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质教案.doc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思维训练

1. 1 2 3 4 5

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时,可涂不同位置,只要数量对即可。 3.略 教材习题

练习三 2.略

4.有3头象。还可以数长颈鹿、斑马等。 5.略

1~5的写法

“1”要从上到下,略倾斜,不能写成竖。

“2”从左向右写半圆后倾斜向下,然后向右拉平。 “3”注意两个半圆要写得圆滑些。

“4”要注意第二笔的起点处比第一笔的起点处略低,同时倾斜。 “5”的下半圆要写得圆润些,占满格。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

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通过“农家小院”这一主题图,用集合圈圈出各种事物的数量,让学生数一数,抽象出数。通过认、读1~5各数,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教材第16页,通过计数器和点子图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①把5个计数器一同放上,排列在一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加1的基础上得到的,后面的数比前一个数多1,相邻两个数的数量关系十分清楚。②点子

图是在计数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得到的,将5个数的点子图同时呈现出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

教材第16页将1~5的写法集中编排,是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决定的,并不是让老师也一定集中教学1~5的写法。老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调整每节课的内容,把写数的教学分散在1~5各数的认识中,分散教学难点。

创设学生自由说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从抽象的数中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基数的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通过亲自摆一摆,让学生感知每一个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得到的。引导学生通过对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比大小

教材第17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3、第6~8题。

1.认识“=”“>”和“<”,知道这些符号的含义,会用词语“等于、大于和小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和“<”,会正确地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猴子吃水果”的主题图,各种学具、图片等。

1. △ △ △ △和○ ○ ○ ○ ○谁多谁少,怎样比一眼就能看出? 2.打手势做游戏。(如老师说“5”,同学们伸出5个手指) 3.填空。(按顺序填数)

1 2

4 3 1 3

3

1.出示主题图,3只猴子吃水果。 学生观察,同桌说说图的意思。

提问:“几只猴子吃几个梨、几个桃子和几根香蕉?”可用学具分别代替猴子和水果来摆一摆。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老师在学生动手摆的基础上,制作课件(或图片),让图中的猴子、梨、桃子和香蕉从图中跳出来,摆成如教材上的形式,并标上数字。

再问: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够不够,吃一根香蕉、一个梨呢?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同学们用学具动手摆。可先引导学生摆一组猴子吃桃子的图,利用前面学过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书上的象形图,3只猴子对3个桃子。

3.引导学生观察说出:有3只猴子和3个桃子,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子能吃到一个桃子。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图下写出数字3。并说明:当猴子的只数和桃子的个数同样多时,我们就说3和3同样多,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3=3,读作3等于3。学生自由读。

对于符号“>”“<”的学习,可参照上面的进行。

提问:3>2,你是怎样比出来的?(看出来的,3只猴子比2根香蕉多,所以3大于2;还可以想3在2的后面,3就比2大,所以3大于2……)

提问:3<4,你是怎样比出来的?(看出来的,3只猴子比4个梨少,所以3小于4;还可以想3在4的前面,3就比4小,所以3小于4……)

1.教材第1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交流订正。重点说说思路。如 5>4,5个玉米棒比4只小熊多,所以5>4,还可以想:5在4的后面,所以5大于4。

2.教材第1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做,然后老师给出标准答案,让学生自己判断各自做得是否正确。

3.练习三的第6题。

老师先引导学生看第一小题,提问“有几个??”学生回答:“4个”。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下面的题,老师巡视指导。

4.练习三的第7题。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两个数进行比较。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题意,然后填,特别是最后一个易错,要让学生说说思路。

1.在○里填上 “>”“<”或“=”。 3○2 3○4 5○3 4○1 2○2

2.比3大比5小的数是几?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1( ) 2( ) 3( ) 4( ) 5( )

3.比5小的数有( )。 4.看图,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 △ ○比△多() 。 ○ ○ ○ ○ ○

3比5少() 。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 > 2. < > = > 3.略

4. 2<4 4<5 5>4 1<3 3>1 思维训练

1. > < > > = 2. 4

3. 1、2、3、4 4. 2 2 教材习题

练习三

3. 2 1 2 5 2>1 2<5

8.略

比 多 少

3=3 读作:3等于3 3>2 读作:3大于2 3<4 读作:3小于4

“>”叫做“大于号”,读作“大于”,表示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叫做“小于号”,读作“小于”,表示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叫做等号,读作“等于”,表示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

相等的数用“=”连接,不相等的数用“>”或“<”连接,开口朝着较大的数,尖角朝着较小的数。

1.创设情境,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猴子吃水果,顺利地引出新课。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浓厚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材资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用动作表示“>”“<”的形状;根据数字找符号;在教室里找可比的东西进行比较,再抽象出数字说出算式。使学生在口说、手动、耳听和眼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教材第17页呈现了一幅“3只猴子吃水果”的情景图,图中猴子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我

们先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数出数量,然后比较数的大小。引出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

利用主题图中的素材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很自然地去比较猴子的数量和各种水果的数量。进而让学生认识三种数学符号,再通过练习逐步掌握它们的用法。

第几和分与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质教案.doc

思维训练1.123452.用红色涂2个○,用绿色涂4个○时,可涂不同位置,只要数量对即可。3.略教材习题练习三2.略4.有3头象。还可以数长颈鹿、斑马等。5.略1~5的写法“1”要从上到下,略倾斜,不能写成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q82v4sdgq83uyx9681999g5n13tgu00um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