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大学语文- 李商隐《无题二首》- 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无题二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

2.学习李商隐诗歌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并且比喻与写实水乳交融的艺术特色。 3.体悟诗歌含蓄、委婉、隐约、朦胧的意境。

二、学习要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

2.品味诗歌中流露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感情。

三、作者生平

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李商隐出生于一个破落贵族和低级官僚的家庭,父李嗣做过获嘉(河南新乡)县令,商隐即生于任所。3岁,父罢职到江南绍兴、镇江做幕僚。10岁时父亲去世,离开江南,在荥阳待了两年,后迁洛阳。12-17岁前,一面读书,一面作短工零活(抄写)。“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生人穷困,闻见所无。”(《与裴氏姊书》)。对没落贵族的嗟叹,对死去亲人的缅忆,对穷困生活的感伤,形成极度抑郁的精神状态,这对一个少年是残酷的,难以承受的,也影响了其心理形成,这与日后的仕途坎坷汇合,不仅成为李商隐晚年虔心向佛的伏根,也是他诗歌多感伤成分的现实基础。

2.十年应举期(828应举—837登第)。遇到了一个影响商隐一生的重要人物令狐楚。令狐楚,文宗时朝廷元老,骈文甚至与韩文、杜诗并称。其任天平军节度使时辟年仅18岁的商隐为巡官,从学习到生活无微不至地关心,传授作文技巧,每去京城应考,“岁给资装”,每有宴会,必带商隐参加,备加揄扬,“人誉公怜,人僭公骂。”令狐楚去世,商隐痛不欲生:“百生终莫报,九死谅难追。”(《撰彭阳公志文毕有感》)。商隐登第,有令狐楚托主考官高楷的功劳,但实际上仍是令狐楚的面子。与令狐的关系,在日后又成为商隐一个沉重的心理重压。

3.长安为中心的求仕活动时期(838—847)。商隐中进士不久,便到泾原(甘肃泾州)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做幕僚,娶王小女为妻,从此陷入牛李党争的旋涡。中进士后,要由吏部“释褐”考试合格才能放官,由于牛党排挤,李落选,回泾原作《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登楼。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 雏竟未休。

839年,终于考试入选,授秘书省校书郎,但再遭打击,外调弘农(河南灵宝)尉。不

久,与上司发生冲突,请长假返京。此后,人事浮沉,在各种小官上变化,却从未官及七品。

4.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时期(847—858)。847年,商隐入桂州刺史郑亚幕府,848年,就徐州幕,851年妻王氏病逝。852年,入梓州刺史幕。这一时期,诗人身心少有舒散,妻去世后,虔心佛教。

诗人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这种身世经历对其思想和创作无疑产生了深刻影响。“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其艺术创造为悲剧气氛所笼罩,而这又典型地体现在其爱腔诗,尤其是无题诗中。

四、作者作品

1. 分类:

关于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的诗歌今存六百多首,有《玉溪生诗集》,文则称《樊南文集》。他的诗文俱有成就,而以诗的影响为大。其六百多首诗,内容广泛,大致有以下几类: 1) 反映社会现实的政治诗。有代表性的如《行次西郊一百韵》,被称为是杜甫《北征》之流亚。此外如《有感》二首、《重有感二首》等,都是能表现他对现实政治的看法与态度的诗歌。

2)咏史诗。李商隐的咏史诗写的又多又好,大都是通过历史上来揭露、讽刺最高统治者骄奢昏聩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的。如《龙池》、《瑶池》、《咏史》、《马嵬》、《齐宫词》、《隋宫》等。

3)咏物之作。如《流莺》、《蝉》等。

4)无题诗。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有创造性、艺术上最完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类。这类诗的寓意含蓄,诗意朦胧,故而吸引了无数的读者、研究者的兴趣。总的说,无题诗中有一部分可能有政治寄托,有的可能是写自己的爱情。李商隐为什么要写无题诗,很可能是他有难言之隐吧。中国古代的诗歌,在《诗经》的时代是没有题目的,那是诗歌创作尚未个人化的产物。自屈、宋以后,文人创作兴起,诗歌也都有了题目,而且题目成为诗歌内容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李商隐却又开始写作无题诗,这可说是他的一个创造。 2.艺术特征:

