践关系B 认识关系C 价值关系D 审美关系E 主从关系

. .

.

23(ABCD)

A 孔子主张“生而知之”B 老子主张“不行而知”

C 柏拉图主张知识是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D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 E 洛克认为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 24(ABCE) A 反映、信息和选择是物质形态普遍具有的属性或能力 B 反映是接受、选择、传输信息的过程

C 信息在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反映中表现出来 D 只有人才具有选择和反映信息的能力

E 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上能动选择、加工信息的高级反映形式 25(ABCDE)

A 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B 割裂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C 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D 否认了人正确反映世界的能力 E 把未知和不可知混同 26(CE)

A “生而知之”B “不行而知”C “先行后知”D “不虑而知” E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7(DE) A 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B 上级指示和决议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C 要事事经过实践D 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E 要将上级指示和决议尽可能地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28

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ACD)

A 知行不可分割B 知行合一C 知行相互促进D 行先知后E 行难知易 第二节

一、 单项选择题 1(B)

A 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B 它能够指导实践和检验认识 C 它能够扬弃抽象的观念 D 它是认识过程的结束 2的特点是(D)

A 对感性认识的综合B 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 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D 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3(D)

A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而又真实B 感性认识是否已经上升到理性认识 C 对该事物的认识是否经过多次反复

D 对该事物的理论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取得预期效果 4(D) A 感性认识B 理性认识C 正确的认识D 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 二、 不定项选择题 5(CDE)

A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 B 从直接经验到间接经验的转化

C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D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E 6

由于(ABD)

A 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 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 E 意识建构认识对象 7—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ABCE) A 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B 事物本身的复杂性C 认识本身的复杂性 D 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E 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第三节

一、 单项选择题

. .

.

1(D)

A 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 B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C 人的认识对象的客观属性 D 人的正确认识中所含有的客观内容 2 (C)

A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 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为(B)

A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B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C 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D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4(C) A 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 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 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5(C)

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诡辩论的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 怀疑论的观点 6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的根据在于(D)

A 真理是感性的存在,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实在的 C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D 真理是事物多方面规定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 二、 不定项选择题 7(ABCDE)

A 真理原则侧重于客观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B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C真理和价值的矛盾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矛盾 D 实践是真理和价值共同的检验标准E 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8系是(ABCE)

A 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B 相对真理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

C 它们是人的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表现D 它们之间是不可逾越的 E 同一真理的两种性质 9(BD) A 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 作为检验真理的实践总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C 实践本身是不断发展的

D不同的人、不同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E 有些真理需要通过逻辑证明才能检验 10(BDE) A 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B 幻想是极可贵的品质

C 意志决定一切D 顿然醒悟,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症结

E 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劳苦坚持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四节

一、 不定项选择题 1(BDE) AB 在思维中再现具体的过程 CD 由抽象规定形成思维具体的过程 E 在思维中形成多重规定的综合的过程 2(BCDE) AB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逻辑的基础 D 逻辑反映历史的主流的方向E 逻辑不跟随历史的具体环节 第五章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A)

A 社会存在B 地理环境C 人口因素 D 生产方式 2(A)

A 劳动发展史B 阶级斗争史C 思想发展史D 国家发展史 3(D)

A阶级结构B部门结构C 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D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4(D) ABCD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库完整 - 图文

.二、不定项选择题11(ABCD)A一部汽车B生命有机体C城市交通D人类社会E一堆杂物12指(ACD)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黑格尔哲学的核心C辩证的思维D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E唯心主义辩证法13(ABCD)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B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C辩证否定的原理D实践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qo5h61znb3z01x0bvw21wxgu8k84a00nb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