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石门中学、顺德一中、佛山一中三校联考
地理
命题学校:顺德一中
7月
本试卷共9页,3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下图示意1970年至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1980年 B. C. D. 2.~我国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会造成 A.老龄人口增加 B.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C.少儿比重上升 D.人口总数减少
3.我国继12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又在10月,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公报宣布: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此项政策将使我国今后几十年中
A.劳动力人口减幅放缓 B.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C.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D.城市环境问题得到缓解
第4页 共5页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请回答4~5题。 4.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5.~,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安徽、江西、贵州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北京、上海、广东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安徽、江西、贵州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北京、上海、广东的城市化水平
根据下表,回答6~8题。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 ~人口自然增长率 (年均)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0.35% 2300万人 ~常住人口增加 常住人口 604万人 1961万人 3000万人 6.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C.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D.自然资源丰富 7.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1961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 8.为有效控制北京市常住人口的过快增长,应当压缩
A.普通服装工业 B.电子芯片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文化创意产业
第4页 共5页
下图为某地1965年和地理简图,读图回答9~10题。
9.B地形成村镇最可能的条件是 A. 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B. 矿产资源丰富 C. 优惠的政策
D. 劳动力素质高
10.下列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图中D城市 相似的是
A.武汉 B.抚顺 C.株洲 D.桂林
11.右图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图示时间段 的中期和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分别是 A.农业 、工业 B.采矿业、工业 C.工业、第三产业 D.农业业、第三产业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12~14题。
12.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 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 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13.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 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 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14.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B. 地区开放程度 C.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D. 科学技术水平
第4页 共5页
读我国某地1990年与土地利用比较图(两图比例尺均为1:000), 回答15~16题。
15.与1990年相比,图示区域
A.植物蒸腾量增加 B.地下径流增大 C.降水一定增多 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1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图中甲区域(虚线圈内)可能
A.改种水稻,以增加粮食供给 B.植树造林,发展林业
C.发展乳畜业,提供乳、肉、禽、蛋 D.充分利用白然条件,发展立体农业 读“我国某城市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7~18题:
17.阶段I到阶段II过程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郊区耕地面积减少 B. 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C.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D. 城市规模扩大 18.阶段II中,城区中心人口密度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
①交通通达度提高 ②地租价格上涨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图为“新中国成立后城镇人口率的变迁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页 共5页
A.城镇人口比重一直上升 B.城镇人口可能超过农村人口 C.城镇化水平非常高 D.新中国成立至今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20.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原因是
①工业已转向技术密集型 ②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第二、三产业较快发展 ④行政区划调整及户籍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图是某地各类农业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影响 X、Y、Z 三地农作物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水源 D.气候
22.如果在 X、Y、Z 三地发展花卉种植、乳牛饲养、小麦生产,最合理的是 A.X 地种植小麦的经济效益最高
B.距城市 20 千米~60千米远的地方适合饲养乳牛 C.Z 地应发展花卉种植
D.小麦生产应位于距城市 40 千米~100 千米处
下表为世界某两大农业区域的相关资料。读表,回答23~24题。 年降水量 农业区域 (mm) 甲 乙 520 1658 (人/平方千米) 商品率(%) 种植业 畜牧业 20 620 86 30 45 74 50 8 其他 5 18 人口密度 农产品 农业产值构成(%) 23.甲地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
A.美国五大湖地区 B.我国南方地区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D.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 24.乙地农业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
①降水丰富 ②草场广阔 ③农产品商品率高 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示意图和我国苹果产区及其优势带分布图。读图回答25~27题。
第4页 共5页