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英文译本《红楼梦》的语言研究
作者:杜淑萍
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3期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藏宝箱”,囊括了文化的各个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杨宪益与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分析,略述文学翻译应灵活运用语言。 关键词:《红楼梦》 文学语言 名著
但丁说:“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的确,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总要以语言为载体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艺术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而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深刻思想主题正是借助完美的文学语言来表现的。《红楼梦》的语言具有修辞之美、纯真之美和个性之美,可以说达到了我国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顶峰。
一、修辞凸显语言材料自身的文化价值
修辞的本义就是修饰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多种表达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红楼梦》的语言就很好地运用了双关、比喻、借代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与内容的表达完美地结合起来,新颖、多变、丰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格。小说中的谐音双关极多,这些双关都具有某种暗示作用,特别是人名最为显著,暗含了人物的命运。如,贾府的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将每个名字的前一字相连,音同“原应叹惜”,暗示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再如“甄英莲”意为“真应怜”,“王仁”意为“忘仁”,“娇杏”意为“侥幸”,“霍启”意为“祸起”。除了人名,还有一些地名也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如开篇写石头所处地为“无稽崖青埂峰”,“无稽崖”为“无稽之谈”之意,“青埂”意同“情根”,可知此故事与情有关。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从而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小说中的比喻多不可数,这些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使读者对书中人物有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人物对话中的比喻,极富创造性。如第十九回:“袭人道:凡读书上进的人,你就起个名字叫‘禄蠹’。”蠹,是蛀虫。禄蠹,即追名逐利的蛀虫。此是借喻,借虫喻人,对热衷功名、追逐利欲的贾雨村之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又如第七十七回:“他这一下去,就同一盆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这是晴雯被逐后,宝玉对袭人说的一段话。他将晴雯比喻成兰花,而且是“才抽出来的嫩箭兰花”,极言其非常鲜嫩,美丽可爱。若只用兰花作比就显平庸了。不仅如此,还将这兰花与“猪窝”相连结,美丑相形,对比鲜明,这就更加突出了晴雯命运的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