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双翼齐飞——探讨科普场馆科普剧发展的若干问题 常娟 中国科技馆
发表时间: 2014-04-22
科学与艺术双翼齐飞
——探讨科普场馆科普剧发展的若干问
题
常娟 中国科技馆
科普剧作为一种新颖的科学教育方式已逐渐受到科普场馆、学校、社区和街道以及专业博物馆等单位的关注。2008年8月25日至26日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举办的首届“全国科普场馆科普互动剧创作表演大赛”也反映出,地方各级科普场馆、中小学校及社区和街道,已经有组织地开展科普剧自主创作与表演活动,东莞科技馆等还在全国同行率先成立了“科普互动剧表演剧团”。这些对于推动和提高科普互动剧的
编创及表演水平,加强科普场馆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动,促进科普剧在科普教育更快发展和普及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期望通过对科普场馆科普剧若干发展问题的探讨,促进科普剧工作的开展。 一、科普剧的界定 1.概念
首届“全国科普场馆科普互动剧创作表演大赛”对于“科普互动剧”的定义为:是一种新兴的独特、新颖的科普形式,它以多个原理简单、现象明显的科学实验为基础,配以相应的剧情,通过艺术表演的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它把科学知识、科学实验通过戏剧的情节以舞台表演剧的形式展现出来,使观众体验科学,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
然而从整个大赛的剧目表演来看,并非限于科学实验,一些表演已经突破了科学实验,而是以某个政府关注、百姓关心的社会话题为题材,运用多种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宣传一种新的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注重科学知识传播转向培养公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同样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同时现存的“科普剧”概念可谓莫衷一是,包括有“科普剧”、“科学互动表演剧”、“科普互动剧”和“科学童话剧”等等。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普形式,科普剧本身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仍然处于探讨与摸索的发展阶段。 2.内涵
究竟应该如何定义“科普剧”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明晰化,
而科普剧说到它的本质意义我们是能够把握的,主要在于面向公众进行科学传播,即“以剧传科学”。
当突破了表演场所的限定以及接受群体的狭隘性后,科普场馆、学校、社区和街道以及专业博物馆共同来开展科普剧表演,就促使了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科普剧成为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平台。 同时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科普剧表演注重将所表现的内容与公众关心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相结合,不再局限于科学实验,知识点的介绍(这也并非是科学传播普及的重点),而重视科学发现过程以及科学精神的启发,逐渐使公众掌握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科学方法,从而使科普剧表现的主题挖掘得更加深刻,吸引了不同层面的公众有意愿地参与科普剧这种形式当中。
另外,目前科普界已达成了一个共识,即科普场馆的展品展项应加强其互动、体验和参与性。那么,强调科普剧的“互动”是否就是要让观众参与到表演或实验当中呢?笔者认为,只要观众能够有意识、有意愿地与演员进行包括动作、思想和情感在内的各方面交流与互动,将思想和情感融入剧中,达到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已经实现了科学普及的真正价值。
二、科普剧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科普剧这种新颖独特的科普形式在理论和实践界已得到广泛认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流行着将科学知识搬上舞台的科学互动表演秀。如美国的“比克曼”、加拿大的“疯狂科学”、英国的“两个科学家的对话”、德国的“伽利略视觉”等。2000年中国科技馆引进英国“活灵活现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