关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征。前人评他是“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寄托深而措辞婉”、沉博艳丽”,等等。大致而言,他的诗歌在表现技巧上具有构思缜密、寄托遥深、语言清丽、用典精切、格律严整的特点。具体说其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观化倾向。他总是把自己的灵魂赋于所咏的风景、事物或历史人物,使对象带上强烈的象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和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为作者的化身。 2)他的诗表现出很浓的感伤倾向,可以说感伤色调是贯穿他诗歌的主旋律。 3)善用典故,对仗精工,语言清丽。典故的运用,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李商隐的用典是非常突出的,也是非常精当的。他诗歌“沉博艳丽”、“包蕴密致”的特点的形成,即与此有关。但他的用典过多,有时也造成了诗意的晦涩难懂。所以金人元好问曾慨叹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五、诗歌赏析

1.分析诗歌

《无题二首》(之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解】

1.画楼:装饰彩绘的楼阁。 2.桂堂:用桂木构造的厅堂。

3.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古代当作灵物,相传犀角中央有一道白纹角髓贯通两 头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4.一点通:喻心心相印。

5.送钩:即藏钩,古代宴席间行酒时的一种游戏。参加者分为两队,一方把钩藏 到手里,另一方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不中者则罚酒。 6.分曹:分组。

7.射覆:亦宴席间行酒时的游戏。将物品放在巾盂等器具下,让人猜测,猜不中 者罚酒。 8. 射: 猜。

9.听鼓:唐代制度规定,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 明,即须上班应差。这里表示天亮。 10.应官:上班应差。

11.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此时诗人在此 任职。 12.类: 像。

13.转蓬:飘荡不定的蓬草。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背景】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分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昨夜”复迭,句中自对,以及上下两句一气蝉联的句式,构成了一种圆转流美,富于唱叹之致的格调,使得对昨夜的追忆抒情气氛更加浓郁了。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颔联由追忆昨夜回到现境,抒写今夕的相隔和由此引起的复杂微妙心理。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示爱情的阻隔,可以说是常语翻新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犀牛角在古代被称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实为角质),更增添了神异的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展开想象,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这种联想,带有更多的象征色彩。两句中“身无”与“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组成一个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深刻的痛苦;但身不能接而心则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它不是消极的叹息,而是对美好情感的积极肯定。将矛盾着的感情的相互渗透和奇妙交融表现得这样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这样富于典型性,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实际上是因身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夕处境的想象。送钩、射覆,都是酒宴上的游戏(前者是传钩于某人手中葳着让对方猜,后者是葳物于巾孟之下让人猜,不中者罚酒);分曹,是分组的意思。在诗人的想象中,对方此刻想必就在画楼桂堂之上参与热闹的宴会。宴席之上,灯红酒暖,觥筹交错,笑语喧哗,隔座送钩,分曹射覆,气氛是何等热烈,越是阻隔渴望会合的感情便越热切,对于相隔的怠中人处境的想象越加鲜明。“春酒暖”、“蜡灯红”,不只是传神地表现了宴会上融洽醉人的气氛,而且倾注了诗人强烈的向往倾慕之情和“身无彩凤双飞翼”的感慨。诗人此刻处境的凄清寂寞自见于言外,这都自然引出末联的嗟叹来。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李商隐的无题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事件与场景的描叙常常打破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错展现。

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鉴赏要点:

1. 虚实相生、富于变化 2. 用语清新、比喻新奇

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比喻: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无题诗的独特风格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储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开成了深情统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A、 在比喻运用上,赋予具体事物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并组成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表现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赋予典型性。

B、 在情景描写上,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感情纯真,执着热烈。

大学语文- 李商隐《无题二首》- 教案

《无题二首》一、教学要求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2.学习李商隐诗歌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并且比喻与写实水乳交融的艺术特色。3.体悟诗歌含蓄、委婉、隐约、朦胧的意境。二、学习要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2.品味诗歌中流露的失意、幽怨、感伤、幻灭等感情。三、作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qh7u4kx5o34ka295j7z7yqpo85slb00d2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