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计算书
第一节、水量计算
该水厂设计产水量为 18500 m3/d 自用水系数 10%
3m/h=0.24m3/s 水厂的井水量为 Q=18500(1+0.1)=20350 m3/d=847.92
第二节、混凝
1.混凝剂药剂的选用
根据任务书,选取药剂为三氯化铁,三氯化铁的投加量选取为10㎎/L,其特点为:
三氯化铝的混凝效果受温度影响小,絮粒较密实,适用原水的pH值约在6.0--8.4之间。 药剂投加方式
干式与湿式的优缺点的比较:
投加方式一般有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大多数情况下水厂采用压力投加,
本设计采用水射器投加方式。如下图:
混凝剂的湿式投加系统如下图:
2、加药间的设计计算
设计要求:加药间尽量设置在投药点的附近;加药间和药剂仓库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机械搬运设备;加药管可以采用塑料管、不锈钢或橡皮管,溶药用的给水管选用镀锌钢管,排渣管采用塑料管;加药间要有室内冲洗设施,室内地面要有5‰的坡度坡向集水坑;加药间要通风良好,冬季有保温措施;加药间与仓库连在一起,仓库储量按最大投加期间的1~3个月的用量计算。 3、溶液池容积 W1?a?Q10?847.92= =1.02m3 取1.5 m3
417?b?n417?10?2 式中:a—混凝剂(三氯化铁)的最大投加量(mg/L),本设计取10mg/L; b—溶液浓度,一般取5%-20%,本设计取10%;
Q—处理水量,本设计为847.92m3/h n—每日调制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本设计取2次。
溶液池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2座,一备一用,保证连续投药。单池尺寸为L×B×H=1.5×1.0×1.6,高度中包括超高0.3m,沉渣高度0.3m,置于室内地面上。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W1= L×B×H=1.5×1.0×1.0=1.5m3,满足要求。
池旁设工作台,宽1.0-1.5m,池底坡度为0.02。底部设置DN100mm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DN60mm,按1h放满考虑。 4、溶解池容积
W2?(0.2?0.3)W1?0.3?1.5?0.45m3
式中: W2 —溶解池容积(m3 ),一般采用(0.2-0.3)W1;本设计取0.3W1 溶解池也设置为2池,单池尺寸:L×B×H=1.0×0.5×1.5,高度中包括超
W1= 高0.3m,底部沉渣高度0.2m,池底坡度采用0.02。则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L×B×H=1.0×0.5×1.0=0.5 m3 ,满足要求。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t=10min,则放水流量:
q0=
W20.45?1000==0.75 L/S,
10?6060t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d0=50mm,相应流速v=0.38m/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底部设管径d=50mm的排渣管一根,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5、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q=
W1?2?10001.5?2?1000==0.04L/S
24?60?6024?60?60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d=10mm,相应流速为0.5m/s。 6、 溶解池搅拌设备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7、计量投加设备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q=
W11.5==0.125m3/h 12123
式中:W1——溶液池容积(m)
耐酸泵型号25FYS-20选用2台,一备一用. 8、药库的设计参数
混凝剂三氯化铁所占体积: T15=
10a×Q×15=×20350×15=3052.5㎏=3.1t
10001000 式中:T15—药剂按最大投药量的15d用量储存 a—三氯化铁(mg/l),本设计取10mg/l Q—处理水量(m3/d)。
三氯化铁的相对密度为1.19,则算占体积V=
3.1?2.61m3 1.19
药品放置高度按1.0m计,则所需面积为2.61m2
考虑到药品的运输、搬运和磅秤算占体积,不同药品间留有间隔等,这部分面积按药品占有面积的30℅计,则药库所需面积:A?1.3?2.61?3.4m2,则药库平面尺寸取L×B×H=2.5m×2..0m×3m 。 9、静态混合器的设计计算
本设计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设计总进水量为Q=20350m3/d,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1/3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
Q2一般小于0.5m,根据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h=0.11844.4n
d式中:h——水头损失(m); Q——处理水量(m3/d); d——管道直径(m); n——混合单元(个)。
设计中取d=0.6m,Q=0.3 m3/S,当h=0.4,n=3时,h=0.3m<0.5m。所以选DN600
内设3个混合单元的静态混合器。
图:管式静态混合器
第三节、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
澄清池是将絮凝和沉淀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主要依靠活性泥渣层达到澄清的目的。本设计采用水力循环澄清池,主要由喷嘴、混合室、喉管、第一絮凝室、第二絮凝室分离室、进水集水系统与排泥系统组成。 1、水力循环澄清池设计参数
水力循环澄清池一般为圆形池子。进水悬浮物的含量一般小2000mg/l短时 间内允许达到5000mg/l。 (1)设计回水量一般采用进水流量的3~5倍,原水浊度时取下限,反之取上限。 (2)喷嘴直径与喉管直径之比为(1:3)~(1:4),喉管截面积与喷嘴截面 积之比为12~13.
(3)喷嘴流速为7~8m/s,水头损失为3~4m。喉管的进水喇叭口距离池底一 般为0.15m,喷嘴顶离池底的距离为0.6m。
(4)喉管流速为2.0~3.0m/s,喉管处的水流混合时间为0.5~1.0s。喉管喇 叭口的扩散角为45?,喉管长度为直径的5~6倍。
(5)第一应室室的出口流速为50~60mm/s,应室时间为20~30s,锥形扩散角 小于30?。第二应室室进口流速为30~40mm/s,应室时间为110~140s。应室室有效高度为3m。水流时间在池中总停留时间为1.2~1.5h。
(6)清水区水流上升流速为0.7~1.0mm/s,低温地浊水可以取低值,水流停 留时间为40min左右。清水区高度一般为2.5~3.0m,池子超高为0.3m。保证出水水质,清水区高度最好取高值。在分离区内设斜板等设施能提高澄清效果,增加出水量和减少药耗。
(7)水池的斜壁与水平的夹角一般为45? (8)排泥装置同机械搅拌澄清池。排泥耗水量约为进水量10%。池子底设放空管。
采用数据:
Q0.24?0.06m3/s,采本设计采用4座水力循环澄清池,则单池设计流量q?d?44用回流比n=4,总循环流量为q1?4q?4?0.06?0.24m3/s。 设计循环总流量 :q1?4q?4?0.06?0.24m3/s
水厂设计计算书 - 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